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的并发症及处理张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080)张国政审校附属二院外科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并发症;外科手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主要应用于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姑息性胆道减压、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 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 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外引流组)或置入胆管内支架(内引流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内引流组治疗近期显效率高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引流组术后Tbil、Dbil、AKP和GGT的降低幅度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较术前均有下降,但多数未达到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比例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安全、有效,而后者较前者引流效果更快速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气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气道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147例患者中各种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和为6.2%,其中支架移位2例,再狭窄2例,少量咯血5例,经过处理均得到满意效果,无致死性并发症出现。结论 支架置入过程中和置入后必须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从而维护支架功能。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冠心病,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会有许多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拔管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给患者带来痛苦,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我院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为485例患者行冠脉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其中有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动脉支架内置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技术,可有效地预防恼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恼梗塞。然而,此种治疗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病人生命。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后发牛11例并发症,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效果,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我们对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血管腔内成型和支架置入术。结果7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可逆性脑卒中,3例血管痉挛,24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术后高灌综合症;2例其它部位的出血;经积极处理,均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和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  He XS  Zhu XF  Wang GD  Wang DP  Ju WQ  Wu LW  Hu AB  T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05-10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8例肝移植患者中与胆道相关的并发症共36例,发生率为9.8%(36/368);其中单纯吻合口胆瘘7例,误伤和遗漏副肝管所致胆瘘1例,吻合口狭窄5例,肝内胆管狭窄3例,胆管扭曲继发胆道狭窄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2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5例,胆道出血1例,肝内脓肿3例及括约肌功能失调2例。所有3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3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接受再次肝脏移植。所有因胆道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胆道感染和腹腔感染,占该组肝移植患者死亡的13.9%。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得满意的疗效;如经反复多次放射和内窥镜治疗无效以及同时伴有肝动脉栓塞或狭窄且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或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4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单纯内外引流管置入123例,支架118例,其中置入2枚支架者21例。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94例,发生率为39.00%,分别为胆心综合征或胆心反射21例,胆道大出血12例,引流管堵塞34例,菌血症13例,胆汁异常分泌7例,引流管脱出异位致胆汁性腹膜炎4例,支架位置不佳3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规范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高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为A、B两组,在超声及X线双监视下行PTCD术。A组(n=20)采取套管穿刺技术,B组(n=38)采取一步法Seldinger穿刺技术;27例术后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单纯动脉灌注化疗(TAI)术;观察肝功能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并发症做相应的处理;随访并分析生存率。结果PTCD术后1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2周后减黄效果趋于稳定;有发热症状者于1-7 d消失,白细胞升高者1周内显著下降(P均〈0.01);发生各类并发症共17例次,包括发热、腹痛、出血、胆漏、胆红素血症、引流管或支架阻塞等,A、B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获成功处理;PTCD术后接受TACE或TAI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PTCD者(P〈0.01)。结论PTCD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及控制感染方面疗效可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穿刺方法无关,需积极处理以保证引流;PTCD联合TACE或TAI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经皮肾镜术后出血患者行肾动脉造影,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用微弹簧圈栓塞损伤动脉。若首次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则采用以下措施以防止遗漏病灶:(1)腹主动脉造影;(2)重复肾动脉造影;(3)造瘘管走行区域肾动脉分支超选择造影;(4)保留穿刺通道,拔除肾造瘘管后造影。对肾动脉出血的造影表现进行总结,并对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造影有阳性发现的60例(62个肾脏), 均经超选择性栓塞成功止血。肾动脉造影的阳性表现包括:假性动脉瘤形成、斑片状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造影剂弥散至肾被膜下。一次栓塞成功53例(55个肾脏), 成功率88.71%,两次栓塞成功率96.77%。首次栓塞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遗漏病灶(4例,57.10%)和栓塞的受损血管再通(2例,28.57%)。5例患者肾动脉造影无阳性发现,经保守治疗血尿停止。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血尿,且未发生持续、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结论: 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是治疗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肾动脉造影遗漏病灶是造成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9例,其中男54例、女55例,平均年龄(71±12)岁.所有患者经CT和(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恶性胆道梗阻.先进行经皮肝胆道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胆道引流(PTCD)或胆道内支架.术后1周.38病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果 109例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55例)或植入支架(54例),成功率100%.PTCD及支架引流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19、0.002、0.002及0.396.TACE后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834、0.000、0.002及0.002.全组平均生存期26.45(标准误,SE,4.07)周,PTCD及支架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19(SE,6.54)和21.38(SE,2.51)周(P=0.713);38例行TACE治疗及71例未进一步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3.71(SE,8.32)和14.38(SE,2.66)周(P=0.000).不同引流方法在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术后,接受了TACE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超过未治疗组.结论 胆道支架减轻黄疸的幅度优于PTCD,但黄疸缓解的比例组间无差异;两者短期内对肝功能的改善均无明显作用.在胆道引流术后短期,无论是否行TACE治疗,整体的总体胆红素水平都有继续下降,但行TACE治疗可明显加大胆红素水平下降的幅度,同时能改善整体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T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5.0%、(4.1±1.9)d、0.0、0.0、(18.2±3.2)d,对照组分别为90.0%、(6.4±2.1)d、20.0%、10.0%、(23.7±4.6)d,两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