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现代医学则归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临床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工作学习。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又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得到正常的睡眠而言,症情轻重不一,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症,也可由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与心、肝、脾、肾等脏器失调有关。笔者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20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2004年-2006年间的门诊患者,其中女146例,男56例;脑力劳动者187例,体力劳动者1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其中23~30岁21例,31~40岁69例,41~50岁79例,51~67岁3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其中患有糖尿病6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5例。202例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白天疲倦、夜…  相似文献   

3.
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蕾  梁艳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26-26
失眠症以经常性不能够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或彻夜不眠。我们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症30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针刺与耳穴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体会.方法:随机选门诊失眠症患者50例,采用针刺配耳穴贴压方法进行治疗.针刺以申脉、照海、双侧三阴交、大陵、神门、天柱、足三里为主,每日1次,每次留针15 min.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区、心贴压王不留行治疗,每2天更换1次.结果:痊愈3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结论: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李梅琴 《四川中医》2005,23(12):106-106
目的:总结针刺与耳穴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体会.方法:随机选门诊失眠症患者32例,采用针刺配耳穴贴压方法进行治疗,针刺以双侧大陵、神门、天柱、足三里为主,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耳穴贴压心、脾、肾、神门,每3天更换一次.结果:痊愈28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结论: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年来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 5 0例 ,另设单纯针刺组和耳压组以对照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治疗组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73岁 ;病程最短数月 ,最长 30余年。针刺组3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9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 0余年。耳压组 30例 ,男1 4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数月 ,最长 1 0余年。其中每晚服用催眠药物者 80例 ,偶服药者 1 5例。服药比例在各组中大致相同。治疗方法1 .针刺组百会、神门、三阴交。选定百会穴 ,用 0 .38mm× 40 mm毫针沿督…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50例用针刺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安眠等穴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结果:治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是治疗失眠症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失眠症74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主诉之一,笔者运用耳穴磁珠贴压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3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10余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舒乐安定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以及WHO颁布的失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O.01),治疗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在治疗中风后失眠方面安全而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同的患者用针刺辨证取穴,针后加王不留行籽贴压,结果:总有效率为97.2%,提示针刺可调理跷脉,平衡阴阳,耳压可镇静安神,二者合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爱文 《新中医》1999,31(2):20-21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定神,百会,足三里,安眠为主穴,按临床症状结合辨证分型治疗的原则,并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以巩固疗效,治疗失眠100例,经治疗后睡眠6h以上,兼症全部消失痊愈者85例;睡眠4h以上,兼症明显减轻显效者10例;尚能入睡,时睡时醒,兼症稍减有效者4例,针刺前后睡眠无明显变化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99%。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症归于现代医学“神经衰弱”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症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娟 《四川中医》2003,21(7):93-93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肾、交感、脑点。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同时口服自拟方安神汤。结果:治疗72例中痊愈35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6%。结论:耳穴贴压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无痛苦,无副作用,安全有效,易于被接受,配合中药口服。内外兼治,是一种治疗失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把失眠患者随机分成 3组 ,综合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 ,与单纯针刺及耳穴贴压比较。结果  3组均能有效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5 6%、 84.3 8%和 77.14 % ,但综合组愈显率为 71.11% ,针刺组及耳穴组愈显率为 40 .63 %和 3 1.43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且综合组的疗程短于针刺组及耳穴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2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筱芬 《中国针灸》1993,13(6):17-18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7年开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6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与分组 将10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19~6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0~6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  相似文献   

18.
杜宏斌  李菊艳 《河北中医》2008,30(3):287-288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3-02—2006-12,我们运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48例,并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43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  相似文献   

19.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3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3例鞠录升(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图书分类号R246.1关键词失眠症耳针疗法失眠即中医的不寐,是指经常不能得到正常的睡眠而言,症情轻重不一,治疗上西药往往靠镇静药维持,中药治疗又比较麻烦。笔者近几年来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53...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与用艾司唑仑片和天王补心丹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