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尹立霞 《工企医刊》1995,8(3):111-112
我院心胸外科自1988年元月至1994年11月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84例。其中,男94例,女90例,男女比例约1.04∶1:年龄3~58岁,平均年龄约15岁。房间隔缺损46例,室间隔缺损78例,瓣膜置换25例,法乐氏四联症15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其它畸形17例。自动复跳127例.占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5月~1997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98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1.1 术前1日访视病人了解各方面情况如发育情况、踝静脉,足背静脉显露情况,向术者了解手术方案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参加病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9年3月~2000年3月共实施心脏手术29例,其中12例采用氧合温血心肌保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6岁~68岁,体重20.5公斤~71公斤。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瓣膜置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术前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3例。体外循环时间53分钟~132分钟,心肌阻断时间36分钟~82分钟。  相似文献   

5.
耿丽 《医疗装备》2006,19(8):31-32
体外循环是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必要手段,是通过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代替心脏功能,在心脏停跳期间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血供,为外科医生提供良好、平稳、清晰的术野,使心脏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科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共开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百余例,现就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淑娇 《工企医刊》1998,11(3):76-77
1991年至1994年有7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出现体温反跳的有9例,经我们严密观察并采取恰当的护理,病人均康复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中有9例发生体温反跳,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的5岁。体温反跳发生在术后4小时,肛温高达39℃至4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64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过程,通过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转运护理进行详细的介绍,总结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结果:64例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通过护理配合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在随访期间的身体情况均表现良好.结论:对采取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给予护理人员积极的护理配合,对于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008年8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为102例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其中有12例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文章结合这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对精神症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护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个体化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心脏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心内直视术: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先天心脏病矫治术2例,大血管手术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中减少胃肠道缺血时间因素,术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总结其防治方法,进而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中1例患者联合手术治疗;经治疗后,29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6.7%,1例因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3%。结论:术前详细询问有无消化系统病史,术中尽量缩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尽早进食,对明确并发应激性溃疡者,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综合个体化治疗;对并发出血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采取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并降低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提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 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8月,行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伴有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各6例,VSD+ASD+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4例,右室双出口(DORV)2例,肺动脉瓣闭锁(PA)1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存活28例,死亡4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肺水肿5例,肾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随访6个月至3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力、抵抗力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麻醉、CPB、心肌保护、手术技巧、术后监护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12月实施的5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观察其效果.结果5例病人术中心脏诱导停搏时间短,术后心脏复苏好,均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本改良含血心肌保护技术减少了预充量,简化了操作,无需特殊灌注设备及技术支持,具有简便、经济、实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心内直视手术深静脉留置管的细菌学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为了解心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置留导管和插管口周围皮肤致病菌生长情况,并研究其与医院感染关系。方法:对63例手术后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分段病原菌培养分析。结果:分段培养总阳性率19.58%,插管口周围皮肤阳性率最高(30.16%);皮下段次之(17.46%),导管尖端最低(11.11%);女性及儿童导管致病菌培养阳性率高于男性及成年患者;术后最高体温与培养阳性率呈正相关;致病菌培养表皮葡萄球菌占51.35%、G^-杆菌占16.22%、真菌占24.32%。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侵入性诊疗措施,直接造成严重感染的并不多,却是机体重要的病原菌来源;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加强无菌操作及局部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8月,行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伴有房间隔缺损(ASD)8例,VSD、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各6例,VSD+ASD+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4例,右室双出口(DORV)2例,肺动脉瓣闭锁(PA)1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12PB)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 存活28例,死亡4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肺水肿5例,肾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随访6个月至3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力、抵抗力同正常同龄儿.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麻醉、CPB、心肌保护、手术技巧、术后监护等环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彤 《工企医刊》1998,11(6):88-89
我院自1997年6月~12月期间共施行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手术配合1.1 术前准备(1)器械准备:器械包,静脉切开包,导尿包,心脏起搏器,上、下腔套带钳各1个,心室小牵引器1套,毕克氏钳1把,补片夹1个。(2)物品准备:聚四氟乙烯进口补片,4%~5%prolene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内直视手术后严密监护,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本文报告心内直视手术54例,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早期加强监护的具体措施,如心电图、氧饱和度、体温的监护、血管活性药、起博器的正确使用、电解质紊乱的防治等。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8例,全部康复。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后通过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1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表明营养支持对心脏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营养支持应结合术后各阶段、有无并发症分三期进行,各期供给不同的、足量、合理的热能、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患者经营养支持后,平均7~10天内呈正氮平衡,体重平均增加1.2千克,血浆总蛋白、白/球、血红蛋白(P值分别为<0.01,0.01和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影响因素,探讨避免其发生的灌注技术及方法.方法 记录66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转流时间、吸引器流量及氧合器种类等指标,分析各项指标对产生血红蛋白尿的影响.结果 663例患者中有102例产生血红蛋白尿,发生率15.38%,其中以转流时间>120 min、吸引器流量>1000 ml、使用鼓泡式氧合器对产生血红蛋白尿的影响最大.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引起血红蛋白尿是多因素所致,其中与转流时间长短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大 ,麻醉时间长 ,且行气管插管 ,尤其婴幼儿呼吸道狭小 ,肺泡弹性差 ,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可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产生通透性改变 ,使气道分泌物增多 ,易增加危险因素[1] 。因此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道的监护非常关键。我院心外科自 1998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共治疗先心病婴幼儿共 115例 ,现将术后的呼吸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5例 ,男 72例 ,女 43例 ;年龄 4个月~ 3岁 ,体重5~ 18kg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4例 ;房间隔缺损伴有动脉导管未闭 (ASD PDA) 6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