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在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2例,其中轻型20例,中型78例,重型2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PRA、AngⅡ、ALD含量。结果 高压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三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呈逐步升高态势,组间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有较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PRA、AngⅡ、ALD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可靠而且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探讨上述各指标在EH诊断中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293例作为EH组,分为高血压Ⅰ组155例,高血压Ⅱ组99例,高血压Ⅲ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AngⅡ、PRA、ALD、ET-1、LOX-1的水平。结果 EH组高血压Ⅰ组、Ⅱ组、Ⅲ组的血浆AngⅡ、ALD、PRA、LOX-1、ET-1水平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Ⅱ组、Ⅲ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高血压Ⅰ组,高血压Ⅲ组高于高血压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明显降低;EH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达97.95%。结论血浆AngⅡ、ALD、PRA、LOX-1和ET-1可作为诊断EH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对EH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瘦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胰岛素的相关性,探讨瘦素在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肥胖高血压患者38例,非肥胖高血压患者32例,肥胖者33例,健康对照者33例。测定瘦素、空腹胰岛素(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肥胖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和肥胖组患者I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高血压组、肥胖组患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瘦素水平高于肥胖组(P〈0.05)。以瘦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性别、收缩压、BMI、ISI和PRA(r^2=0.596,P〈0.05)。各组患者瘦素水平均与ISI负相关(P〈0.05)。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瘦素水平与PRA、ALD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患者瘦素水平与AngⅡ正相关(P〈0.05),肥胖组患者瘦素水平与PRA正相关(P〈0.05)。将肥胖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合并后,按PRA分为高肾素组(B组)、低肾素和正常肾素组(A组),B组患者瘦素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肥胖者、肥胖高血压者均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二者相互作用。瘦素通过影响RAAS活性导致肥胖者血压增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并且这一效应独立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煤矿工人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和皮质醇 (CORT)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矿工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和机制。方法 对地面与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均P <0 0 1) ,矿工平均动脉血压与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71、r =0 412和r =0 3 5 2 )。在高血压患者中 ,井下作业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显著高于地面作业组 (均P <0 0 1) ,且井下作业组中又以安装维修组最高 ,CORT与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89) ;高盐饮食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 (均P <0 0 1) ,而年龄、工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煤矿井下作业可能作为一种应激刺激 ,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 ,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维生素D、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81例糖尿病患者及49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AC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56例(ACR 30μg/mg)、微量蛋白尿组66例(ACR 30μg/mg~299μg/mg),临床蛋白尿组59例(ACR 299μg/mg)。分析患者维生素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组PRA、ATⅡ、ALD均显著升高,维生素D均显著降低(P 0.05)。组间两两比较维生素D、PRA、ATⅡ、A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RA、ATⅡ、ALD与维生素D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2、-0.631、-0.589,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D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变化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生素D是其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为A组,肾病内科住院的肾性高血压患者28例为B组,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对照定为C组。研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其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间比较发现,肾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为(45.55±18.52)岁,较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小,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5)。3组间比较发现,血清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随机血糖(Glu)、AngⅡ和PR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3、71.19、3.37、8.18,均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组血清AngⅡ、ALD、PRA水平与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Hb A1C、随机Glu水平与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肾性高血压组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AngⅡ、ALD、PRA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血清AngⅡ、ALD、PRA、随机Glu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随机Glu、血清ALD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早;肾性高血压血清AngⅡ、ALD、PRA水平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更高;血清AngⅡ、ALD、PRA是肾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病程、随机Glu、ALD是糖尿病导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RAS活性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①按血浆胰岛素水平分组;B组(>10<15mIu/L)、C组(>15<20mIu)和D组(>20mIu/L)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明显高于A组(<10mIu/L)患者。血糖/胰岛素(G/I)则是显著降低,高血压组患者中,PRA和ATⅡ浓度呈现随胰岛素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②按PRA分组;将高血压患者按PRA分组三组,a组(PRA<1.0ng/ml/h);b组(PRA>1.0<1.5ng/ml/h)和c组(PRA>1.5ng/ml/h)。结果显示,b组和c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并且胰岛素浓度随PRA活性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RAS活性增加与血浆胰岛素浓度增加密切相关,RAS活性增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IR)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81-168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30例)和对照组(血液透析,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活性(PR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ATⅡ、PRA、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SBP、DBP、ATⅡ、PRA、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可控制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文华  刘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44-2946
[目的]探讨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d(A组)、2d(B组)、3d(C组),对照组(D组西安地区,海拔5m)。3个实验组动物由西安耗时1d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700m)、2d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000m)、3d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500m),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CR-RLFP检测各组大鼠ACE2基因A/G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血浆PRA,ATⅡ的含量呈上升态势,ALD含量逐渐下降。ACE2电泳结果显示3种片段组合分别为GG、AA、AG。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ACE2基因型为GG的,血浆PRA,ATⅡ含量显著上升,ALD含量明显下降(P﹤0.01)。ACE2基因型为AA的,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ALD含量下降(P﹤0.05)。ACE2基因型为AG的,血浆PRA,ATⅡ,AL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原低氧大鼠RAAS与ACE2基因GG、AA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钠水平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125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被纳入研究,且按照其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和正常血钠组,检测其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低血钠组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Ⅲ级和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YHAⅢ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与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2、-0.367、-0.499、-0.622,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低血钠水平可能会促进RAAS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  相似文献   

11.
王丽鹏  王晶  刘颖  曲冬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707-37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受体(AT1R)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中AngⅡ及AT1R的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盘组织中Ang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妊娠高血压组、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AngⅡ表达逐渐增强,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AT1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AT1R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0.01)。AngⅡ的表达与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244,P<0.05;r=-0.347,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AngⅡ、AT1R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丽鹏  王晶  盛卫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223-4226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血及胎盘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胎盘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R)水平的变化,以探讨AngⅡ及AT1R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AngⅡ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AngⅡ及AT1R的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较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盘组织中Ang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AngⅡ表达逐渐增强,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AT1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AT1R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正常妊娠组血清AngⅡ水平与胎盘组织AngⅡ表达均呈正相关(r=0.378,P<0.01;r=0.665,P<0.01)。AngⅡ的表达与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244,P<0.05;r=-0.347,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ngⅡ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病情加重,血清AngⅡ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说明血清Ang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轻重,有望成为一种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指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AngⅡ、AT1R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Ⅰ组为静脉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于麻醉前、诱导后、开胸后、手术1h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1)ET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手术1h及术毕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Ⅱ组麻醉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开胸后无明显变化。(2)ANP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术毕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无明显变化。(3)心率和血压在麻醉诱导后均下降,Ⅱ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Ⅰ组术毕明显升高。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ET和ANP调控优于单纯全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清瘦素及脂联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组90例,其中24例为原发性高血压Ⅰ级,32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34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对照组56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血浆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高血压组瘦素、PRA、AngⅡ均高于对照组(P0.05),瘦素与PRA、AngⅡ正相关(P0.01),而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5),与PRA、AngⅡ负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左心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101名老年高血压病患左心房改变,与48例老年正常人组比较。同时检测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I、Ⅱ(AT2,AT2),甲状旁腺激素(PTH),环磷酸腺苷(CAMP),胰岛素(Ins)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左心房扩大,AID,AT2,Ins升高,左房内径和容积与左室内径、重量、容量和左室舒张功能(Av/Ev),及血压、ALD、AT2显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左心房扩大与血压,AID,AT2及左室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了101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改变,与48例老年正常人组比较.同时检测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Ⅱ(AT1,AT2),甲状旁腺激素(PTH),环磷酸腺苷(CAMP),胰岛素(Ins)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ALD,AT2,Ins升高,左房内径和容积与左室内径、重量、容量和左室舒张功能(Av/Ev),及血压、ALD、AT2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血压,ALD,AT2及左室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在护肝、利尿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例,普萘洛尔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量变化、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尿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腹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促进腹水消退,缩短腹水治疗时间。同时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AA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缺血性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在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对46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PRA和AngⅡ的检测;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的PRA 1.37 ng/(mL.h)低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1.38 ng/(mL.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的Ang Ⅱ(51.3 pg/mL)低于非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组(53.0 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PRA和AngⅡ水平对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O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PRA和AngⅡ水平与缺血性心电图表现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30例慢性肾衰(CRF)病人和34例健康人空腹血清胃泌素(SBG)后,加以对比分析,发现CRF病人SBG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CRF病人中透析治疗者SBG明显低于非透析治疗者(P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温高空作业对建筑工人机体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提高劳动者高温高空作业能力,预防事故发生。检测暴露在30℃以上作业人员血清中激素含量的代谢变化。方法以文职工作人员为对照组(30人),高温、高空作业人员为高温高空组(37人);体温检测采用口温表法,出汗量采用体重差法,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3)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用t检验。结果30~35℃下作业,高温高空组体温[(37.04±0.65)℃],明显高于对照组[(36.02±0.21)℃];高温高空组4h出汗量[(389.80±126.13)g/h],明显高于对照组[(97.46±43.02)g/h],高温高空组TSH含量[(4.91±0.36)tzU/m1]、T4含量[(89.60±3.64)ng/m1]和B含量[(1.14±0.06)ng/m1]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TSH含量[(2.90±0.15)μU/ml]、T4含量[(6.71±2.93)ng/ml]和T3含量[(1.07±0.03)ng/m1];高温高空组PRA含量[(12.38±0.38)ng/ml·h]、ATⅡ含量[(687.00士36.37)ng/m1]和ALD含量[(1615.50±50.70)pg/m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RA含量[(2.89±0.04)ng/ml·h]、ATⅡ含量[(78.07±5.92)ng/m1]和ALD含量[(131.40±13.00)pg/ml],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温高空作业对机体的生理和神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应激响应变化,应及时调整作业时问,补充营养,避免由于机体生理不适而引发安全性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