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风藤原植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振声  郑坚端 《中药材》2005,28(1):60-62
经考证,今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Sabia japonica Maxim.并非<图经本草>中的"清风藤"原植物.<图经本草>中的"清风藤"与<本草拾遗>中的"扶芳藤"实乃"同物异名",其原植物为今卫矛科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Hand.-Mazz..  相似文献   

2.
李庆典  李颖  周清明 《中药材》2004,27(11):874-876
本草学考证表明:(1)距今1340多年前唐代<新修本草>和<食疗本草>最早记载芋的防病治病及食疗保健功用;(2)自古魁芋、子芋、芋梗、芋叶等均可入药或用作食疗,可用熟品,亦可用生品,可内服,亦可外敷,现多以熟品作食疗;(3)芋的分布较广,唐宋时代我国南方已普遍栽培,与现代资源分布基本吻合;(4)现代研究,芋不仅能降低人们罹患直肠癌的机会,而且能不同程度地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5)古今本草学著作记载的芋经验效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草蒙筌>是嘉靖末年(1565年)祁门(今安徽祁门)医士陈嘉谟,依王纶的<本草集要>的前后次序编辑而成的.成书时他已经80岁了,这位富有实际经验的耄耋老人,曾五易其稿,经过七年功夫而写成<本草蒙筌>.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是极其丰富的 ,《本草拾遗》是唐·陈藏器 (公元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本草》遗漏之作 ,现本书早以佚失。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远至日本《名医类聚》、《医心方》,均曾引用过本书的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 ,拾遗 6卷 ,解纷 3卷 ,总曰《本草拾遗》。“序例”相当总论 ,其佚文中…  相似文献   

6.
徐长卿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清  闫萍 《中医研究》2005,18(6):54-57
本文对徐长卿的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加工炮制、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名称众多,多源于人名、植物形态、功效等;其原植物曾一度发生混乱,可能曾包含有其同属多种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山东属于道地产区;本草记载主要以根部药用;各时期本草均称味辛、性温,但未见归经记载,功效主治多沿用<神农本草经>记述.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药物名称、植物形态、产地分布、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等进行分析,确定了《本草拾遗》中所记载的伏鸡子根为今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的块根,并将金线吊乌龟物种的始载年代上溯至唐代,建议将"伏鸡子"作为原植物的正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嘉祐》《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祐》《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革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谢海洲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23-623
我们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极其丰富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公光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新修本草遗编工作 ,现本书早佚。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远至日本和《名医类聚》《医心方》,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均曾引用过本书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 ,使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拾遗 6卷、解纷 3卷、总曰《本草拾遗》。“序例”,佚文论及十剂 (将药物性能分为宣、通…  相似文献   

10.
<本草备要>为清代康熙年间徽州府休宁县人汪昂(1615~1694)所编,汪昂有感于以往本草"备而不要"的不足,由博返约,删繁就简而编成.该书问世300余年来一版再版,深受初学者欢迎.<本草备要>汲取了不少新知创见,在医理药论和本草出版方面也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今选数则医论药话试加评析,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1.
《证类本草》引用《本草拾遗》版本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证类本草》引和《本草拾遗》版本考证。方法:采用宋代官修本草《开宝》《图经》引用《本草拾遗》的版本内容进行考证。结果:《证类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同《开宝》《嘉You》《图经》等。官修本草所引用的《本草拾遗》并非同一版本。结论:提示今天对《本草拾遗》的研究,引用时应注意其传世版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玉师 《中医杂志》2002,43(9):650-650
乌梅,生津、敛肺、止咳平喘,有"去痰"(<本草拾遗>)、"止久嗽"(<本草纲目>)之功效.对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的多种疾病,收效较好.笔者曾用之治疗肺胀咳喘,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乌药本草沿革,发掘古今异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本草古籍中有关乌药的记载,对乌药的首载本草,名称,植物形态,产地、道地产区及品质,采收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禁忌,复方,伪品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古今本草对乌药的认识大体一致,但出处上,尚存《开宝本草》与《本草拾遗》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海药本草》对岭南医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药本草>(以下简称<海药>)作者李询,前蜀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世代以售香药为业.他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在于编写了研究南方和外来药的专书<海药本草>.该书载药131种[1],记载现今岭南地区的药物66种.书中对药物的气味、功效有独特的阐述,增补前人所未载的岭南药物,丰富了岭南传统医药文化.现将该书对岭南医药的贡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先秦本草概况 <本草>书名,不见于先秦古籍,亦未见<汉书艺文志>收载."本草"的含义即是"药".先秦虽无"本草"之名.但是"药"是有的,而且它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16.
杜丽丽  刘晓秋  张囡  田铁辉 《中药材》2005,28(12):1128-1129
中药拳参的应用和本草记载一直比较混乱,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拳参的本草学研究,确认<图经本草>所载拳参为今之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干燥根茎.  相似文献   

17.
龙佳瑜  范崇峰 《河南中医》2023,(12):1814-1820
“落得打”在《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及各省药物志中均没有作为正名收录,现今通常作为“积雪草”的处方名应用于临床,但文献记载的“落得打”别名有多种,如积雪草、商陆、陆英等。经考证,积雪草与“落得打”不存在异名关系,本草专书记载的“落得打”与积雪草的植物特征、功效主治均不一致,且积雪草其名由来已久,在历代本草专书中均以正名记载,并无作“落得打”先例。其次,明清以来上海周边地区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落得打”即商陆,以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记载的“落得打”为“陆英”之异名,证据均不充分。《本草从新》《本草拾遗》所载“落得打”性味甘平,陆英味苦性寒、商陆味辛酸性平且具有毒性,三者虽皆记载可外用,但主治有较大差别,因此,三者应为不同药物,不存在异名关系。整理《本草从新》及《本草拾遗》中关于“落得打”的记载,发现其植物特征、用药部位、功效主治等方面与土牛膝更相似,土牛膝与怀牛膝、川牛膝相比药力稍逊但功效相近,有较好的破恶血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一味良药,故“落得打”应为土牛膝。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本草文献探讨《本草纲目拾遗》中半娇红的来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结合植物名称、植物形态、花期、果实、地理分布、功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半娇红的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所载半娇红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相似文献   

19.
唐《本草拾遗》中“藒车香”,《离骚》称“揭车”。本文通过本草学及音韵学考证认为,“藒车香”系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  相似文献   

20.
浮萍的本草考证与紫外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荣  罗集鹏 《中药材》2005,28(6):459-461
对浮萍的药用历史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浮萍原称"水萍",虽然水萍有大、中、小三种,但古代本草所用应是小者,即今之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L.)Schleid.和青萍Lemna minor L.,古今应用基本一致.大浮萍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古代并不作浮萍药用,为广东、广西及香港等地之习用品种.应用紫外光谱法对上述三种进行了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