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术前超声检杳按超声征像将肿块分为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回声衰减组及微力钙化组,且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分析超声与象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ER、PR的表达在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同声衰减组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ER、PR的表达在肿块大于2 cm组低于小于2 cr组,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而c-erbB2的表达则正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指导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燕  韩江哲  张敬 《临床医学》2010,30(12):37-39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二维征象与肿瘤ER、PR及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ER阳性70例,PR阳性72例,HER-2过度表达38例。肿瘤形态不规则组ER及PR阳性率高于形态规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不光整、有毛刺或成角畸形组ER及HER-2阳性率高于边缘光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内有钙化灶组ER、PR及HER-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各自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HER-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征象,并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5.2%(53/96),具有毛刺征(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P<0.01);无微钙化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比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超声征象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超声影像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乳腺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HER-2表达情况,并分析超声影像特征和上述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HER-2表达情况是纵横比1、有恶性晕环、有边缘毛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ER表达明显高于纵横比≤1、无恶性晕环、无边缘毛刺(P0.05)。有恶性晕环、有边缘毛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R表达明显高于无恶性晕环、无边缘毛刺(P0.05)。纵横比≤1浸润性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明显高于纵横比1(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ER、PR及HER-2与部分超声影像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C-erb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和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主要超声表现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的E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在207例IDC中,ER阳性率为57.97%(120/207),超声显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者肿块ER阳性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者(P<0.05);② C-erbB-2过表达率为29.95%(62/207),有微钙化征象者肿块C-erbB-2过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征象者(P<0.05).结论 IDC的主要超声征象中的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ER的表达水平;微钙化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C-erbB-2的过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分析其与激素受体表达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特征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将患者分为激素受体阳性组(ER+、PR+、HER-2-)98例和激素受体阴性组(ER-、PR-、HER-2-)27例,分析两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结果二维超声显示两组病灶形态、边缘、毛刺分叶、后方回声改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部回声及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比较显示,两组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可从一定程度上为整个肿瘤提供全面的观察视角,如果将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与基因表达联系起来,则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56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4例,周边高回声晕30例,内部微钙化36例,后方回声衰减35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55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37例、34例、24例.45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 cm/s,RI≥0.7).2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数据分级系统(BI-RADS)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原癌基因Cerb-2)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20例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IDC超声影像表现,包括肿块的大小、边缘毛刺征、纵横比、有无微钙化、肿块后方回声有无衰减、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弹性评分以及肿块BI-RADS分类,术后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 B-2的表达情况。结果边缘有毛刺征肿块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边缘无毛刺征肿块,有微钙化肿块的Cerb-2表达阳性率高于无钙化肿块,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肿块的Cerb-2阳性率高于0~Ⅰ级肿块;ER、PR、Cerb B-2表达阳性肿块的BI-RADS分类显著高于ER、PR、Cerb B-2表达阴性肿块(P0.05)。结论边缘毛刺征、微钙化、血流丰富与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性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肿瘤的大小、边缘、纵横比、微钙化、腋窝淋巴)及血流分级(肿瘤周边及内部血管分级)与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 B-2)、肿瘤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纵横比>1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大小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II-III级与Cerb B-2、Ki-67、E-ca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我们从超声角度评估乳腺癌分子表达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乳腺癌的临床内分泌治疗及对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多种免疫组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原发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24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留存有标准的超声声像图,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声像图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HER-2)、P53、细胞核增殖因子Ki-67、DNA拓扑异构酶IIa(TOPIIa)、细胞角蛋白CK5/6免疫组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R的阳性表达与肿块形状、肿块边缘、后方回声、高回声晕、血供丰富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R的阳性表达与肿块边缘、高回声晕、直径>2 cm存在相关性;HER-2的阳性表达与内部微钙化、纵横比>1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Ki-67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后方回声减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内部钙化、淋巴结转移、肿块形状、高回声晕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K5/6的阳性表达与内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资料及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ER、PR、CerB-2、Ki-67蛋白在ID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120/189)、52.9%(100/189)、45.5%(86/189)、65.6%(124/189)。IDC超声表现为肿块边缘有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 vs. 56.2%,60.0% vs. 44.9%,P<0.05),有微钙化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无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 vs. 38.8%,73.2% vs. 59.2%,P<0.05),血流信号丰富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 vs. 35.8%,72.1% vs. 56.4%,P<0.05),有腋窝可疑淋巴结患者的CerB-2阳性率高于无可疑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3% vs. 34.8%,P<0.05)。 结论IDC的超声特征与ER、PR、CerB-2、Ki-67的表达有相关性,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ADC值的测量探讨DW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47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病灶ADC值,并与预后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DC平均值为(0.957±0.151)×10-3 mm2/s,组织学分级与ADC值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876, P=0.000);病灶>2 cm组平均ADC值低于≤2 cm组(t=2.600,P=0.013);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t=4.123,P=0.000);ER及PR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t=3.557,P=0.003;t=3.599,P=0.002);HER-2阳性组平均ADC值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9,P=0.173)。结论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部分预后因素存在相关性,它可能是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潜在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男性乳腺癌超声及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纳入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观察其超声及临床病理学表现;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24例表现为单侧乳腺乳头周围无痛性肿物(24/30,80.00%),可伴腋下肿物、乳晕及周围皮肤红肿破溃或乳头溢液;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IDC)为主(22/30,73.33%)。30例中,28例超声检出乳腺病灶(28/30,93.33%),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25/28,89.29%)的低回声(24/28,85.71%)肿物,边缘多不光整(22/28,78.57%),内部回声多不均(22/28,78.57%),血流多较丰富,少见钙化(5/28,17.86%)或后方回声衰减(2/28,7.14%)。超声检出16例腋窝或锁骨上、下淋巴结肿大,均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2例未见淋巴结肿大(阴性组);组间仅乳腺肿物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均为95.65%(22/23)。结论 男性乳腺癌临床多表现为单侧乳腺乳头周围无痛性肿物;超声多呈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物,边缘多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血流多较丰富;病理类型以IDC为主,ER、PR阳性率高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甚低,过半呈Ki-67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2例子宫内膜癌ER、PR、HER-2、p5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162例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率53.7%,PR阳性率61.1%,HER-2阳性率18.5%,p53阳性率33.3%;ER、PR的表达与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与内膜样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HER-2、p53的表达与内膜癌浸润深度相关,HER-2的表达与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检测ER、PR、HER-2、p53的表达,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瘦素受体(LR)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为预测内膜癌预后的指标的价值。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研究不同病理分期和组织分级的内膜癌组织中LR与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LR阳性率随分期和分级变化较大,子宫内膜上ER、PR的阳性表达随着分期(rs=-0.576,rs=-0.523,P<0.01)和组织分化级别(rs=-0.567,P<0.01;rs=-0.673,P=0.000)的增高而降低,分别呈负相关关系。LR的阳性表达随着分期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增强,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s=0.503,P<0.01;rs=0.441,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LR阳性表达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对子宫内膜癌内膜组织的LR、ER、PR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