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 《中外健康文摘》2012,(35):428-429
目的研究减少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操作性疼痛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水平.方法将100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通过选用抚摸治疗、体位治疗、改善环境、药物干预、母乳喂养等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并通过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PAS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疼痛刺激后1 min 和5 min 的疼痛评分.结果刺激后1.5min后,护理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降低患儿因操作性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改进新生儿护理模式。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76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38例)和疼痛护理研究组(38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新生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进而对照两组新生儿致疼后疼痛程度、出现的生理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结果疼痛护理干预组的新生儿疼痛程度以及致疼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缓解疼痛引起的生理变化,保证新生儿机体功能。疼痛护理干预研究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慧军  罗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23):150-151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5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实施疼痛性穿刺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一组为实施疼痛性穿刺的整个过程遵照常规操作,2组新生儿在进行疼痛性操作的过程中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操作前、操作中的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合"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干预组的疼痛平均分4.14分,对照组疼痛平均分7.83分,P值〈0.01,2组新生儿在进行疼痛性穿刺前、穿刺中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护理干预能减轻新生儿疼痛并能减轻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上升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进行临床操作中应该给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新生儿1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采用微量采血笔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作为致痛方式.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在1 min、5 min后进行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疼痛分度.结果 新生儿1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8.75%、26.25%,5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7.50%、5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是行之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应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5.
王珊丹  周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00-101,1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以及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急性疼痛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受到疼痛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能够更快恢复正常。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助于保持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有利于新生儿的康复以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陈伟霞 《吉林医学》2014,(13):2916-2917
目的:观察和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2例新生儿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在医源操作性疼痛的表现。结果:疼痛后1 min,干预组新生儿在NFCS分度方面轻度疼痛率为47.2%显著高于对照组16.7%;中度疼痛率为30.6%显著低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FCS分度方面重度疼痛率为22.2%,稍低于对照组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后5 min,干预组新生儿在NFCS分度方面轻度疼痛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38.9%;中度疼痛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5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FCS分度方面重度疼痛率为0%稍低于对照组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应付疼痛的能力.促进其生长和病情恢复.方法:比较我科2012年1月-2012年7月间对150例惠儿疼痛护理的干预方法.结果:经过对2组患儿疼痛护理的比较,可以看出通过环境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能够减少患儿的疼痛P<0.05.结论:通过环境和行为干预能够提供给新生患儿安静、舒适的适宜空间,增加患儿的体重,减轻新生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探讨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3周以上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干预组在采血前及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而对照组无此项干预。观察两组间在哭闹时间、新生儿疼痛评分和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方面的差异。结果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哭闹时间缩短(P〈0.01),新生儿疼痛评分降低(P〈0.01),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减轻(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对足跟采血操作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代表。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采用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常规护理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患儿护理前与护理后5 min、30 min、60 min后疼痛评分。结果: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患儿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5 min、30 min、60 min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症状,降低患儿在疼痛刺激后产生不良反应,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可进行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患儿在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给予袋鼠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和客观指标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研究.结果:动静脉穿刺时、穿刺后,干预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显著,有助于维持其生理稳定,且简单、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非药物性护理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为常规开展疼痛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测试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在进行操作时,干预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血压有不同程度上升,程度远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袋鼠式护理对缓解足月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结果:护理组新生儿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组新生儿在疼痛操作时生理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新生儿的哭闹时间也明显短于常规组,同时护理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采用袋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儿的疼痛感,缓解其在刺激操作时的各项生理指标,另外减少了新生儿的哭闹时间,保障了其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临床上的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出生的6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实验法的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以及肠胃功能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定时间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出箱时间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和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新生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减少新生儿的出箱时间,增加了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改善了新生儿放入肠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能回忆起早期疼痛的经历,会对以后产生影响,导致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症,躯体不适,发育迟缓,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行为功能障碍。因此,对新生儿疼痛的评估以及及时作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赖汝萍 《华夏医学》2012,25(6):936-939
以往认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疼痛的敏感性差,故一直未予重视和正确处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新生儿不但能感知疼痛,甚至比儿童和成人对疼痛的感知经验更加弥漫、强烈和持久,而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和行为对其预后有直接的影响[1].现从新生儿疼痛的来源、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及护理干预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常规和疼痛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静脉穿刺致痛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6—12月NICU病区收治的88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静脉穿刺致痛操作前给予患儿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及重症监护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给予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疼痛程度、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啼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NICU病区静脉穿刺致痛操作前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疼痛程度,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缩短重症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疼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应激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疼痛(NIPS)评分、体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科时NIPS评分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疼痛患儿开展重症监护时,给予其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强化护理效果,缓解疼痛,缩短重症监护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76例低血糖的新生儿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其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喂养不当、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及时诊断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最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l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方法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生产的150例足月顺产正常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析1组、分析2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析1组、分析2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足底采血时的干预措施,然后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分析1组及分析2组采血恢复期新生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1组采血恢复期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分析2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母乳喂养、皮肤抚摸、言语安慰等干预行为能在新生儿足底采血时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