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鼻饲管法应用全能营养素进行肠内营养,15d后改为“营养素”匀浆饮食,酌情加用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结果 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时的各营养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且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符合生理等优点,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善营养状态和促进预后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0例颅脑损伤伴有不同程度昏迷不能进食的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介绍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结果 50例病人中,除3例出现轻度腹胀,1例腹泻外,其余无便秘、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结论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是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而昏迷病人为急危重病人,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低,且不能经口进食,导致营养态低下,不能应对疾病的打击。因此,近年来肠道特需营养的补充越来越被重视,尽可能早期恢复胃肠内营养,维持肠屏障功能,预防由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并能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度分泌。因此,我科对危重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经过对33例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能全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并与给予普通流汁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疾病转归 ,并发症的发生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能全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30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应用复尔凯鼻胃管进行鼻饲流质,通过观察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结果:30例患者经肠内营养后恢复良好,皮肤弹性及皮下脂肪无明显减少,并发症得到了控制,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结论:鼻胃管进行鼻饲流质,给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为患者提供营养,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促进康复,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阜康市中医医院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早期行胃肠内营养者1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N支持在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颅脑术后昏迷患者3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术后早期给与鼻饲流食,对照组给与传统的牛奶,肉汤等,治疗组给与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营养流食,鼻饲连续10d,观察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在营养支持后TLC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 颅脑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正规、合理的EN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而昏迷病人为急危重病人,机体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大,抵抗力低,且不能经口进食,导致营养态低下,不能应对疾病的打击。因此,近年来肠道特需营养的补充越来越被重视,尽可能早期恢复胃肠内营养,维持肠屏障功能,预防由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并能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度分泌[1]。因此,我科对危重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经过对33例昏迷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胃肠的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36小时内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的观察护理.结论: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了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护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病人的陪护进行肠内营养知识宣教,取得其合作,选择鼻胃管喂养方式,注意保护病人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保持喂养管的在位、通畅,做好并发症的防护。结果100例病人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精神恢复良好。结论肠内营养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严格监护,根据不同情况适时调整膳食配方、输注量及方法,并注意对其家属进行肠内营养知识指导,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营养治疗及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及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除进行常规治疗外。未手术患者于入院后24h,手术患者于术后24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3—10天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结果本组27例患者,其中21例在伤后20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5~7天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5例在鼻饲早期曾发现胃液呈咖啡色,隐血试验呈阳性;9例因严重腹泻由肠内营养改为肠外营养,经对症处理后,在短期内好转并恢复肠内营养。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并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同时减少ICU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焱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资料。结果 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5例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5.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 ,在疾病治疗中常被视为治疗方法之一。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大类 ,肠内营养的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 ,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 ,特别是肠道的血液灌注与氧的供给 ,增进肠蠕动 ,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释放 ,利于肠粘膜的渗透性 ,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减少MODS(多器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的发生。颅内疾病引起的各种昏迷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不能自主进食 ,仅靠静脉途径供给难以补充病人所需全部营养 ,且价格昂贵 ,长期输注易发生感染、菌血症、静脉炎、血栓、空气栓塞 ,发热、过敏等输液反… 相似文献
16.
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长时间昏迷,出现吞咽和进食困难,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对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可使住院天数、感染率下降,营养吸收率增加.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5月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胃肠内营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宋声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1997,(3)
笔者医院于1997年2月收治1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肠内营养称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较快,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患,20岁,体重60kg,意识不清,两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血压8.0/11.0KPa,血糖4.0mmol/L,血红蛋白130g/L。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结台病情给予 相似文献
19.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了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护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病人的陪护进行肠内营养知识宣教,取得其合作,选择鼻胃管喂养方式,注意保护病人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保持喂养管的在位、通畅,做好并发症的防护。结果100例病人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精神恢复良好。结论肠内营养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严格监护,根据不同情况适时调整膳食配方、输注量及方法,并注意对其家属进行肠内营养知识指导,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营养治疗及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菊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4):3449-345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格拉斯哥(GCS)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静脉营养不足.结果 62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泻,其余58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误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预防胃肠粘膜的萎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