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的影响。方法将合格纳入的缺血性心肌病7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等)。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睡前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经8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症状均有改善,B组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后均有下降,但以B组下降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满意,能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三七红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5例冠心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分为3组(A、B、C),A组40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39例给予三七西洋参粉(1:1)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A、B、C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82.5%、58.4%、69.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依次为60.0%、36.1%、46.2%.两两组间比较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的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两组间比较A、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七西洋参粉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痛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阿托代他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mg/d)和B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疗程6周,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40mg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_(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单纯阿托伐他汀的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_(10)的治疗,对比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B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不良反应,A组高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_(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可取的较高的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心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疗法对人血浆脂蛋白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合并ACS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和对血浆LP-PLA2水平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浆LP-PL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安全性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合并ACS患者,可以降低血浆LP-PLA2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明济广  明璞 《北方药学》2018,15(6):36-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周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52例)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B组(50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20mg/d.所有患者需连续服药10周(1个疗程).结果:服药10周后,对比两组在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的作用要高于辛伐他汀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是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可以在治疗高血脂症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玉霞  徐长波  李学强 《中国医药》2011,6(10):1165-1167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116例U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6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 组53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用药时间均为2周。2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 用药2周后,阿托伐他汀40 m/d组显效28例(44.4%)、有效30例(47.6%)、无效3例(4.8%)、加重2例(3.2%);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7例(13.2%)、有效8例(15.1%)、无效28例(52.8%)、加重10例(18.9%)。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方面,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显效26例(41.3%)、有效32例(50.8%)、无效4例(6.3%)、加重1例(1.6%);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显效6例(11.3%)、有效10例(18.9%)、无效26例(49.1%)、加重11例(20.8%)。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8.97±3.72)、(4.26±1.08) mg/L;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则分别为(9.13±3.58)、(6.10±1.67) mg/L。2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前后比较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组间hs-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2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发生心脏事件11例(20.7%),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源性猝死1例。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总缺血事件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治疗UA,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且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C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并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rid。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为观察项目。结果B、C组治疗后较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P〈0.05);B、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77.5%,A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见严重肝肾损害及出血病例。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8例,分为A组,即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组66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同时给予比索洛尔2.5~10mg,1次/d;B组62例,单用比索洛尔2.5~10mg,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对心功能影响、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前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上效果优于B组(P<0.01);②治疗前后两组室性早搏次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但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治疗前后两组PR间期及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近期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未见致心律失常作用,且比较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组(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SA组治疗前和ATT+ASA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T+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TT+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S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稳心颗粒口服,9g,3次/d,对照组(60例)给予心律平口服,150mg,3次/d。1个疗程(4周)后,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均为83.3%,心律平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心律平相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心律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125例,随机分为两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63例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组62例,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90mg口服,一次/日,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75mg口服,2次/日,治疗4周,观察其对心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及心绞痛的影响,P<0.05。结果观察组在提高心率变异,降低心源性休克,猝死,缩小梗死面积,缓解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心梗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包(9g),3次/d,口服,对照组常规服用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4h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变化,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心电图改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使用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在除外应用美托洛尔禁忌后,按1∶2比例随机分配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25例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51例。前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 mg,日1次口服,后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日2次口服。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常规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CEI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72 h静息状态的心率,比较用药后心率下降的程度和趋势。结果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在用药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的心率分别下降了0、1%、9%,次数下降了0.5次/min、1.6次/min、7.6次/min,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心率分别下降了3%、5%、6%,次数下降了3.5次/min、4.1次/min、5.7次/min。P均<0.05,认为不同时间点上患者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因素心率和剂型的交互作用的P值均>0.05,尚不能认为剂型和心率有交互作用。两组患者服药后72 h内,心率变化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72 h内心率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服药后72 h内,心率的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72 h内两组心率下降的趋势,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慢性肺心病合并AMI的28例(A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单纯肺心病28例(B组)作对照.结果两组胸闷、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而肺心病合并AMI的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完善AMI的检查,以便早期识别慢性肺心病合并AMI.  相似文献   

17.
刘洁云  秦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27-28,3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患者,测定其血清CRP,并按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CRP〈3mg/L,46例),B组(CRP〉3mg/L,47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率及1年内心血管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介入治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律失常、新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93例患者中以不稳定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共有65例,A组有27例患者以不稳定心绞痛来院就诊.B组有38例患者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来院就诊;随访1年期间A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共8例,B组共17例,B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临界病变患者多数以不稳定心绞痛为首发.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卜林  陈艳  孙东 《江苏医药》2012,38(11):1277-127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d联合来氟米特20mg/d;对照组30例,单用贝那普利10mg/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为(0.62±0.24)g/24h,低于对照组的(1.62±0.46)g/24h,血清白蛋白为(40.36±10.32)g/L,高于对照组的(32.86±10.31)g/L(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宋敏 《中国药房》2014,(48):4564-4566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9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97例。A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9 g/次,tid,B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12.5 mg/次,bid,C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6.25 mg/次,bid+稳心颗粒9 g/次,tid。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和B组,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周爱民 《肿瘤药学》2011,(6):535-537
目的采用稳心颗粒对因服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而诱发心律失常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0例于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入我院就诊,且因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而诱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A组患者化疗同时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B组患者化疗同时给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治疗6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心肌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P〈0.05),并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较胺碘酮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