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上斜肌麻痹的诊断与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减弱下斜肌、上或下直肌的减弱和加强手术,矫正斜视手术。结果经过斜视手术后,垂直眼位、水平眼位、代偿头位多数获得满意矫正。结论减弱上斜肌的直接对抗肌下斜肌手术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上斜肌麻痹的手术选择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各种手术方法治疗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14年间用17种手术方法治疗193例,对其中183例进行平均37月的随访.结果183例225次手术,平均每例1.23次.代偿头位、上斜肌迟动、Ⅴ型斜视的消除和减轻分别为103/110(例,93.6%)、158/165(眼,95.8%)、73/76(例,96.1%).手术前后检查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情况分别为(例/例,%)81/135(60.0),112/138(81.2);46/119(38.1),92/114(80.7);21/111(21.6),67/105(63.8);14/109(12.8),44/115(38.3);P均<0.001.治愈76例,好转9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0%.结论上斜肌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需灵活选择符合具体病情的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59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和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59眼)中11例(13眼)施行了下斜肌断腱术,23例(26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术,18例(20眼)施行了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18例(20眼)治愈,23例(28眼)好转,总有效率78.85%(41例)。下斜肌断腱术有效率81.82%,下斜肌后徙术有效率78.26%,下斜肌后徙前转位术有效率77.78%。结论上斜≤15Δ可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或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断腱术与下斜肌后徙术具有同样的矫正效果。上斜16Δ~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术,上斜≥25Δ可采用下斜肌后徙并前转位联合配偶肌(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98例单侧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垂直斜度≤15△时行单纯下斜肌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时,如健眼为注视眼,则行下斜肌切除联合患眼上直肌减弱术;如患眼为注视眼.则行下斜肌切除联合健眼下直肌减弱术.结果 62例单纯下斜肌切除术:治愈46例,好转11例,无效5例.27例下斜肌切除联合患跟上直肌减弱术: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9例下斜肌切除联合健眼下直肌减弱术: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均无过度矫正者.结论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加强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根据患者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垂直斜视度大小和注视眼别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常用检查方法及手术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对40例上斜麻痹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一年,治愈34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垂直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术式选择首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伴内、外斜视者行下斜肌手术同时行内外斜视矫正。  相似文献   

8.
上斜肌麻痹     
一、上斜肌的一般知识1.上斜肌的解剖上斜肌起自眶尖Zinn氏总腱环内侧,沿着眼眶的内壁与上壁的交角前行。大约在距肌肉起点12mm处,支配上斜肌的滑车神经穿入肌肉。在近眶缘处肌肉移行为肌腱。该肌腱在眶缘的内上角穿过一纤维软骨构成的滑车折向后外方。随着上斜肌的收缩和舒张,其肌腱在滑车中滑动。穿过滑车的上斜肌腱在上直肌与巩膜间斜向通过眼球顶部。然后该肌腱在眼球的后外上方呈扇形展开附着于巩膜的表面。上斜肌全长60mm,肌肉部分为40mm,肌腱部分为20mm。2.上斜肌的作用上斜肌是使眼球在垂直方向转动的4条肌肉之一。从功能上分析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3岁前的婴幼儿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设计、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4例3岁前的婴幼儿上斜肌麻痹矫正手术,女26例,男28例,单眼49例(90.7%),双眼5例(9.3%),合并水平斜视5例(9.3%),合并垂直分离性斜视3例(5.5%),发病年龄3~6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5年,术后1周眼位正位、轻度欠矫或过矫分别为50%、31.4%;代偿头位消失、明显减轻分别为51.8%、29.6%;Bielschowsky征全部转阴.结论 3岁前的婴幼儿上斜肌麻痹手术矫正的疗效是肯定的,早期手术能尽早改善代偿头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23例,其中16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术,4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3例患眼下斜肌后徙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结果术后15例治愈,7例改善.治愈率65.22%,改善率30.43%,总有效率为95.66%.结论术前准确地多次测量斜视角,术中根据眼外肌和节制韧带的解剖结构适当修正手术方案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对46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原在位垂直斜度和眼外肌的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7例眼位为正位,9例眼位较前改善。32例代偿头位消失,5例代偿头位减轻,2例代偿头位无变化。治愈32例(70%),好转14例(30%),总有效率100%。结论对于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斜度和眼外肌的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1989年8月 ̄1998年8月间收治的34例单眼上斜肌麻痹和双眼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对手术失败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34例上斜肌麻痹患者原在位生趣斜视矫正27例,伴水平斜视及V型斜视者均获得矫正。结论 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首选减拮抗肌下斜肌或同时弱拮抗肌下斜肌和配偶肌下直肌,儿童下斜肌减弱术应首选下斜肌后行徒术。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的效果,并对不同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进行手术121次,平均每例1.19次.102例中单眼患病76例,双眼26例.102例中合并DVD 23例.术前78例有代偿头位(76.47%),术后代偿头位消失45例,好转30例,无效3例.术前同视机检查78例中,有双眼单视者38例,术后增加至51例.单纯下斜肌减弱术75例中,下斜肌断腱10例,有效率70%;下斜肌部分切除12例,有效率83.33%;下斜肌后徙33例,有效率87.88%;下斜肌转位20例,有效率90.00%.102例中治愈47例,好转44例,有效者共91例(89.22%),无效11例(10.78%).结论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手术方式不一,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29眼)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15例(17眼)行下斜肌单纯切断术;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3例(4眼)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度在20△以上者5例(5眼)行下斜肌切断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术前没有下斜肌亢进者3例(3眼),行单纯下直肌后徒术。合并内外水平斜视者同时行水平肌的缩短或后徙术。结果治愈22例(25眼),治愈率86.21%(25/29).有效3例(3眼)。其中2例(2眼)行单纯的下斜肌切断,术后残留垂直斜视度6△~10△;1例(1眼)合并DVD者,术中将下斜肌切断并前转位于下直肌旁,术后仍残留有10△的垂直斜视度。无效1例(1眼),合并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有40△的垂直斜度,术中将下斜肌前移位,同时行内外直肌的手术,术后仍有20△的垂直斜度。患者放弃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实施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各种手术方法与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分别行患眼下斜肌断腱、下斜肌部分切除、下斜肌后徙转位、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月(7~36月),下斜肌断腱术22例,术后满意率86.36%,下斜肌部分切除术16例,术后满意率87.5%,两者治疗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下斜肌后徙转位54例,术后满意率88.89%;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20例,术后满意率80%。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应根据术前垂直斜视度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且应该早期治疗。下斜肌断腱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当,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15~△~25~△者;下斜肌后徙转位联合健眼下直肌后徙术适用于矫正垂直斜视度〉25~△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上斜肌麻痹的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对316例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几种不同手术方式治愈率分别为90.48%,80.65%,47.37%,33.3%,84%和81.7%.结论斜视≤10.的患者,行单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效果最好;斜视>10°的患者,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徙后术效果较好;上斜肌麻痹伴有内、外斜患者1次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内、外斜矫正效果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对68例先天性单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原在位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切断并前转位、下斜肌部分切除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同侧眼直肌手术。伴有水平斜视者按水平斜视矫正原则一期或分期手术矫正。

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85.3%,好转7例,好转率10.3%,无效3例,无效率4.4%。

结论: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垂直斜视度及水平斜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通过一期或分期手术,可有效获得较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19.
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麻痹的手术治疗临床探讨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52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采取了各种检查,如同视机、三棱镜加遮盖、Parks三步法及代偿头位的试验,确诊无误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下斜肌后徒前转位手术治疗。结果:随访结果,治愈25例(48.07%),改善23例(44.23%),失败4例(7.7%)。总有效率(92.3%);代偿头位术前38例,术后消失32例(84.2%)。结论: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主要目的是矫正斜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融合功能,消除代偿头位,并认为下斜肌后徒前转位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也是近年来人们对该手术方式疗效评价较高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上斜肌的麻痹与共同性内外斜视的儿童患者相比较少见.患儿多为7岁以内的学龄前儿童;起病多是其父母亲发现儿童在1岁前视物或向上注视某一事物时,一眼高于另一眼.眼球在向内上方注视时,患眼隐藏在皆内,并伴有歪头.常误认为是“斜颈”,此病常要与小儿的外科性歪颈进行很好的鉴别,否则常易造成误诊,延误患儿的早期治疗.我们曾收治6例,经手术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