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8周结束时,ALT全部复常,HBV DNA转阴7例,HBeAg转阴4例,在两次肝穿刺的7例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HBVDNA和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2.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09-410,41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陈栋  姚光弼  陈文 《肝脏》2007,12(3):164-167
目的 评估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经Delphi法专家咨询,运用Markov模型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与使用拉米夫定1年相比,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人均延长寿命0.93年,每延长1年寿命所需增加的医疗费用为16 675元.结论 与拉米夫定相比,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年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7例),干扰素α-2b(34例)两组,观察各组的ALT、HBV DNA、HBeAg、抗HBe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U(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PegIFNα-2a组的HBV DNA滴度的变化及转阴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P<0.05),不良反应相似。结论PegIFNα-2a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恩替卡韦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及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指标.方法 选取恩替卡韦治疗至少1年且HBV DNA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或延长至72周,观察至96周.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分为两组,基线HBeAg阳性组(18例)、H...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42例患者予普通干扰素α-2a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再随访72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有9例患者治疗前、后行肝组织活检。结果治疗结束时至治疗结束后72周,治疗组HBeAg和HBVDNA定量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72周时,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及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8.6%、51.7%、48.3%和51.7%、44.8%、4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3例血清HBsAg转阴。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转阴者。治疗组9例患者治疗前肝组织中HBsAg及HBeAg分别有8例和6例阳性。治疗结束时分别为2例和3例;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及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72周,治疗组血清HA、LN、ⅣC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在治疗结束后72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能持久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EG-IFNα-2a治疗33例、PEG-IFNα-2b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标志、甲状腺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2.7%、42.9%;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54.5%,两组HBV DNA阴转病例中12周转阴率分别为47.6%、50.0%。随访半年,HBVDNA复发率分别为14.2%、16.7%,HBeAg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PEG-IFNα-2a及PEG-IFNα-2b组停药后随访半年内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为1例、2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均疗效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2周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燕 《肝脏》2012,(12):862-864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探讨血清HBsAg水平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预测疗效的意义。方法采用意向性分析方法(ITT)对HBsAg定量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中血清HBsAg平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24周时63.54%患者的HBsAg水平降低到基线(P<0.001);治疗24周和48周患者中,血清HBsAg下降比例明显高于治疗12周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4.31%)患者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获得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已完成60周或72周疗程的患者中血清HBsAg水平持续降低率分别占88.57%和92.86%;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程,有助于血清HBsAg水平持续降低;治疗24周时HBsAg水平降低可预测疗效,HBsAg水平持续下降可预测延长治疗有HBsAg消失/血清学转换的可能,因此,血清HBsAg定量检测是预测治疗中HBsAg阴转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72周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72例CHB患者按1∶1.4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a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72周。结果在随访72周时,治疗组的HBeAg定量、HBeAg的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HBVDNA转阴率、ALT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保持持久的应答效果。治疗组有3例HBsAg转阴,并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1例转阴。研究提示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保持持久性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相关文献资料和Delphi专家咨询数据,采用Markov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与使用拉米夫定1~4年比较,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人均延长寿命0.52~0.79年,每延长1年寿命所需增加的医疗费用为16563~18954元。结论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年相比于使用拉米夫定1~4年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其中A组(20例)患者治疗24~48周,B组(33例)患者治疗疗程大于48周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和HBeAg/抗-HBe.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B组的39.4%(P=0.023);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A组HBV DNA阴转率为50.0%,显著低于 B组的78.8%(P=0.031),A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5.0%,显著低于B组的63.6%(P=0.045),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 B组的36.4%(P=0.037),A组ALT复常率为70.0%,低于B组的90.9%(P=0.052).结论 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可以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率,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15.
汤守兵  柯昌征  康健  李东  陈悦 《肝脏》2008,13(1):34-3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但耐药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且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停药后易反弹。因此,探索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策略十分重要。我们尝试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长期观察HBVDNA水平、HBsAg和HBeAg的转换率,同时评估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5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45例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果在治疗24 w末,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在治疗48 w末,联合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较恩替卡韦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HBe Ag阴转和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 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HBe 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阿德福韦酯(ADV)在不同时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28例A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给予AD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治疗,29例B组患者开始只给予ADV治疗,在经过平均(11.8±3.2)w治疗使血清HBV DNA≤4 lg IU/ml时,再加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48 w。结果 两组基线HBsAg定量分别为(4583.2±1749.3) IU/ml和(4620.3±1812.4)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分别为[(759.4±72.3) IU/ml和(467.6±56.9) IU/ml,P<0.05];A组HBs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1%和35.7%,显著低于B组的(20.7%和62.1%,P<0.05);两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对于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经ADV治疗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16,(1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分别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A组(n=40例),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B组(n=40例),然后A组根据4周时HBV DNA下降再分为2组,下降2 log10为A1组,下降2 log10为A2组,A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对4组患者的HBsAg、HBV DNA血清阴转,HBsAg、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40),8.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A2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好,其疗效受到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继续治疗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恩替卡韦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4例;恩替卡韦组50例,其中HBeAg阳性33例.治疗48周进行评估.数据行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基线HBV DNA、ALT、HBeAg、HBsAg水平和肝组织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各50例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6.0%和72.0%(X~2=0.421,P=0.51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患者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3.08±1.43)lg拷贝/mL,恩替卡韦组下降(3.79±1.36)lg拷贝/mL(t=2.544,P=0.01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阴转5例,占10.0%,恩替卡韦组阴转1例,占2.0%(X~2=2.837,P=0.20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sAg血清转换3例,占6.0%,恩替卡韦组无转换患者(X~2=3.093,P=0.24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HBeAg阳性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占41.2%,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的33例患者中,5例发生HBeAg阴转,4例HBeAg血清转换(X~2=5.583,P=0.018;X~2=7.159,P=0.00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5例、恩替卡韦组有14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活检,治疗48周后肝组织学改善(Knodell评分下降2分以上)分别是11例和9例(X~2=0.277,P=0.599).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G≥2的慢性乙肝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且安全性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高低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病毒学反弹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筛选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34.5岁,男27例,女23例.患者均经Peg-IFNα-2a(180μg/周)治疗1年,达到HBV DNA< 5.00×102拷贝/毫升,ALT正常,符合停药指针后停用干扰素治疗.然后根据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分成两组:1组(HBsAg定量<500IU/ml)27例和2组(HBsAg定量≥500IU/ml)23例.分别在停药后12、24、36、48周时,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HBsAg定量及ALT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①停药后12周时,两组患者均无复发者.②停药后24、36、48周时.1组27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2、1例和0例,共3例,总复发率为3/27(11.1%);2组23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8、5例和2例,共15例,总复发率15/23 (65.2%);1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2组患者,P值均<0.05.③对于HBV DNA再次升高的患者,重新给予Peg-IFN α-2a(180μg/周)治疗1年,1组3例复发患者的HBV DNA均再次转阴,2组15例复发患者中,HBV DNA再次阴转的只有4例,阴转率26.7%(4/15).复发后干扰素再治疗有效率1组患者显著高于2组患者,P<0.05.结论 HBsAg定量水平可以很好的预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停药后的复发率和再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越低;复发后再次使用Peg-IFNα-2a治疗的有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