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冠心病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h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8.20%、12.69%和11.12%。结论:冠心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在介人手术前后1~2d进行测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包括20个题目(1、2、3、4级评分),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得到总粗分,将总粗分换算成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SD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标准分50分以上者为阳性。结果65例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35.71±9.61)分、(32.34±8.50)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各为(35.35:tz8.62)分、(31.94±6.48)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各为7.7%、4.6%;6.2%、3.1%。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低于以往的研究,对介人手术前后进行心理干预,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心理因素有关。多年来,对于各种可能导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除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心理因素与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合使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脏  相似文献   

4.
焦虑抑郁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预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心理反应常常是极其复杂的,以焦虑和抑郁为最常见.约50%的患者已不具备确定的传统危险因素,有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影响[1],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吴敏  屈桂超 《吉林医学》2012,(27):6035-60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3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指标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住院时采取系统护理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护理前后患者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评分。结果系统护理后患者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斌  李彬  高建国 《西部医学》2014,26(9):1122-1124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4例,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心理干预的效果。对象本组64例患者为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在本院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及以上22例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文燕 《当代医学》2011,17(6):133-133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8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患者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39.2±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5±8.9)分,观察组SDS评分(42.1±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2±8.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多给予其鼓励和关爱,可以大幅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焦虑、抑郁尤为重要。文中旨在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 isease,CHD)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CHD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为心理干预组,52例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SCL-90首次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SDS、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CHD伴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用SDS、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20.50±1.75,对照组SAS评分为9.3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0,P0.001);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为22.17±5.40,对照组SDS评分为39.8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P0.001);干预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较为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 CPET)的核心指标,探讨焦虑和/或抑郁情绪障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255 例稳定 期冠心病患者及302 例无冠心病者作为受试者,根据焦虑、抑郁量表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n=96)、焦虑组(n=35)、抑 郁组(n=36)、焦虑抑郁组(n=135)、冠心病组(n=91)、冠心病合并焦虑组(n=35)、冠心病合并抑郁组(n=34)、冠心病合 并焦虑抑郁组(n=95),比较各组CPET核心指标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各组峰值摄氧量、无氧域、峰值代谢当量、峰 值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峰值收缩压、心率储备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以上指 标与冠心病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虑组、抑郁组、焦虑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0.05)。结论: 焦虑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下降显著;单纯焦虑或单纯抑郁的冠心病 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有下降趋势。单纯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并不会对非冠心病对照人群的心肺功能及运 动耐量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况 ,笔者自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4月对 5 0例本院住院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anxietyscale ,SAS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5 0例 ,男性 31例 ,女性 19例。年龄 4 0~79岁 ,平均 (4 6 .2 0± 17.13)岁。文化程度 :大学 17例 ,高中 10例 ,中专 6例 ,初中 9例 ,小学 4例 ,文盲 4例。1.2 方法调查方法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两组的心理状态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起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以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抑郁焦虑等的改善情况。结果: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焦虑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缓和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于其病程长,易复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痛苦与烦恼,很多病人会产生焦虑情绪,日久就会继发抑郁症,而出现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重者有自杀自伤等症状。其发病率国内外有所差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必然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方裕  桂雪琼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77-127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32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焦虑、抑郁情绪及与其生活质量作相关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45例(34.1%)存在明显焦虑,47例(35.6%)存在明显抑郁;其中37例(28.0%)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冠心病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0.01)。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均〈0.05)。且其焦虑、抑郁情绪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且其生活质量降低;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针对性的进行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采用SAS及SDS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3.8%和56.0%,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4.7%和53.4%。治疗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0.7%和21.6%,对照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4.5%和48.9%,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1,P0.01)。结论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教育及相应的心理或药物治疗,可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