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卫辉  蔡川  周扬  刘芳娥  田少华 《医学争鸣》2006,27(18):1665-1667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实验性慢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肝功能和肝脏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C组),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D组).用60 mL/L乙醇制成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损害程度并评分.结果:MT使慢性乙醇慢性肝损伤小鼠的MDA含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AST和ALT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MDA: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和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值均明显较模型组减低(P均<0.05).ALT: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AST: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病理学形态观察显示,MT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病理损害程度评分: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 高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较造模 低浓度MT给药组低(P<0.01).结论:MT对慢性乙醇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实验4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各15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和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45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HE、ABpH2.5PAS和中性红染色,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结果见各实验组胃粘膜均有明显萎缩,主要反映为胃体固有层厚度减少,胃小凹加深,胃体腺腺底厚度减少,囊状腺体增加。胃粘膜萎缩主要是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相关的胃体腺腺底厚度减少。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胃体腺的萎缩导致低级细胞和上皮、腺体的增生,包括有胃-十二指肠粘膜移行带上移,胃小凹加深,小凹上皮下侵,胃腺腺颈部粘液细胞增生,胃体部粘膜中性粘液细胞层相对厚度增加,幽门粘膜萎缩不明显或增厚,肠上皮化生,幽门粘膜酸性粘液带上移等。同时,细胞增殖增强,胃小凹酸性粘液细胞层相对厚度增加。胃粘膜萎缩带来粘膜结构的紊乱,主要见于幽门粘膜和胃小凹。各实验组胃粘膜萎缩以脾虚CAG组特别是肾虚证CAG组最为明显。肝郁CAG组可能由于造模时间长,有由实转虚的机理,因此也现胃粘膜萎缩。结果提示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合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合肾虚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二氧化硫气体熏吸合并腺嘌呤饲料喂饲复制慢阻肺复合肾虚证模型.分别进行病理图像描述,病理图像分析以进行细支气管内径、外径测量和内外径比值的计算,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复合模型组实验动物肺脏组织病理表现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特征性改变.与正常组相比复合模型组细支气管内径减少、外径增加以及内外径比值减少,具备了COPD的病理基础;同时还较正常组出现了血浆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下降,具有肾虚证的实验室改变.结论本造模方法可以复制出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合肾虚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黄丽芳  许彦  唐乾利  曾鸿孟  毛康任  王兵 《重庆医学》2021,50(17):2889-2893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方法 8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B和C,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按5 mL/kg在肝内胆管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A、B、C分别按5.00、2.50、1.25 mg/kg 3种不同浓度在肝内胆管一次性注射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共7d.分别于造模后2、4、6、8h和7d采取各组大鼠血液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观察大鼠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炎性指标;同时采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特征.根据造模结果分析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结果 在造模后2、4、6、8 h及造模后7 d,模型组C的WBC、N%、ALT及AST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肝脏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模型组C肝脏病理组织炎性改变及肝损伤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在肝内胆管注射1.25 mg/kg LPS是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合因素引起的肝硬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加髙脂低蛋白饮食为实验一模型组,以CCl4花生油、髙脂低蛋白饮食加饮用30%的酒精为实验二模型组;造模6周后,观察大鼠的体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一模型组大鼠饮食量降低,体重缓慢增加,成模54只,造模成功率为90.0%;实验二组成模10只,造模成功率为16.7%。实验一模型组和实验二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大体形态和肝组织的结构发生了肝脏纤维化病变。结论 CCl4花生油加髙脂低蛋白饮食即可诱导大鼠形成典型的肝硬化病变,造模成功率高,病变稳定,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宏观症征的改变.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51周.结果:各CAG证病结合模型在症状、舌象、体重、身长、尾长、Lees指数、腹膜后脂肪湿重和指数、体温、食量和饮水量、口腔pH值、胃液pH值等方面出现与衰老、虚证、肝郁、发育、代谢、胃粘膜萎缩等相关的变化.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宏观症征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改变,研究3种模拟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改良造模法对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在Letrozole、DHEA、INS+HCG造模基础上分别加用高脂乳剂造模,取双侧卵巢进行HE染色,观察卵巢中各级卵泡数及卵巢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3种模拟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造模法的大鼠卵巢次级卵泡数、成熟卵泡数、黄体、白体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囊状卵泡数、闭锁卵泡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3种造模改良法的大鼠卵巢形态学改变均符合PCOS造模要求,能更好表现改良型PCOS卵巢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纤维化的病理进程。方法轮替给大鼠四肢内侧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植物油混合液.按0.3ml/100g体重的剂量,每周注射两次。分别于初次注射后1、4、8周解剖大鼠,观察肝脏外观.肝组织切片行Van-Gieson(V-G)染色观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 随注射时间的增加肝脏外观先后出现了出血、坏死、增生、纤维化的特征。V-G染色证实肝脏纤维增生逐渐增多,8周时肝纤维化已形成。结论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造模易于成功,大鼠死亡率小;(2)肝纤维化程度比较理想;(3)肝纤维化的进展与注射的时间长度直接相关,易于控制纤维化的程度,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卵圆细胞在肝硬化形成及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二甲基亚硝胺10 mg.kg-1剂量大鼠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 d,1次/d,共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于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后3 d、2周、4周及终止造模刺激后2周、4周分别随机取造模大鼠6只、正常大鼠3只进行动态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卵圆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组织α-SMA及Thy1.1;双重荧光免疫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测肝组织AFP与Thy1.1及CK19与Thy1.1共定位。[结果]模型动态变化:大鼠经DMN造模4周时形成典型肝硬化病理改变;终止造模刺激2周后,肝组织学变化明显减轻。AFP、CK19与Thy1.1共定位细胞:造模3 d明显表达;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造模停止后2周达到峰值,显著高于造模4周(P〈0.05);而造模停止后4周显著少于造模停止后2周时的水平(P〈0.01),但仍高于造模2周。[结论]肝脏卵圆细胞增殖与分化在DMN所致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与消减过程中、尤其对促进硬化肝脏的组织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初步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慢性虚证病理改变具有内在性,其模型较难复制的现状,初步观察了病理生理对比性较强的两种证型-大鼠长期(26周)脾虚造模和热证造模的多脏器组织病理。结果表明,长期脾虚造模的病理变化以慢性为症及和脏器退行性病变为主,这是较短期的造模所不及的,长期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与脾虚组为类似趋势,但组织病理上有显著不同,各脏器损伤不严重,免疫功能受损也轻,由此说明,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病理变化是在增龄引起民的病理  相似文献   

11.
褪黑素保护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褪黑素抗大鼠慢性肝损伤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同时予褪黑素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1、2、3月末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湿重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并作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的ALT、AST,在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中期,MT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白球比值,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褪黑素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可以减轻肝脏炎症,而在中晚期,MT主要起着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SD大鼠毛发生长及毛发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复合因素导致雄性大鼠肾虚脱发模型造模的方法,观察大鼠背部新生毛发生长情况,并通过血清中睾酮含量,HE染色切片来综合分析雄激素与脂质对毛发生长、毛囊形态、毛囊数量等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毛发生长情况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雄激素含量过高和高脂质饮食可导致类似肾虚型脱发。  相似文献   

13.
加味四逆散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研究加味四逆散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初步探索该方的防治机理。方法: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西药秋水仙碱组为对照:预防组在造模的第48天开始用加味四逆散给大鼠灌胃用药,共42天;治疗组在模型形成后(造模的第90天)开始用加味加逆散灌胃给药,共30天;用自动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TP,ALB,GP含量,用光镜对大鼠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在应用加味加逆散后,血清AWLT,AST,TBil明显降低,ALB升高,A/G值改善;肝脏组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胶原沉积减少,肝细胞坏死得以修复,肝脏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效的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抑制星状细胞活性,减少肝内胶原蛋白的合成与沉积,促进胶原降解,具有肯定良好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作用,其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并且明显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肝郁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药物造模法和情志刺激造模法及药物 情志刺激造模法;概述了肝郁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病理改变。评析了肝郁动物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符合中医肝失疏泄病理特点的慢性心理应激肝郁模型及肝郁模型评价标准,对动物模型病理改变进行多系统、多病种、多指标及多证型之间的比较观察,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的支刚器宵彤态学政变,探讨异常黑胆质汪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健康ICR雄性小鼠30只.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各组造模后眼球放血处死实验动物.并迅速取出支配器官脑(下丘脑)、心脏、肝脏,采用HE染色.光学显做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和比较2组实验动物支配器官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支配器官组织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模型组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肿胀,间质血管中、重度扩张。心肌脂肪浸润.间质血管扩张。肝脏肝细胞再生程度明显,存在点状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机体支配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可能是异常黑胆质产生的部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TGF-β)Ⅲ型受体( TβRⅢ)在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的肝细胞癌( HCC)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建立HCC小鼠模型;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 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TβRⅢ、p-Smad2及Smad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肝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肝小叶结构完整,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小鼠肝小叶逐渐被破坏,肝细胞异常增生,出现病理核分裂,HCC结节形成。在DEN诱导的HCC模型小鼠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脏TGF-β1的水平明显升高,TβRⅢ蛋白的表达降低, p-Smad2蛋白的表达升高,而Smad2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TβRⅢ表达的降低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慢性造模体现.在脏器组织病理上,是以萎缩、退变、慢性炎症为主,坏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在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第0、3、6、9、12、16周不同时间点采用Masson染色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GRK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在16周时可以成功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与正常大鼠相比,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GRK2的表达量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结论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GRK2表达水平下调,提示GRK2可能在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客观评价特制饲料对厌食模型大鼠肝脏、胃肠黏膜结构的影响,探索中医病因模拟法制备的厌食大鼠模型摄食行为改变的科学依据。方法:2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5只/笼,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分别予常规饲料、特制饲料喂养,记录大鼠摄食量、体重、毛发等变化。当模型大鼠摄食量、体重分别低于正常大鼠40%~60%、10%~15%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继续喂养至14 d,麻醉后处死大鼠,取肝脏、胃窦及小肠黏膜。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脏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胃窦、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特制饲料为高脂高蛋白饲料;厌食大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与其进食特制饲料时间呈正相关;厌食大鼠肝脏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理变化;厌食大鼠呈现胃肠黏膜超微结构如细胞膜不完整,线粒体水肿或自溶、内质网增宽等病理变化。结论:高脂高蛋白特制饲料是导致大鼠发生厌食、肝脏与胃肠黏膜病理改变的直接原因,中医模拟法具有科学性,值得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凋亡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在肾虚大鼠耳蜗中的表达,探讨肾耳关系的部分分子学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SD大鼠24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8只)。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1))连续10 d肌肉注射的方法制作肾阴虚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每日给予补肾方药(10 m L·kg~(-1))灌胃。实验第11天取材,观察大鼠耳蜗和肾脏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浆cAMP/cGMP值,采用RT-PCR法测耳蜗内p38 mRNA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与治疗组大鼠cAMP/cGMP值上升(P0.01),且模型组比值最高,结合大鼠一般状态可认为肾阴虚大鼠造模成功。(2)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耳蜗均出现毛细胞缺失、排列不规则等病理改变;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肾脏出现肾间质纤维化或消失,肾小管扩张,脂肪变等病理改变。两组大鼠中模型组最为严重。(3)RT-PCR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内耳p38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38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1)肾虚能导致肾脏及耳蜗同时发生病理学改变;(2)肾虚能增强耳蜗p38蛋白的表达,通过开启p38MAPK从而影响耳蜗细胞的凋亡;(3)补肾方改善大鼠肾虚的状态则能降低p38蛋白的表达,缓解大鼠耳蜗的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