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反复扩缩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5例,戴用双轴扩缩式快速上颌扩弓器,每天早晚加力各1次,每次转1/4圈,第1周扩大,第2周缩窄(即反方向加力),第3周扩大,第4周缩窄……,依此类推,至第9周扩大牙弓后停止加力,开始戴用面具式前方牵引至反(牙合)解除,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采用双轴扩缩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骨,A点平均前移量达3.2mm。结论反复扩缩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能有效地矫形治疗以上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9,(6):519-522
目的对比上颌骨前方牵引前使用反复扩缩与直接前方牵引两种方式对于上颌骨位置改变的疗效以及对于上前牙稳定性的比较,探讨更适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2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并随机分为扩缩组与未扩缩组,扩缩组先反复扩缩8周,8周后与未扩缩组同时开始前方牵引,3个月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扩缩组治疗后SNA、ANB、U1-SN、MP-SN、UL-EP值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扩缩组治疗后SNA、ANB、U1-SN、MP-SN、UL-EP值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ANB、U1-SN、MP-SN、UL-EP的变化大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缩组的变化程度高于未扩缩组;扩缩组上前牙唇舌向的动度仅与治疗前后ANB变化程度的等级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其余测量值与动度无相关性。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前方牵引前先进行反复扩缩较直接进行前方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会引起上前牙一定程度的松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 29例7~13岁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观察组: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对照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传统和直角坐标系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疗程7.04个月短于对照组1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Np增加量1.28 mm小于对照组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前移量较小.观察组治疗后下颌向后下旋转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显著(P<0.01),与对照组旋转方向相反.结论 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早期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方法,其治疗后上颌前移量有略小于传统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7.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牙周炎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牙周炎的发病及探讨治疗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0~12月龄SD大鼠,以4-0丝线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二磨牙(M2),配合饲以软食和高糖水,并观察动物造模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2月后,造模大鼠在临床及组织病理方面均有明显、典型的牙周炎表现.结论以本法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能模拟临床牙周炎中老年高发年龄段的自然发生过程,用于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年轻成人上颌狭窄的效果.方法 样本包括15.5~28.0岁上颌骨性狭窄病例10例(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20.1±5.4)岁.使用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扩弓后和保持3个月后拍摄CBCT,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扩弓后腭中缝前部和后部分别增加3.49 mm和2.94 mm,后部腭中缝增量占扩弓器扩大量的47.9%,后部腭中缝增量占第一磨牙间宽度增量的52.3%.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和牙槽宽度扩弓后增加(P<0.05),且保持三个月后增加量无明显改变.牙槽骨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能有效开展年轻成人腭中缝,矫正骨性牙弓狭窄,并减少牙支抗扩弓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SD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SD大鼠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2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组);②高糖饮食+结扎+牙龈剥离(P1组);③牙龈剥离+高糖饮食+结扎+牙龈卟啉单胞菌(P2组)。结果:组织学结果显示P,组4周时可见牙周炎表现,个体差异大;8周时形成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个体差异小;P2组4周时可见明显牙周炎症状,个体差异小。结论:以本法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能模拟临床牙周炎自然发生的过程,用于牙周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选用雄性成年恒河猴2只,进行上颌磁力扩弓的研究,实验周期为70d,经猴上颌模型测量,咬合片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两只猴子上颌牙弓明显扩大,受力牙牙周组织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2.
口腔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实验研究基础,建立与人类口腔癌相似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目前建立口腔癌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麻醉下在距犬面部5 cm、10 cm、15 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并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犬同侧咬肌切线伤以模拟破片致伤。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动物心、肺、脑观察动物伤情,并检测面神经及其核团的病理改变,分析不同距离条件下全身和局部的创伤效应。结果 5 cm致伤时动物伤情较重,尤其是心肺脑等脏器损伤严重,不能存活较长时间;10 cm致伤时动物经过抢救仍可存活,受伤的面神经干肿胀,外膜不光滑,神经干内弥漫性出血;15 cm致伤时伤情较轻,局部神经的损伤程度随距伤道的距离增加而减轻,镜下表现为广泛的神经纤维断裂、坏死,同时神经元也变性、坏死, 并有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结论 所建立的犬破冲复合伤模型重复性好,各项致伤条件可控,因此可作为研究面神经爆炸性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与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在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34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儿童,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7例,采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结合前方牵引,并分为低角和高角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投影测量分析。 结果 两组病例扩弓并进行前方牵引后上颌显著前移,下颌向下后方旋转,两组间对比:观察组A-Np和A-Y的距离分别增加了2.50 mm和3.47 mm,大于对照组的1.37 mm和2.05 mm。 结论 使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法结合前方牵引的治疗方法比单纯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获得更多的上颌前移量。此方法中高角患者上颌前移量少于低角患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的间歇性双侧完全鼻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 30只3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单侧鼻阻塞组,C组:双侧鼻阻塞组(张口呼吸组),每组各10只.用特制的阻塞器阻塞大鼠鼻腔,阻塞的时间为8:00am至4:00pm,4周后处死30只大鼠.结果 A组、B组大鼠以鼻呼吸为主;C组表现为张口呼吸.A、B、C三组的呼吸频率分别为(96.8±5.91)次/min、(92.8±2.98)次/min和(48.6±4.38)次/min,C组的呼吸频率较A组与B组明显减慢(P<0.001).建模4周时,A、B、C三组的体重分别为(276.60±20.17)g、(236.80±19.46)g和(127.33±24.8)g,C组的体重较A组和B组明显的降低(P<0.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间歇性的双侧完全阻塞大鼠的外鼻初步建立了一个存活率高、重复性较好与人类张口呼吸较相似的大鼠的间歇性张口呼吸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与临床即刻种植相符的动物模型,采用去骨法扩大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和种植直径2mm自攻螺纹式纯钛种植体,对以往即刻种植动物实验模型加以改进,使种植体植入后其近中留有3mm×3mm×5mm的骨缺损区,设计为异体脱钙冻干骨粒(DFDBA)植入组和对照组,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取材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DFDBA植入组12周骨缺损为新骨替代,对照组骨缺损仅修复3/5。该模型制作简便、制模时间短、接近临床,是一种较好的用于即刻种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