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患者均经CT和MR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形态上、骨膜反应、关节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腔数目、液-液平面、病理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是诊断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依据,是区分原发动脉瘤骨囊肿囊腔、液-液平面、病理骨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于颈椎7例,胸椎16例,腰椎6例,骶椎7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9例。影像学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25例,27例首次手术患者伴发病理性骨折12例,椎管狭窄21例,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20例,囊变17例。9例复发者均合并软组织肿块及椎管狭窄,病灶边界不清,囊变、出血7例。MRI多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混杂高信号。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者表现为多囊状高信号,内可见液-液平面。 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结合分析,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对临床分期、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将1974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结合资料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认为本病并非罕见。强调在诊断中应做到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综合分析判断;手术是最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或有无并存病变等采取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韩浩  朱涛  王琮 《山东医药》2013,(43):46-47
目的 探讨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手术入路.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上颈段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诊并明确肿瘤特点.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枕后正中入路20例,肿瘤全切1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4例,肿瘤全切3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脑脊液漏,及时清创缝合后无颅内感染发生;1例高龄患者术后第16天死于肺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 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以MRI检查为首选,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枕后正中入路和远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CTA、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方法,对3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及18例非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单独或联合检查。单独检查CTA、MRA或DSA的患者分别为203例、12例及88例,CTA DSA联合检查为11例,CTA MRA联合检查为4例,检测出的颅内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对18例非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 DSA联合检查,并对CTA、MRA、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TA、DSA检查单独确诊的动脉瘤分别为203个和88个,与术中结果相一致。仅行MRA检查的12例患者,其中10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术前MRA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右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例术前MRA正常,术中证实为巨大前交通动脉瘤。10例先行CTA检查,怀疑为动脉瘤,后经DS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1例DSA检查正常,后行CT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4例行MRA检查,怀疑为动脉瘤,后行CT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另有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 DSA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及其他脑血管病征象。CTA、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与手术相比较)分别为100%、87.5%、98.9%。结论 CTA可以作为检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MRA可以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但其检出率低于CTA、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 998-2 0 0 3年收治的 2 6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肿瘤大部分发生于后颅窝、可分为囊性和实质性两种 ,2 6例均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2 0例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本组肿瘤全切除 2 2例 ,部分切除 4例。有遗传家族史者 5例占 1 9%。结论 诊断该疾病强调影像学与临床相结合 ,较大实质性血网必需行DSA检查 ,必要时先栓塞供血动脉 ,再行切除 ,可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全切率。手术全切除是降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顾性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后一段时间突发头痛15例(其中11例CT检查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颅内血肿6例),反复癫痫大发作2例,反复大量鼻衄2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3例、颈内动脉A2段4例.分别采用弹簧进行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开颅切除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死亡,2例偏瘫,余14痊愈无并发症.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栓塞和(或)开颅手术,尤其前者,是治疗颅内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确诊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有计划地决定治疗策略。结果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按照Redekop分类法:AVM团内型1例、血流相关型3例,无与AVM无关型。团内型先行介入栓塞治疗,3个月后行γ刀治疗;血流相关型2例行动脉瘤手术夹闭,1月后行AVM介入栓塞治疗;1例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结论全脑数字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手术方法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 TTE)检查 ,其中 12例行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 TEE)检查 ,将超声检查结果与 CT、MRI、血管造影对照分析。结果  5 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依照 Debacky分型为 型 12例 , 型 14例 , 型 32例。其中 5 5例经手术证实 ,另 3例经尸检证实。TTE、TEE、CT、MRI及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率分别为 84.48%、10 0 %、89.47%、80 .0 0 %及 10 0 %。结论  TTE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作为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于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肿瘤均经后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认为AML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和生化检查,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对56例原发性股骨颈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骨、异体骨植入,钢板内固定,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结果:单纯性骨囊肿及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经刮除植骨无复发;骨巨细胞瘤、软骨粘液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复发率较高;术前有病理骨折者及病理恶性程度偏高者,预后不良。我们认为,对于原发性股骨颈病损,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术前应综合分析其良、恶性程度,并根据术中病理结果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7例,均行MRI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明确后行支架置入治疗。采用Neuroform与LEO支架。门诊及电话随访1~24个月。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早期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6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18个月加重。结论 MRI结合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效提高了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水平,采用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夹层动脉瘤,短期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总结29例假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并与手术、造影及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彩超诊断的假性动脉瘤均经手术、动脉造影及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证实,其定性符合率为100%,判断动脉来源正确率93%(27/29).经超声引导压迫治疗成功率88%(15/17).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手术或压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对2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多以反复呕血便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主要症状;肝功能检查多正常或仅表现为白蛋白的轻度降低.21例经超声检查确诊,1例经门静脉造影确诊.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大多行脾切除,分流术加断流术.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表现以继发性门静脉高压为主,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以分流加断流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1991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我院收治脊髓肠源性囊肿1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46岁 ,平均年龄32岁 ;病程 2 0天~ 10年。囊肿位于颈段 3例 ,胸段 6例 ,腰椎部 1例。囊肿最长径 3~ 8cm。分别经脊柱 X线片 ,椎骨造影及 MRI检查诊断。其首发症状为神经根疼 ,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7例 ,肌萎缩 6例 ,病理征阳性 8例。治疗与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4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囊肿全切 2例 ,4例行次全切 ,4例大部切除。术后症状 9例明显改善 ,1例术后短期内加重 (1个月后随访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并以此检查结果为依据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诊断为动脉瘤29例,漏诊1例;其中25例患者依据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结果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余5例患者行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动脉瘤栓塞治疗。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高,并可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及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7.
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虱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示肿瘤呈均一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强化扫描多无增强;MR检查示肿瘤信号强度变化不定,边界清楚。27例患者均手术治疗,肿瘤切6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对23例随访0.5-7年,2年复发,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后好转。表明CT和MR检查有助于椎管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显微镜下全切是治疗本病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 46例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3例经非手术治疗,5例行脾修补,3例行脾部分切除,29例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移植术,6例行单纯脾切除术。治愈45例(97.83%),死亡1例(2.17%)。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反复多次腹腔穿刺及B超检查等均能提高脾破裂诊断率;外科手术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行脾全切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基层医院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9.
张一  周岱  蒋栋毅  徐峰  张世明 《山东医药》2006,46(30):23-24
回顾性分析7例脑膜血管外皮瘤(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术中病理诊断明确后均行肿瘤全切术,术后均辅以放疗。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a复发。认为M—HPC术前很难诊断。CT、MRI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诊断M—HPC的主要方法。肿瘤全切术和术后放疗是治疗M—HP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判断胰腺假性动脉瘤适合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胰腺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胰腺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方式为经内镜超声诊断2例,经腹部增强CT诊断8例,经介入造影诊断1例。10例患者接受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9例治疗成功,随访28 d时,1例患者再次出血,经二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1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结论腹部增强CT及动脉造影是诊断胰腺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内镜超声也可用于诊断。手术治疗是胰腺假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胰腺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为进一步明确胰腺假性动脉瘤的诊疗方案,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