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500m1)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负压穿刺置管法提高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100例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负压穿刺置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对首次穿刺失败的两组病人采用试验组的方法重新负压穿刺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次重新负压穿刺置管成功率非常高。结论 对于外周血管充盈不佳者宜采用负压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即将容量为2ml的吸球和三通接头接上留置针.使之穿刺时形成负压,再行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32、27.56,均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26、18.26、5.00、5.00,P〈0.01或P〈0.05);两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08倒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厦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总被引:72,自引:3,他引:6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mm)和B2组(管径<3.0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7.9%,B组为73.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置管反应,B组置管后第2天即开始有置管反应。B组中B1组置管反应发生率52.6%,B2组为100.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B1组置管反应出现于置管后4-5d,B2组置管反应发生于置管后2-4d。结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并科学掌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9.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住院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送管的方法,并且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4.6%,疼痛发生率6.8%,对照组分别为79.2%、2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老年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并根据血管情况决定送管长度的方法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7例罹患不同疾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固定针芯、推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改进方法。结果观察组静脉导管穿剌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例易性癖男变女变性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厦舌根部,麻醉生效5min后置胃管。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eldinger穿刺法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要置管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结果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结论Seldinger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180例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间接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能减轻惠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夏红梅  袁慧 《护理学杂志》2009,24(12):45-45
目的探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住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颈外静脉穿刺法,即按照解剖部位垂直盲穿进针;对照组按照传统穿刺方法。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改良后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有利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型和L型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护士选择合适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Y组和L组.分别采用Y型和L型留置针。结果Y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L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L组(P〈0.05,P〈0.01);L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Y组.血液回流污染率显著高于Y组(均P〈0.01)。结论应根据Y型和L型留置针的性能特点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更好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2013-06—2013-09间86例行常规穿刺留置针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10—2014-01间82例采用改进方法穿刺行留置针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共进行留置针穿刺164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观察组共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155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