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场MRI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PSIS患者9例,观察其MRI表现特征. 结果 9例患者在MRI上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生长激素缺乏. 结论 PSIS具有特征性MR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PSIS患者行MRI扫描及激素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T1WI及快速SE序列T2WI、FLAIR T1WI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序列(冠状位T1WI动态增强及延迟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分析垂体柄、垂体前叶形态和垂体后叶信号变化。结果:40例患者的基础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为0.01~1.44μg/L,GH激发试验峰值为0.024~1.750μg/L,均为完全GH缺乏。其中,38例为多垂体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性GH缺乏。患者垂体前叶高度为1.2~3.5 mm,平均为(2.6±1.3)mm,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例患者在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垂体柄均未见明确显示,7例表现为不连续的细线状。所有患者的垂体后叶均未见正常高信号,3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垂体柄及下丘脑;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也未见异位的高信号。结论:PSIS患者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MRI证实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15例均有生长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生长激素缺乏,余13例合并其他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MRI显示15例患者均垂体柄缺如及垂体后叶异位至漏斗隐窝处,13例垂体前叶变小但信号正常,2例垂体前叶高度信号正常。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该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MRI检查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例前后叶体积缩小,均见垂体后叶异位,其中3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变细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  相似文献   

6.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报告较多,但对无垂体柄移位的垂体微腺瘤的研究、报告较少,易与青春期正常垂体混淆,容易漏诊或过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怀疑微腺瘤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现将我们发现的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7例PSIS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数据.结果:17例患者中,女性3例(17.65%),男性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7例PSIS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数据。结果: 17例患者中,女性3例(17.65%),男性14例(82.35%),发病年龄为(8.12±3.31)岁,病程为(18.59±6.87)年。性腺功能减退17例(100.00%)、生长激素缺乏16例(94.1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4例(82.35%)、甲状腺功能减退17例(100.00%)、高泌乳素血症5例(29.41%)、中枢性尿崩症1例(5.88%)。所有患者均合并至少3种垂体前叶激素异常,既往使用性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分别为10例、7例、3例、7例。结论: 对生长发育障碍及性腺发育异常患者常规行垂体影像学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PSIS患者应定期随访,评估垂体前叶、后叶功能,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常规MRI在垂体病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磁化传递技术、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分析等,使得序列间的联合应用不仅提高了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对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正常径线MRI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MRI测量不同生理年龄组垂体腺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材料和方法 :采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 ,对正常垂体腺作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加权像 ,由此测量了 2 6 70例垂体腺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 ,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测量每年龄组男女的垂体平均值± 1 96标准差后 ,用t值检验与总体比较〔1〕。上下径 ,36岁前男女 ,≥ 6 6岁男女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5 1~ 6 5岁男女 ,差别有显著性〔2〕。左右径 ,12岁以前男女 ,37~ 5 0岁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3〕。前后径 ,12岁以前 ,37~ 5 0岁女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6岁以前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7~ 6 5岁男性 ,13~ 35岁女性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1)各年龄组男女的径线与总体值 ,经t值检验 ,多数差别有显著性 ,平均值± 1 96S的范围不相同。 (2 )垂体上下径 ,36岁以前 ,逐渐增大 ,37岁以后逐渐变扁 ,上缘逐渐下凹和萎缩 ,6 5岁以后可出现部分空蝶鞍。 (3)垂体左右径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5 0岁以后变化较小。 (4 )垂体上下径≤ 2mm ,鞍内大部分充以脑脊液者 ,考虑空蝶鞍。 (5 )垂体上下径≥ 9mm ,或大于同一年龄组正常值上限 1mm ,且不对称 ,特别是上缘突隆者 ,应考虑垂体微腺瘤 ,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  相似文献   

11.
垂体微腺瘤的高场强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高场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993年5月至1993年12月间,笔者对行MR检查的50例垂体微腺瘤进行了分析。其中男8例,女42例。9例微腺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mm,最小者2mm。所有病例均应用西门子1.5TMagnetom63spMR检查,层厚3mm。结果:垂体内局限性低信号(92%)是微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各间接征象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特别指出,各种类型的微腺瘤具有其特定的发生部位;平扫冠状位T1加权像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序列,强化扫描不必要作常规应用。结论:高场强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具有独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低场MRI检查中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低场MRI检查中垂体形态发生改变的病例与临床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价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低场MRI垂体形态发生改变的病例中有27例经证实为垂体腺瘤,阳性率达(84.38%)。说明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有明显敏感性。结论:排除垂体正常生理性变异外,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高度支持垂体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垂体瘤经蝶手术后可发生水和电解质失调。近期在82 例该手术后病人中观察到10 例低钠血症(122 % ) ,分别出现在术后第4 、5 、6 天,重者8 例,轻者2 例,经及时处理而愈。  相似文献   

14.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38例垂体微腺瘤的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有9例显示相同;2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6例常规比动态增强效果好。11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著;2例只有常规增强显示。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和常规增强扫描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颈内动脉的MRI表现对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对于诊断海绵窦是否侵袭的价值。方法 分析 10 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 ,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及肿瘤的横径和体积。结果 两侧颈内动脉间平均距离为 ( 2 4.44± 4.2 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较差。海绵窦是否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 ,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结论 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主要由肿瘤的横径而不是肿瘤的体积决定。颈内动脉为肿瘤包绕范围 <1/ 3 ,海绵窦未受侵犯 ;若 >2 / 3 ,则海绵窦受侵犯。术前观测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的影响 ,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与垂体病变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15例肥胖儿童作了垂体区的MR检查,包括冠状面的TI加权像和飞加权像及矢状面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并对其垂体大小在各个径线上作了测量。结果:历例肥胖儿童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测得的垂体平均高度为7.05mm。在矢状面上测得之平均前后径为10.14mm。在冠状面上测得之平均宽经为13.5mm。其中6例垂体高度等于或超过8mm。9例垂体高度在7mm或以下。6例垂体增大的病例中有3例可见明显之垂体微腺瘤表现。结论:肥胖儿童之平均垂体高度要略高于正常人的平均高度。其垂体增生和垂体微腺癌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场MRI上泌乳素瘤的表现与血清PRL水平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我院内分泌科及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泌乳素瘤病例的低场MRI表现并与其术前血清PRL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泌乳素瘤42例,位于垂体侧翼28例,位于中间部6例,类圆形或椭圆形10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6例。低场MRI平扫T1WI上26例呈低信号,等信号13例,略高信号3例。合并坏死囊变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合并出血灶者出血灶在T1WI上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即扫描,T1WI上25例呈相对低信号,延迟扫描呈相对高信号,5例呈相对高信号,延迟扫描呈等信号。本组病例肿瘤合并出血、坏死囊变比例不高,约占16.67%(7/42)。泌乳素瘤平均直径为0.6650±0.14707mm,术前血清PRL平均值为62.25±1.78ng/ml,瘤体的大小与血清PRL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4,P=0.979)。结论:垂体泌乳素瘤的大小与血清PRL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垂体腺瘤420例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垂体腺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生长特点与CT 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进行420 例垂体腺瘤的CT 和MRI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420 例中,鞍内突入蝶窦、鞍上池及第三脑室生长380 例,鞍内及鞍上向鞍旁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延伸至颅中窝,向额部、斜坡匍匐侵及生长40 例。形态:圆形、花生状、不规则形、哑铃状或腰鼓状。CT 等、高密度及显著增强占799 % ,混合密度伴囊性低密度、环行增强占201 % ;MRIT1 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等信号、混合信号占923 % ;T1 WI和T2 WI高信号占77% ;提示瘤卒中及坏死囊变735 % ,肿瘤大小1cm ×06cm ×08cm ~7cm ×52cm ×6cm 。病理诊断:嫌色性者213 例,混合性者118 例,嗜酸性者75 例,腺瘤( 未分类)12 例,恶性者2 例。结论 CT 及MRI提供的垂体瘤的整体形态与周围解剖关系等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判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和下丘脑的保护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颅咽管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提高颅咽管瘤根治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原发成人鞍上型颅咽管瘤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并对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及处理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36例术中可确认垂体柄存在.颅咽管瘤与垂体柄的关系通常分为无粘连(5例)、粘连(10例)、部分侵润(8例)和完全侵润(13例).三室底前部受累42例,其中完全消失占10例.手术全切除58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尿崩症4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35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仔细辨认和正确处理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可有效保护下丘脑-垂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