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运动所导致的脱水现象分析,探讨运动后再成水化物形成及运动后脱水状态的恢复。补液对人体热应激的适应,提高运动能力以及饮料的成分对运动过程中汗液、尿液排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动过程中体液调节激素生理节律变化对血浆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节律变化对血浆容量的影响,探讨在早晨和下午运动对机体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康复系16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于2001-11分别参加二次功率自行车运动实验,第1次在早晨5:00,第2次在1周后的下午5:00。运动中负荷达到心率140次/min并持续运动1h,之后休息1h。分别在运动前、中和休息期间测定血浆心钠素、醛固酮、精氨酸加压素,同时测定血浆容量的变化、体质量的变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尿钠、钾离子变化。结果:①运动前血浆醛因酮、精氨酸加压素和心钠素早晨比下午高(P&;lt;0.05),呈现出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在运动中都明显升高,而且它们的这种节律性差异在运动中仍然十分显著。②在不同时间运动(早晨和下午)对血浆容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在早晨运动血浆容量的减少[早晨减少(6.1&;#177;0.9)%;下午减少(4.1&;#177;0.6)%,P&;lt;0.05]和体质量的下降比下午严重[早晨:(1.03&;#177;0.04)kg;下午:(0.87&;#177;0.02)kg,P&;lt;0.05],即早晨运动导致脱水更严重..③运动中激素的变化与血浆容量和电解质的变化高度相关(P&;lt;0.05),提示在运动中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节律变化对维持体液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结论:①体液调节激素呈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分泌,而且在运动中这种节律性仍然明显。②进行相同强度的运动,早晨脱水比下午严重。③体液调节激素的生理性变化在运动中仍然非常明显,这对维持血浆容量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兆霞 《家庭护士》2007,5(9):86-86
科学、合理的运动对糖尿病病人非常重要。因此,医务人员掌握有关糖尿病运动治疗方面的知识,给病人进行针对性指导有重要意义。现将糖尿病病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运动处方的制订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连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41-4141
运动处方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采用运动处方(prescribe exercise)这一名词,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可根据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健美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康复运动处方等不同种类。目前健身处方的任务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的全面健康。在竞技体育领域,运动处方已经不仅仅是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手段,而是更广泛地在运动训练中应用,成为体育训练科学化的一部分。章从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强度、时间频率、能量消耗目标几个方面对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力竭运动时循环系统发生改变,尤以男性表现突出.其收缩压超过220mmHg者可占1/3以上。柏建清等报道,力竭运动引起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显著升高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显著降低,导致ET/NO的值明显升高。并认为这可能是力竭运动引起血压升高的生理或病理机制之一。Maeda研究发现,击剑运动员力竭后血浆ET升高的程度与运动引起的脱水程度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运动后大鼠小脑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以期探讨胆碱能系统在小脑运动调节中的意义及小脑对运动调节的中枢机理。方法: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运动力竭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各组,采取无负重游泳,分别测定小脑AchE活性。结果:①力竭组小脑AchE活性(mmol/g)明显升高(0.631&;#177;0.088),与对照组(0.480&;#177;0.03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06.P=0.000)。②大负荷运动后18h组小脑AchE活性明显升高[0.714&;#177;0.203),与对照组、大负荷运动后6h组(0.578&;#177;0.063),24(0.479&;#177;0.047)各组相比,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749,P=0.000,0.021,0.000)。结论:①AchE在运动调节中有重要意义。②AchE活性变化与运动负荷相关,力竭运动后出现早,大负荷运动后出现相对较迟。  相似文献   

7.
运动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症状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过程中运动对低血压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MHD)进行规范运动锻炼6个月,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运动后病人透析耐受性改善,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临床处理(补充高渗溶液)例次、需提前结束透析例次较运动前明显减少,透析间歇期血压提高幅度不明显。[结论]运动有预防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作用,可提高透析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认知运动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是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能力较强的儿童可以利用经验进行运动学习,从记忆储存系统中选择适当的技巧和提取相关的信息适应面对的情景,并在发出运动动作前形成有效的计划和明确的运动目的,而且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会选择适当策略,寻找和模仿有效的运动模式,在运动执行期间和完成后,对自身的运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运动平板试验诱发事件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实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诱发事件发生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596例运动平板实验过程中诱发事件情况、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运动平板试验开始后2~3min发生心绞痛伴心率、血压骤降、晕厥2例,3~6min后发生心律失常260例,心绞痛120例,运动试验进行8~9min终止运动试验即刻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30例。结论:运动试验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症状很明显、体征阳性的患者要加强预见性护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减少诱发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玉芝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29-2530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 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 运动组训练后患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心率增值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心率-血压双每次积(ERP)、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有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或支架术后病人坚持运动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脏功能容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非负重运动对糖尿病足溃疡及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负重运动对糖尿病足(DF)溃疡愈合的影响及运动后血内皮 一氧化氮变化,探讨DF防治方法,方法:DF患采取卧位双下肢屈伸运动3周,观察足溃疡愈合情况,并测定血中ET和NO水平。结果:运动组溃疡肉芽生长快,愈合率高(72%),运动后ET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结论:DF患可进行非负重运动,运动对DF有益,运动对血ET和NO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血液透析伴肌萎缩患者肌力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对9例血液透析伴肌萎缩患者进行6个月运动训练,测定运动训练前、后下肢肌力、平板运动时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最大摄氧量。 结果运动训练后最大摄氧量较训练前显著增加,平板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同时下肢肌力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也较训练前显著提高(P<0.05)。 结论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血液透析伴肌萎缩患者的肌力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霞  吴岳嵩  成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10-4811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的必要性及运动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重点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处方,以期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疲劳与营养补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运动与人体的发育密切相关,如何恢复运动后产生的疲劳以及处理疲劳状态下的营养关系,对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 采用资料研究法将有关专业运动技术的资料汇总,根据运动生理学和营养学原理分析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结果 疲劳主要由保护性抑制、代谢产物的积蓄、能源物质的消耗、内环境稳定失调四方面原因产生,必须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强度、时间来决定赛前能量补充的多少,使运动中能量充足,推迟疲劳的产生。此外还应及时补充被消耗的营养物质。结论 合理的营养补充可使疲劳的消除加快,对人体的发育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补充谷氨酰胺对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庄洁  陈佩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28-3629
谷氨酰胺作为体内肠黏膜细胞及某些免疫细胞的重要燃料,与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的联系。通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运动对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的作用以及伴随的免疫系统发生的变化,探讨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维持机体谷氨酰胺浓度和对运动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动高血压及运动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运动丘压及影响因素,为运动量的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监测30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在活动平板试验中的血压反应。统计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运动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均随运动量增加而血压增高,高血压组中运动高血压者占53.3%,血压正常组中运动高血压占2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高血压与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显著增高,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锻炼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心钠素在医学与运动医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心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与运动关系等相关方面的检索,进一步认识心钠素的医学意义以及与运动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网络http://www.cnki.net,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近5年国内外核心期刊有关心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心钠素(cardionatnn),atrial natriuretie polypeptide或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资料选择:选择心钠素的作用机制以及与运动的关系和作用等相关文献47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在47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23篇,给予删除;对24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9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心钠素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氧、拮抗支气管痉挛、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大部分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运动或运动后即刻可引起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增高,其增高的幅度与运动负荷强度有关。在运动中心钠素能调节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缓冲运动中的血压变化,保证运动中心脏的营养。结论:心钠素在医学上应用较多,对运动诱发心钠素分泌的研究与应用需进一步加强与深入。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方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16-3317
颅脑损伤后的运动疗法是该损伤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重要一环,对胶体运动障碍,疗效确切。是促使患早日康复,尽快恢复运动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康复期不同阶段所实施的运动种类不同、方法不一,运动强度因人而易。  相似文献   

19.
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朱亚南 《现代康复》2001,5(10):131-131
目的 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纯种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24h大脑毛细血管以及神经组织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肿胀,基膜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但是神经细胞核的微结构未见异常变化。力竭运动后24h,各微结构异常变化有明显好转。结论 说明力竭运动造成大脑各超微结构的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头穴丛刺、被动运动结合运动想象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按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头针组(A组)29例,被动运动结合运动想象组(B组)30例,头针、被动运动结合运动想象组(C组)31例。3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A组同时给予头穴丛刺法治疗,B组接受运动想象与被动运动训练,C组也给予头穴丛刺法治疗,且在留针期间进行被动运动和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C组Fugl-Meyer运动评分、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与A、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被动运动结合运动想象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治疗,也优于运动想象结合被动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