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p7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73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组织中p73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胃癌病理学特点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73及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②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③胃癌组织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④p73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5)。结论p73蛋白及VGEF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60例和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18例的P53、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10.003~14.783,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Hc=15.119、19.078,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Hc=16.271、13.205,u=2.849,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P53与P16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437,P〈0.01)。结论 P53、P16及Bcl-2蛋白的表达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53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 53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 53蛋白在各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 53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2%(32/86)、16.3%(14/86)和8.3%(4/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 53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27在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法检测p27在135例胃癌组织及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其中高、中分化腺癌55例,低分化腺癌53例,黏液癌27例。结果胃癌组p27阳性表达率(45.93%)低于对照组(84.44%);胃高、中分化腺癌p27阳性表达率(65.45%)高于胃低分化腺癌(33.96%)和黏液癌(40.74%)(P均〈0.05),胃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间p27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48.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22.50%)(P〈0.05);术后生存期≥5a者胃癌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52.63%)高于术后生存期〈5a者(16.67%)(P〈0.05)。结论p27在胃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检测胃癌组织中p27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iam-1和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iam-1和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iam-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77.2%)高于癌旁组织(7.0%)(χ2=57.576,P=0.000);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4.9%)低于癌旁组织(98.2%)(χ2=21.072,P=0.000);Tiam-1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TEN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二者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均无相关性(P〉0.05);Tiam-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12,P=0.018)。结论联合检测Tiam-1和PTEN对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7例正常胃黏膜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无表达,而在6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为5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升高,提示Sur-vivin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在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在两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63.33%(38/6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5.00%(3/20),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1.67%(43/6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20),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VEGF和P5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结论 VEGF和P53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这可以为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蛋白7(KRT7)和p53蛋白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其在复发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72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KRT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RT7、p53蛋白阳性检出率,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中KRT7、p53蛋白阳性检出率,观察KRT7、p53蛋白不同表达膀胱癌患者的3年复发情况。【结果】癌组织KRT7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被膜浸润、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KRT7阴性检出率较高,p53蛋白阳性检出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T7阴性、p53蛋白阳性膀胱癌患者3年复发率分别为46.15%、50.00%,均高于KRT7阳性、p53蛋白阴性患者的12.12%、15.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7.553、12.281,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p53蛋白呈高表达,KRT7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被膜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青云  陈跃  庞战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40-2142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8例上皮性卵巢癌及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比较Survivin和p53阳性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化疗效果.[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45例(66.18% ,45/68), p53蛋白阳性表达47例(69.12% ,47/68);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05) ,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Survivin和p53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效果低于阴性患者( P 〈0.05);Survivin和p5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37( P 〈0.01).[结论]Survivin、p53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判断卵巢癌病变程度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Wnt2 b和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Wnt2b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Wnt2b 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3%、6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5%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3,P< 0.05);Wnt2b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β-caten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癌侵犯神经相关(P < 0.05);且 Wnt2 b 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40,P< 0.05)。结论 Wnt2b和β-catenin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 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 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 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Ep 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3,P〈0.01)。结论 Ep 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军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3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MMP-9表达阳性的例数分别为62.8%(22/35)、77.1%(27/35)和20.0%(6/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VEGF、MMP-9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癌的VEGF、MMP-9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多,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74例胃癌组织及其所匹配的癌旁组织中p-Stat3的表达水平,及突变型P53、C-erb-B2癌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这些免疫组化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活化型p-Stat3的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呈现以下明显特点:(1)胃癌组织中p-Stat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2)低分化癌中高于中-高分化癌(P〈0.01);(3)癌浸润达浆膜层者高于癌浸润未达浆膜层者(P=0.01);(4)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临床癌分期为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者(P〈0.05)。P53、C-erb-B2的表达水平也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此外,p-Stat3水平还分别与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Stat3的高活化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等多个环节有关。检测p-Stat3联合P53,对胃癌的辅助诊断、胃癌增殖状态的评估、胃癌恶性程度和癌浸润/转移潜能的预测可能具有更为全面而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ina53和PCNA在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患者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Mina53、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中Mina53表达率分别为79.7%和96.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P<0.05)。Mina5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和75.8%。Mina53和PCNA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 PCNA 表达存在正相关(r=0.598,P=0.000)。结论 Mina53和 PCNA 与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能力、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 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N 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XCR 4和VEGF-C的表达。结果:CXCR 4和VEGF-C的表达与N 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XCR 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XCR 4和VEGF-C的表达可作为评估N SCLC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nnexin)Ⅱ、核因子(NF)-κBp6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及55例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NF-κBp65及VEGF-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nnexinⅡ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6%,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46.7%(x^2=12.779,P〈0.01)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9.1%(x^2=33.266,P〈0.01)。NF-κBp65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4%,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40.0%(x^2=11.079,P〈0.01)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16.4%(x^2=39.811,P〈0.01)。VEGF-C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36.7%(x^2=10.518,P〈0.01)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7.3%(x^2=22.727,P〈0.01)。淋巴结转移组AnnexinⅡ、NF-κBp65、VEGF-C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与中高分化组相比,低分化组NF-κBp65、VEGF-C蛋白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三者表达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均〉0.05)。结论 AnnexinⅡ、NF-κBp65和VEGF-C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胃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BP1和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6例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CtBP1和P16蛋白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CtBP1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和47.0%,P16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癌组织(χ^2=9.196,P〈0.05),而两者CtBP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662)。肺癌组织CtBP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92,P〈0.05)。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5.079~9.333,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CtBP1蛋白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学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 P16表达缺失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tBP1和P16可作为判定NSCLC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