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干腔隙性硬塞(腔梗)由于受后颅窝骨性伪影的影响,且病灶小,CT难以发现,近年来由于MRI应用于临床,使得多数脑干腔梗得以诊断。现将我院1997年5月~1998年4月经MRI检查确诊为脑干腔梗者40例及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O例均系经MRI证实的脑干腔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均>60岁,平均68土8岁。38例曾作过头颅CI,扫描,仅3例诊断为脑干腔梗,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病史37例,病前有糖尿病者17例,冠心病史匕例,中风病史7例,高脂血症5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多表现有头痛。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是指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性综合征。本病未经CT检查前 ,临床极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疾病[1]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8月 ,我院共收治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5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并符合 1982年Fisher提出的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2 ] 。其中男 36例 ,女 16例 ;年龄 34~ 78岁 ,中位年龄 6 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 2例 (86 .5 4 % )、糖尿病病史 2 7例(5 1.92 % ) ,冠心病史 19例 (36 .5 4 % )。病程 1~ 13年。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神经内科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及MRI数据,全面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 MRI共检出81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包括额叶11处,顶叶8处,颞叶6处,枕叶4处,基底节17处,丘脑14处,脑干15处,小脑6处。CT共检出35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χ2=64.2414,P<0.01)。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多见(46例),其中39例为单发病灶,2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最大径线<5 mm者25例,5~10 mm者38例,10~15 mm者18例。CT图像上,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MRI图像上,病灶呈等或略长T1信号,略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38例临床表现与头颅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  濮孟久  左华 《新医学》2001,32(12):732-733
1引言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是指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性综合征。本病未经CT检查前,临床极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或其它疾病犤1犦,值得临床医师重视。近三年我们收治38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现分析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并符合1982年Fisher提出的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犤2犦。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37岁~76岁,中位年龄5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3例(87%)、糖尿病病史21例(5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14例(37%),病程2年至1…  相似文献   

5.
李燕  闫福岭 《临床荟萃》1998,13(15):713-714
以往认为腔隙综合征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自CT问世以来,学者们陆续发现脑内小的非腔隙性梗塞灶也可引起类似腔隙综合征的表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小量脑出血.这种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综合征称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我院近5年共收治17例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的小量脑出血.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邓媛 《临床荟萃》2000,15(9):392
典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odenal uleer,Du)综合征指上腹部空腹痛或夜间痛 ,进食后或口服制酸剂后缓解。其常系典型 Du表现 ,但 Moynihan认为不一定是 Du,而将非 Du具有典型 Du综合征者称为 Moynihan综合征 [1 ]或溃疡样综合征 ,无溃疡性溃疡病、假性球部溃疡。现将我院近 2年所收集具有典型Du综合征患者 6 15例报道如下。1 临床与胃镜资料我院近 2年接诊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者 2 72 8例 ,其中确诊 Du30 5例。病史中具有典型 Du综合征而接受胃镜检查者 6 15例 ,占胃镜检查总数的 2 2 .5 4% ;经胃镜确诊 Du186例 (30 .2 4% )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吉林省东丰县医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分别采用CT及MRI诊断,观察两种方法诊断下病灶、数量、形态、部位、密度、大小等情况。结果 CT共检出病灶55个,MRI共检出病灶122个,病灶主要分布在丘脑、基底节区、额叶、脑干等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病灶大小5~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小片状,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略低密度影,MRI显示病灶大小2~15 mm,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图像略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为明显高信号,T2FLAIR为高信号。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收治的 35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5例 ,男 2 3例 ,女 12例。发病年龄 19~ 2 0岁 ,平均 5 7.3岁。发病人数占同期脑梗死住院总人数的6 .8% ,其中脑动脉硬化病史者 15例 ,高血压病史 6例 ,冠心病伴房颤 3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 5例 ,糖尿病史 4例 ,腔隙样脑梗死病史 2例。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2 6例 ,其中 15例在活动中突然起病 ,2例腔隙样脑梗死患者在输液反应后出现 ,有 7例为缓慢性进行性加重。嗜睡 13例 ,浅昏迷 12例 ,失语伴偏身运动、感觉障碍 16…  相似文献   

9.
15例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汤业磊毛善英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时象前庭疾病、腔隙综合征,又常被同时损害的脑干症状所掩盖,故临床诊断相当困难,随着MRI的应用,对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93~1996年收治15例经MRI确诊的小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s)组织发生及命名、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0例子宫AT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复习。结果 50例子宫ATs发生率占同期子宫肿瘤切除标本的1.4%,单纯子宫ATs 14例(28%),伴子宫其他病变36例(72%)。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肌壁间,结节状生长,单发43例(86%),多发7例(14%),肿瘤直径0.5~5 cm,边界清或欠清,无包膜。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征性。肿物类似平滑肌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均质,质硬或较软,部分切面湿润,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囊内含有黏液。镜下肿瘤组织均由增生平滑肌和上皮样成分组成,上皮样成分形态呈大小不一的腺样、腔隙样、实性巢状、条索状,单个形似浸润性分布于平滑肌束之间,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小或无,未见核分裂象,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1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50例上皮样成分CK、vimentin、HBME-1、CR和D2-40(+),Ki-67阳性指数均1%。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恶变。结论子宫ATs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间皮,临床及病理检查均不易确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442例急性腔隙性脑血管病的CT所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腔隙性综合征是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我院自1983年5月~1987年11月,经CT证实的442例,其中缺血性腔隙综合征400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4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性别:男318,女124,男女比例2.52:1。 二、年龄:最小30岁,最大88岁,平均57.55岁。30~39岁31例,40~49岁103例。  相似文献   

12.
腔隙性脑梗塞MRI与临床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腔隙性脑梗塞的MR表现与临床体征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材料与方法:采用MR常规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像及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的病例,回顾性分析19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MR及临床表现,把有明确卒中病史的128例归为第一组;未发现有神经学体征的70例归为第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分布在大脑深部的位置,包括放射冠、基底节、内囊、丘脑区及脑干等。较多病例为多发性病灶,病灶发生在脑内重要的功能位置,可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结论: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最有效方法,FLAIR成像能获得比SE T2WI更重的T2加权图像,还抑制了脑脊液信号,提高对脑室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同时认为,弥漫性脑血流减少是产生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1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均做了头颅 CT 扫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查。CT 扫描证实有腔隙性梗塞的27例中,伴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5例;而 CT 扫描未发现腔隙性梗塞的34例中,出现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4例。因此 SEP、BAEP 与 CT 检查的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可靠性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瘤样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涛  王莉  王刚  范嫏娣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92-94,i0003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5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5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1%,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2例呈弥漫性生长,13例呈结节状,结节直径0.5~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分为丛状型、腺管型、脉管型及囊肿型。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吴苏宁  赵瑞平 《临床医学》1996,16(10):13-14
现将1986年以来我院经CT证实的180例腔隙性脑梗塞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4例,女36例。年龄31~87岁,均经CT扫描,160例共检查出腔隙灶236个,阳性率88.8%,其中单发者102例,多发者58例。病灶分布以基底节最多109个,放射冠66个,内囊46个,丘脑8个,脑干7个。依据Fisher描述,本组腔隙梗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4 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塞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病灶直径在 0 .2~ 2 0 mm之间。两种疾病虽然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在诊治上有差别。现将我院 1996~ 2 0 0 0年间 4 2例进展性脑梗塞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作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6 6岁 ;发病时间 1.5~ 18h,平均 4 .5 h;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者 2 8例 ,糖尿病者 9例 ,高血脂者 2 3例 ;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类似于大脑半球梗死的表现,占脑干梗死59.5%。从MRI检查看,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旁正中区。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形式多样,对老年纯运动性卒中或感觉卒中的患者,除考虑大脑半球腔隙性梗死外,应高度警惕脑干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任俊英  李京 《新医学》1996,27(5):251-252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附50例临床分析)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任俊英,李京,贾健民腔隙综合征是一种位于大脑深部的小灶性(2~20mm)缺血性梗塞。自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应用以来发现小量脑出血也是其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对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认识,现将...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系指梗死病灶直径在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梗死的总称。梗死灶多位于脑深部,如大脑白质、基底节、脑干、小脑等处,病理特点为大小不同的腔隙。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的不同各异,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手笨拙综合征等,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已成为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9%.我院统计占27%。本文对经CT证实300例腔隙性脑梗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