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术中均应用0.4g.L-1丝裂霉素.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前房角为关闭状态,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失(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8-13mmHg,术后1月,眼压为9-30mmHg.B组术后1周,眼压为11-17mmHg,术后1月,眼压为12-35mmHg,术后6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A组84.67%,高于B组65.33%,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大博  潘晓晶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51-252,254
目的评价因某些原因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英国D.O.R.C.1500.02冷凝器对42例(4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30例(71.43%)眼压在正常范围;5例(11.90%)眼压轻度升高,局部用5 g/L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到正常;7例(11.67%)眼压未得到控制,1月后再次行冷凝治疗后眼压在正常范围。未见持续性低眼压及眼球萎缩发生。结论对于屈光间质混浊等无法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20例(20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等,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1周内20眼虹膜新生血管均不同程度消退。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发现,20眼中仅有3眼联合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其余17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达到85%.最后一次随访,平均眼压(15.31±4.2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9.03±12.8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视力提高者8眼(40%),保持不变者10眼,下降2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早期的短暂性浅前房、高眼压及晚期的滤过道瘢痕纤维化。结论 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有利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应用冷凝器对37例(32眼)晚期青光眼进行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有29眼眼压降至正常范围,视力保持术前水平,有3眼术后滤过泡消失,眼压回升,虹膜红变复发,再次行睫状体冷凝术。5例出现眼球萎缩。结论全视网膜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6眼),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3mg球后注射,每日一次,角膜水肿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给予全视网激光光凝,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变化情况。结果:虹膜新生血管均在球后注射地塞米松3天左右纹理变细,消退,角膜水肿明显改善,立即行全视网膜光凝,24例眼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小梁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地塞米松球后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青光眼阀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10月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行青光眼阀植入术和全视网膜光凝。其中8例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 mo,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后3~7 d,18例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注射后患者眼压无特殊波动,植入青光眼阀及全视网膜光凝后,患者平均眼压由入院(60.55±9.89) mmHg,P<0.05)降至出院(15.58±2.58) mmHg, P<0.05)。随访3 mo后,视力提高和不变15眼,视力下降5眼。手术完全成功12眼,部分成功5眼,失败为3眼。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植入青光眼阀和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联合玻切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虹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患者21例(25眼)。每眼均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0.5mg/0.1ml,测量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1个月,2个月视力、眼压及观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根据眼底视网膜病变程度,于术后1周内21眼行玻切术及视网膜光凝,其中8眼为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为玻璃体积血,5眼为牵拉性视网膜浅脱。4眼仅行视网膜光凝。结果: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术后第1、3、7天、1个月及术后2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术前眼压相比,术后第1、3、7天、1、2月眼压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与术前虹膜新生血管分级相比,术后第1、3,7天、1、2月虹膜新生血管分级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Lucentis联合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虹膜新生血管疗效明确,可为早期行眼底激光、玻切术提供手术时机,但每次注药维持时间、每次注射量及远期多次注药频率、并发症等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3例采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B组23例采用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术后随访 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眼球外形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眼压控制率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及眼球萎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确切,不仅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眼压,而且能很好地保留眼球外观,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方法对2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后二期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2~3年,16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达80%,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有效率达100%.结论以上两种联合术式均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可靠方法,但全视网膜冷凝联合二期复合小梁切除术费用低、技术简单,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萌姗  陈勇明 《海南医学》2009,20(10):32-33,1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C)的疗效。方法对30例30只眼NVG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纯睫状体冷凝术10例,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13例,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凝+次全视网膜冷凝术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眼痛症状、眼压及视力变化情况。随访10-28个月。结果患者出院时的平均眼压:A组为(28.08±5.11)mmHg,B组为(20.60±6.28)mmHg,C组为(19.43±7.07)mmHg。随访期间,术后A组4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40%,B组10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76.9%,C组4例眼压正常,手术成功率57.1%。结论对于不同病情的NVG患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睫状体冷凝术在缓解疼痛及降低眼压方面作用明显,但疗效欠稳定,术后并发症多。小梁切除+睫状体冷凝+次全视网膜冷凝术手术要求较高,容易引起新生血管出血。对于晚期病例合并屈光间质浑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选择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1ml(2.5mg),7~10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前房形成稳定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17例视力无变化,4例视力稍有提高,虹膜新生血管注药后16例3d消失,5例新生血管变细,5~7d消失。1、3、6个月平均眼压为(16.70±2.01)mmHg、(17.20±1.85)mmHg、(20.50±2.03)mmHg,与术前相比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眼压在正常范围,2例加点噻吗心胺眼液眼压接近正常。所有患者头痛、眼胀痛症状消失。结论:Bevacizumab在新生血管青光眼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为临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提供了新的切实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4例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合并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P<0.05);术后7 d眼压(17.78±2.63)mmHg低于术前眼压(21.85±4.80)mmHg;术后10眼(71.4%)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闪辉情况加重8眼(57.1%),在使用地塞米松+万古霉素球旁注射7 d后,闪辉情况得到控制;14例中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经济且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25 g.L-1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3 d内新生血管消退。睫状体光凝治疗后3 d平均眼压为(22.4±3.2)mmHg(1 mmHg=0.133 kPa),1周为(19.3±2.5)mmHg,1个月为(19.2±1.7)mmHg,6个月为(18.7±1.4)mmHg,与治疗前(52.1±6.5)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童峰峰  刘云芳  潘雪峰  杨卫华 《浙江医学》2009,31(7):916-917,92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前房、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术中均无明显大量出血;术后38例(38眼)眼压在21mmHg以下,8例(10眼)仍需药物控制,2例(2眼)术后眼压控制不良;25眼视力明显改善,19眼维持术前视力,6眼略微下降;术后7~14d残余的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基本消失,术后14d患眼NVI分级:0级29眼,1级19眼,2级2眼;随访中Ⅰ、Ⅱ型滤过泡41眼,Ⅲ型5眼,Ⅳ型4眼。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周林  周岚 《海南医学》2016,(4):591-59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眼科病区住院并确诊为NVG的22例(22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0 mg/0.05 ml),8~1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17只眼虹膜新生血管1周内完全消退,5只眼2周内完全消退.注药前平均眼压(41.53 ± 3.37) mmHg,注药后1周平均眼压(40.12 ± 2.13) mmHg,与注药前比较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11.43 ± 1.68) mmHg,术后1个月眼压(12.15 ± 1.46) mmHg,术后3个月眼压(12.81±1.56) mmHg,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2.03±2.31) 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视力0.01~0.1者15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NVG患者施行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并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以随访结束时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无严重并发症为手术成功标准,降眼压药物控制下眼压〈21 mm Hg为条件成功标准。随访13~26个月,平均(18.05±3.81)个月。结果:24例NVG患者中,1例合并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予取出引流盘,1例出现顽固性浅前房并角膜失代偿,7例需降眼压药物治疗,15例获得成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NVG成功率为66.67%,条件成功率为83.33%。术前平均眼压(40.24±13.80)mm 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15.14±8.56)mm Hg,较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0例(41.67%),视力提高14例(58.33%)。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暂时性前房出血6例(25.00%)、浅前房10例(41.67%)、结膜瓣松脱4例(16.67%),经治疗后均好转;远期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1例(4.17%)、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4.17%)。结论: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为治疗NVG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眼压,且远期疗效肯定,挽救患者残余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术后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4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23眼,给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联合应用5-Fu结膜下注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6眼,只给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术后不联合应用5-Fu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到两年,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以及低眼压浅前房和角膜损害等指标,对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5眼(21.7%),视力未提高16眼(69.6%),视力下降2眼(8.7%),术前平均眼压(42.57±4.51)mmHg,术后平均眼压(11.46±3.45)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5眼(21.7%),角膜上皮损4眼(17.4%),前房出血1眼(4.3%),结膜下出血4眼(17.4%);功能滤过泡20眼(87.0%),非功能滤过泡3眼(13.0%);对照组视力提高4眼(15.4%),未提高19眼(73.1%),视力下降3眼(11.5%),术前平均眼压(43.23±5.12)mmHg,术后平均眼压(13.35±4.63)mmHg,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4眼(15.4%),角膜上皮损害1眼(3.8%),前房出血0眼,结膜下出血1眼(3.8%),功能滤过泡17眼(65.4%),非功能滤过泡眼9眼(34.6%)。结论:MMC和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术辅助用药都可以减少、预防术后滤过泡的粘连包裹引起的青光眼复发,二者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术后联合应用5-Fu能加重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同时对角膜的损害也相应加大,如果合并全身服用血管扩张剂可致结膜下或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应正确、合理地使用MMC和5-Fu,注意用药的时机、药量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