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型胃前壁黏膜活瓣成形在贲门癌切除术后的抗反流作用。方法采用改进型胃前壁黏膜活瓣成形治疗贲门癌患者384例。剥除胃浆肌层,暴露黏膜形成上窄下宽如烧瓶平面图形样,窄部黏膜比吻合口边缘宽1.0-1.5cm,宽部黏膜距吻合口3-6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窄部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与食管肌层吻合,使胃黏膜折叠形成活瓣置入胃腔内,距下缘浆肌层约2cm环缩下缘边径中三分之一胃浆肌层,使凸入胃腔活瓣轻度展开,并形成一相对高压腔。结果除4例并发吻合口瘘,3例合并胸腔感染外,其余病例均恢复顺利,大部分患者半年再次复查,有反流症状6例,余均无明显反流。结论胃前壁黏膜活瓣成形可有效地起到抗反流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贞香  黄卫军 《职业与健康》2000,16(11):104-104
目的 探索胃底及贲门癌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措施和途径。方法 在施行胃底及贲门癌根治术的同时,附加幽门成形术。结果 能明显降低残胃腔内的压力,促进残胃排空,从而有效地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不增加病人负担。因此,在没有条件采取其它方法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下,附加幽门成形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措施,应当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3.
从1991年开始,我院对136例胃底及贲门癌患者采用幽门成形的方法,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54例,年龄43岁~72岁,平均56.5岁。临床诊断均为胃底及贲门部腺癌。诊断标准见华积德等文献报告~(〔1〕)。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抗反流的解剖生理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膈食管韧带、膈肌和胃底与食管问的锐角(His角)的调节作用。由于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胃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化,手术将部分食管切除.胃被管状缝合后由腹腔上提至胸腔成为胸腔内胃、胸胃与残留食管之间成为共同腔。这些手术创伤和移位导致上述抗反流机制的破坏,术后不可避免的出现反流现象。胃食管反流在手术期可以引起患者误吸、窒息,抢救不及时可以引起死亡。远期损伤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占14.2%)、溃疡、出血,吻合口狭窄、复发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2001年元月份以来,我们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对48例此类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黏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36例,根据是否合并黏膜糜烂分为两组,黏膜不同程度糜烂的14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187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Hp检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4.9%、46.52%,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6.98%、28.34%,病程>12个月的感染率分别为44.30%、24.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41.86%、37.50%、31.25%、23.08%,随着黏膜糜烂程度的加重,Hp阳性率呈下降趋势,C、D级患者Hp阳性明显低于A级,不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黏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负相关,糜烂程度越严重,Hp阳性率越低,提示Hp可能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糜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食管下段、贲门癌患者行食管胃前壁“围巾式”吻合,重建胃底术式。结果本组26例,随访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2例,经内镜扩张2次后缓解;有2例出现反酸、烧心症状,服用奥美拉唑和莫沙比利后缓解;无1例出现胸骨后灼痛症状。结论采用食管胃前壁“围巾式”吻合对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7.
梁丽明  陈同 《现代保健》2012,(2):162-164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按发生机制分为器质性三尖瓣反流(organic tricuspid regurgitation,OTR)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FTR发生的原因、FTR与左心瓣膜病的关系、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评价都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就FTR的发病机理、诊断进展、外科手术时机及方案选择的新观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抗反流治疗对哮喘并发反流性食管炎(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哮喘并发GERD的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单纯给予吸入的沙丁胺醇(喘乐宁)气雾剂100ug每天2次,布地奈德200ug每天2次,连续6周;B组除以上药物外加奥美拉唑10mg每天1次,吗丁啉5mg每天3次,连续6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周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及以上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B组较A组明显提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加抗反流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炳初 《自我保健》2009,(12):46-4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里的酸性液体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病变,其表现主要是反流、烧心、胸痛三大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抗反流治疗对哮喘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哮喘并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单纯给予吸入的沙丁胺醇(喘乐宁)气雾剂100μg每天2次,布地奈德200μg每天2次,连续6周;B组除以上药物外加奥美拉唑10mg每天1次,吗叮啉5mg每天3次,连续6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周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呼气流量及以上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B组较A组明显提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增加抗反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176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8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A组),43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B组),3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C组)。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5.71%,B组为41.86%,C组为45.71%。A组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对于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景国 《现代保健》2009,(34):98-9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及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门诊慢性咳嗽患者经胸片、胃镜、食管镜、24h食管pH检测等确诊的2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采取相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对23例患者予以抗反流治疗,19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4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复发,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反应。结论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嗽密切相关,是原因不明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吴海新  陈峭  苏倩奕  邢建菲 《现代养生》2022,(24):2093-209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倒流进入食道而出现反酸、烧心等反流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迁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故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明确,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其不仅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且疗效甚佳,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关注,而针灸疗法在中医外治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具中医特色,归纳针刺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可以为本病治疗提供可靠思路。归纳近年来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青岛市市立医院体检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对具有烧心或反流症状者进一步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筛查,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方法完成胃食管反流病确诊过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体检人群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6 398人在医院接受体检,其中男性7 568人,女性8 830人,年龄23~76岁,以45~5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为40.79%。共有864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5.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1.936、2.106)、女性(OR=3.086)、BMI<18.5、≥24.0 kg/m2(OR=1.102、1.066、1.084)、有饭后平躺习惯(OR=1.554)、喜食油腻(OR=1.335)、吸烟(OR=5.900)、饮酒(OR=3.861)、焦...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医学》2010,(1):70-70
问:近来.我总是感觉反酸、烧心,尤其是餐后1小时.特别不舒服。我是不是得了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做胃镜吗?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发病高峰期年龄为60~70岁,平均年龄为61岁。该病主要症状有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等,严重者可因食管黏膜糜烂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哮喘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状。食管的部位靠近心脏,食管炎性胸痛特点与心绞痛极为相似,容易混淆。据报道,有不少食管反流病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长期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尢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在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GE 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五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顽固性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试验组行内镜下射频治疗术,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反胃、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等症状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痰病。长期的反流不但可引起食管炎、食管黏膜异常增生、食管肿瘤。还可造成咽喉、气管及肺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如咽炎、喉炎、口腔溃疡、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