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膝部损伤2例,体部损伤7例,膝部与体部同时损伤3例,MRI表现主要为胼胝体区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水序列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胼胝体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方法:6例胼胝体变性患者中急性型2例,慢性型4例;1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与MRI可见胼胝体膝部、压部及体部对称性病灶,CT病灶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2例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结论:胼胝体变性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对称性病灶为其主要异常表现,CT和MRI检查是胼胝体变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影像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04,33(8):1242-1244
目的分析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征象.方法 2例胼胝体变性中,第1例分别于急性期、慢性期2次受检,第2例分别于亚急性期、亚急性后期2次受检.2例均分别行2次MRI检查,且均首次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 例均与MRI同时分别进行了2次CT检查对照.结果例1急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形态呈膨胀性改变,以膝部更显著,信号异常表现为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胼胝体膝部显小灶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急性期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改变,以膝部更显著,密度呈均匀减低.本例慢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萎缩变薄,以体部为明显,膝部、体部中心夹层显示带状分布,呈小囊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例2亚急性期或亚急性后期MRI显示,胼胝体较显膨胀,以膝部较显著,于亚急性后期体部逐渐变薄,其全程表现为中心夹层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而其腹侧、背侧相对完好,境界清楚,最具特征性.增强后未见明确异常强化.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较急性期减轻,密度均匀减低.结论 MRI和CT是能够直观反映胼胝体变性病理改变,并可能成立诊断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是MRI矢状位能显示胼胝体全貌,使影像观察更加全面,其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得以准确显现胼胝体变性病程演变各期形态、信号特征,故为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I检查在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案中临床及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7例胼胝体损伤病例,回顾观察CT及MRI图像资料并对照分析。结果:在胼胝体损伤检查时MRI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结论:CT是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是显示胼胝体损伤病变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症状。方法在连续1年颅脑MRI检查中收集92例脑梗死病例,将其中有胼胝体梗死的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SE序列T1WI和FSE序列T2WI扫描,2例加FLAIR扫描,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2例脑梗死中6例(6.5%)MRI确诊为肼胝体梗死。无1例为单纯性胼胝体梗死,均同时伴其他部位脑梗死。6例共8个梗死灶,位于胼胝体膝部3个,体部1个,膝-体部1个,膝-压部1个。T1WI呈略低信号6个,低信号2个;T2WI均呈高信号;2例FLARI均呈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2例强化。结论胼胝体梗死少见。MRI可清楚显示胼胝体梗死的存在、部位、范围,但缺乏特征性,结合临床及脑内其他部位梗死灶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胼胝体脂肪瘤的CT征象及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胼胝体脂肪瘤的CT检查结果.结果 6例均为胼胝体区低密度病变,CT值-20 - -115 Hu,形态不一,病灶周边及中间可见点及弧线状钙化影.其中累及膝部(2例),体部(1例),膝部及体部(1例),压部(1例),累及整个胼胝体、双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及脉络丛并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结论 胼胝体脂肪瘤为颅内罕见良性肿瘤,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更为罕见.CT对本病的发现与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TI序列对胼胝体发育不全微结构精确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11例胼胝体发育不全及10例对照组,行常规MRI、DTI扫描,分析白质纤维束缺失程度,采用Tensor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进行病理组及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常规MRI显示胼胝体完全缺如为2例,DTI显示1例显示白质纤维束未见显示,1例可见少量纤维残存;7例常规MRI显示胼胝体压部或体部缺如,其中压部缺如5例,2例体部缺如例,DTI显示大部分白质显示中断、消失;2例常规序列可疑胼胝体部分缺如,DTI显示少量白质纤维缺失。病例组DTI所测感兴趣区ADC值、FA值降低,尤其胼胝体压部分别为:(t=22.29,p<0.01;t=9.60,p<0.01)及体部(t=26.74,p<0.01;t=23.37,p<0.01)降低显著。结论 DTI能够直观、精确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缺失情况,并且DTI通过测定ADC值、FA值降低多少来评估白质纤维缺失程度,因此为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MRI、TCD、CA表现、预后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5年中4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行头颅CT、MRI、TCD、CA检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42例患者中胼胝体局限病灶组18例(42.9%),非胼胝体局限病灶组24例(57.1%)。梗死部位在膝部和(或)体部36例(85.7%),压部6例(14.3%)。血管改变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为多(33例)。临床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精神及智能障碍、失语、单肢瘫、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缺损轻型35例(83.3%),中型5例(11.9%),重型2例(4.8%)。胼胝体局限病灶组痊愈率达66.7%。结论 胼胝体梗死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以膝部和(或)体部梗死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轻,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9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某些形态学表现,可诊断程度严重的胼胝体发育不全。MRI能显示畸形的全貌。结论:MRI是观察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岁7个月~13岁1个月,9例伴有发热、头痛、呕吐,2例伴有嗜睡,3例有癫痫发作,1例昏迷、机械通气。15例头颅MRI均存在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表现为斑片状或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Flair及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余脑实质未见异常。14例临床症状于7~10 d缓解,头颅MRI复查胼胝体压部病变于2个月内消失。1例机械通气患儿始终昏迷、复查头颅CT提示两侧丘脑、大脑脚及局部中脑密度减低,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伴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嗜睡,甚至昏迷;大多症状轻微,临床症状在10 d内消失,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变一般在2个月内消失,预后良好;少数症状严重,危及生命,颅内病变除胼胝体压部外,进一步累及丘脑等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儿童及青少年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一个月以后进行检查。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各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rropy,FA)值,用t检验分析各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实验组的FA值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胼胝体膝部(FA=0.611±0.02)、胼胝体压部(FA=0.608±0.04)的FA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GOS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DTI可以应用于恢复期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FA值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磁共振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60例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并对患者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强化程度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胼胝体胶质细胞瘤累及嘴、膝部40例,体部15例,压部5例。扫描影像显示,肿瘤区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部分边界清楚。50例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欠规整;10例强化均匀。经与手术确认结果对比显示:MRI对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0%。结论在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的确诊方面,MRI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分析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特点.[病例报告]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为35例,糖尿病者为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为5例;梗死发生于胼胝体膝部者为5例,干部者为27例,压部者为7例,梗死病灶2个及以上者为15例;病灶大小为2 mm×3 mm~8 mm×17 mm.[讨论]MRI扫描可有效且准确地显示胼胝体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合并其他部位的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胼胝体梗塞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胼胝体梗塞患者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结果:胼胝体膝部梗塞9例、胼胝体干部梗塞7例、胼胝体压部梗塞15例;其中早期梗塞5例,陈旧性梗塞23例。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胼胝体梗塞很有价值,可以清晰显示梗塞的部位、范围、形态,并能对梗塞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ASD患儿60例(观察组),其中轻中度患儿40例,重度患儿20例,同时选取正常儿童6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胼胝体压部FA明显高于对照组(t=6.433,P<0.05),而ADC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8,P<0.05)。观察组Ⅰ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t=3.417,P<0.05)。观察组重度患儿胼胝体压部FA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t=2.457,P<0.05),而胼胝体压部ADC和Ⅰ波潜伏期明显低于轻中度患儿(t=4.564,P<0.001;t=3.519,P<0.05)。胼胝体压部FA、胼胝体压部ADC和Ⅰ波潜伏期预测重度A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789和0.700(均P<0.05)。结论:核磁定量参数联合听性脑干反应在ASD的诊断和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伤后2~14 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 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伤后2~14 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 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年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探讨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成年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3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MRI)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双侧额叶白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胼胝体各部位FA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各时间点双侧额叶白质FA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胼胝体各部位及双侧额叶白质ADC值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程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3、-0.742及-0.363,P值分别为0.000、0.000及0.009),而与双侧额叶白质F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月均头痛次数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4、-0.792,P值均为0.000),而与胼胝体压部与双侧额叶白质FA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成年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经有效治疗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SWI及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慢性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S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慢性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CT及常规MRI无明显异常DAI慢性期的患者,15例轻度脑外伤复查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高场MR扫描,MRI采用GE Signa EXCITE Ⅱ磁共振扫描系统,序列包括T2*GRE、SWI、DTI,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分析MR图像,对出血灶进行计数.在FA图上分别测量脑内多个感兴趣区的FA值.并将发现出血灶的数量及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与患者的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DAI中,SWI序列能发现更多的出血灶,与T2*GRE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轻度脑外伤及健康对照组均未发现微出血灶;DAI组与轻度脑外伤组相比,除了顶叶、丘脑、胼胝体压部,其他感兴趣区的FA值、DAI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的感兴趣区的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脑外伤组及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AI患者中,出血灶的数量、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COS评分相关(r=-0.677 5,P=0.031 4;r=0.836 0,P=0.009 7).结论 SWI及DTI可以更清晰的显示DAI病变,并可以评价其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病例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8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而胼胝体压部FA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胼胝体各部位ADC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病例组患者年龄与胼胝体各部位FA值及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病程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HAM-A评分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