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cndomc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引起的病症。EM常表现为剧烈痛经或持续性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估计人群中约15%的妇女患本病,有报道其可占妇科经腹手术的10%~25%,本病虽属良性疾病,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等恶性形为,并且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潜在原因,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妇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性。EM发病年龄在15~50岁,发病率为10%;合并不孕的发病率为40%。EM严重者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已成为当今妇科界研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与不孕密切相关的妇科常见病,EM患者合并不孕者占30%~40%。它可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影响卵巢排卵功能、黄体功能不全流产等,从而造成不孕。导师陈少春采用扶正消异方治疗EM不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与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在位内膜)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生育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约有60%~80%以上有痛经或不孕的妇女患有此病,10%~15%本病患者无症状。国外对育龄期妇女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约45%可发现有EM病灶。现今采用的手术和激素等治疗,其疗效有限,5年以内的累积复发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引起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不孕、月经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疾病。中医古籍对EM并无专门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及症状,辩证当属祖国医学“痛经”、“症瘕”、“无子”、“月经不调”等范畴。EM的主要临床问题是盆腔疼痛和不孕,本文现将近几年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海燕  从惠芳  王利春 《新中医》2003,35(10):50-5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该症继发的不孕率可达30%-40%。笔者运用中药煎剂口服与保留灌肠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不孕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性.EM发病年龄在15~50岁,发病率为10%;合并不孕的发病率为40%.EM严重者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已成为当今妇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常见的妇科疑难疾病之一。长期以来,这种性质良性而行为却类似恶性的疾病一直使人们困惑,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因而治疗效果不理想,至少有50%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激素依赖性疾病.EM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较高.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与体征是痛经,呈继发性并进行性加剧,月经异常,不孕和性交疼痛,盆腔包块等.中医学无此病名,按其症状属于“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中医中药对本病有了多年研究,现就近年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术前确诊较困难。腹腔镜检查是公认的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并且可使诊断和治疗一次完成,具有微创、术后粘连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手段。2004年12月-2007年3月,本院妇科对82例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Ⅲ期52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引起的病变。临床多表现为下腹痛、痛经、性交不适、盆腔包块和不孕。随着近1O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EM早期诊断率提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郑志洁先生是上海市嘉定区郑氏妇科32代传人,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研究工作50余年,学验具丰。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EM逐渐受到关注,并围绕"瘀血内停阻络"这一公认的病机特点展开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对于EM的研究存在许多分歧。首先,传统定义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外,但据此会将一些因其他疾病进行手术的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状患者包括在内,因此有专家建议EM的定义应指微观具有细胞水平上的活性或宏观影响了正常生理功能的病变。其次,多数学者认可1927年Sampson等提出的"经血逆流"学说,但经血逆流在生育期女性发生率高达90%,而EM  相似文献   

14.
益肾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内壁以外部位而引起的妇科常见疑难病症.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笔者用益肾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机制复杂。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可诠释腹膜及部分卵巢EM。正常情况下约有50%~90%的育龄妇女发生经血逆流入盆腔;但只有少数罹患EM,说明EM的发病尚受其他因素影响。逆流子宫内膜向腹膜黏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是EM发病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多发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尤其是内膜异位症痛经,呈渐进性加剧,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从2003年8月~2007年8月,运用中医辨证,采用中药治疗,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它部位时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迁延,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成为妇科常见的难治症之一[1]。大多数病灶位于盆腔内,最常见侵犯部位有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也可出现在膀胱、肺、乳腺等部位。目前认为是激素依赖性疾病,但发病机制至  相似文献   

18.
张永兴 《北京中医》2004,23(5):313-314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属中医的痛经、瘕、不孕等病。其发病原因为多因素共同形成 ,其中免疫异常对内膜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综述如下。1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NK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与不孕密切相关的妇科常见病。令狐华[1] 、彭新萍[2 ,3] 等采用 4 -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 72例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N…  相似文献   

19.
消抗丸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吉祥 《四川中医》2003,21(8):56-5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所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其引起不育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以消抗丸治疗EMAb阳性不孕症88例,结果痊愈58例占65.9l%,显效23例占26.14%,有效4例占4.55%,无效3例占3.41%。EMAb转阴8l例占92.05%。提示消抗丸对EMAb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并能提高妊娠率。表明抑制抗体、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是治疗EM之不孕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所引起的病症称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的趋势,约占妇产科门诊病例的4%~17%,占妇科腹部手术的20%~30%,已成为妇科常见病。本病可给妇女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对其防治的探讨研究十分必要。笔者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用雷公藤片合大黄廑虫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8例,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