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婉扬  许昱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1):176-179, 201
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已作为难治性变应性鼻炎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近年来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就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进展、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应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问卷调查表,筛选治疗1年以上的68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完全依从49例,依从性差19例;依从性差原因分别为治疗效果欠佳5例(26.3%)、症状减轻3例(15.7%)、工作和学习忙碌3例(15.7%)、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2例(10.5%)、对疾病认识不够2例(10.5%)、儿童害怕注射2例(10.5%)、医嘱交代不够理解2例(10.5%)。结论影响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因素、家庭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社会支持因素等,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过去3年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未完成基础疗程的患者采取电话方式了解其不依从的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0.1%;儿童的完全依从率为84.6%,高于成人(64.16%,58.46%),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2,6.441,P<0.05);不依从的原因调查表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9.49%,工作忙或学业紧张占20.86%,症状消失或好转占12.23%。结论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不甚理想,其中儿童的依从性高于成人。调查结果提示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依从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于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该病的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但却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由于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高安全性和可靠疗效,渐渐成为AR的重要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诊断的4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经随机分组后,20例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0例行药物对症治疗。随访1年,观察记录治疗前后鼻腔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药物使用评分。结果治疗后舌下免疫组各项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立足于改善患者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目的的,高效的,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变应性鼻炎症状、变应性鼻炎体征评分评分分别为(7.4±2.1)分、(2.3±0.4)分,治疗后为(1.5±0.7)分、(1.2±0.2)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5±2.2)分、(2.4±0.4)分,治疗后为(2.1±0.6)分、(0.9±0.1)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为16.28%,对照组为13.9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的原理是切断鼻部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使鼻腔血管运动功能达到收缩状态 ,使鼻腔的分泌物大大减少 ,同时减轻上皮固有层的水肿 ,减少组织胺、五羟色胺、肝素等介质的释放 ,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笔者自 1996年以来对 38例 (共 6 8侧 )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了翼管神经切断术 +筛前神经切断术 ,并经 5年随访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38例 ,共 6 8侧为观察对象。其中 30例双侧 ,8例单侧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17岁 ,平均 36岁 ;病程最长…  相似文献   

8.
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最佳术式,提高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22例病人的资料。结果:术中寻找翼管顺利,翼管神经切断彻底,仅1例左侧未找到翼管。22例平均随访52.6个月,有效率为90.9%。结论: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效果肯定、损伤轻、操作简便、一个切口施行两侧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门诊收治的3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随访3年,共有6例患者失访,根据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将364例患者分为1年组(n=118),2年组(n=144)和3年组(n=102),采用Spearman分析3组患者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比较3组患者药物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年组和3年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症状总评分均低于1年组(P<0.05),3年组患者流涕、鼻痒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均低于2年组(P<0.05);治疗后2年组(88.19%)和3年组(96.08%)的总有效率高于1年组(78.81%),P<0.05,3年组的总有效率高于2年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3组患者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r=0.825,P<0.001);治疗后,2年组和3年组药物评分均低于1年组(P<0.05),3年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2年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74-76+8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79),对照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增加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同时两组均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 <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严格质量评价后提取资料,应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904例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1130例,常规药物治疗7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儿童鼻炎症状评分(RR=-1.75,95%CI:-2.45~-1.05,P<0.001)、成人鼻炎症状评分(RR=-2.35,95%CI:-3.82~-0.88,P=0.002)、儿童哮喘症状评分(RR=-1.35,95%CI:-1.68~-1.01,P<0.001)、成人哮喘症状评分(RR=-1.22,95%CI:-1.34~-1.10,P<0.001)、患...  相似文献   

14.
章捷  余少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5-16,18
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是针对变应原脱敏的有效治疗,除了传统的皮下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了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该方法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口腔黏膜丰富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摄取变应原,形成封闭抗体达到脱敏效果,舌下免疫疗法还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等发挥作用,安全性好,但也受到变应原的质量、剂量及应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并有望成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佳途径。方法根据手术途径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翼管神经切断术的14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5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电灼术;B组患者47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C组患者43例,接受经上颌窦翼管神经切断术。结果①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C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 〉0.05),A组与B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眼干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P 〉0.05),B组与C组眼干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以鼻痒、喷嚏、流水样涕和鼻塞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为15%~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变应原所致的Ⅰ型变态反应,但同时与副交感神经亢进有关,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rennial allergic rhin-nit  相似文献   

17.
18.
变应性鼻炎尘螨疫苗治疗脱落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脱达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1年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免疫治疗时间1年以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回访治疗脱落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262例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发生脱落68例,不完全依从率25.95%,完成1年以上治疗者194例,完全依从率74.05%;儿童...  相似文献   

19.
20.
对5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鼻内窥镜下行翼管神经微波凝固术,结果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36/50)。提示微波凝固翼管神经效果良好,方法简便,可重复进行,患者易接受,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仍是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