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咽异感症在临床上用以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自觉如球塞感、搔痒感、紧迫感、烧灼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蚁行感、颈部紧迫感等。其病因复杂繁多,本文所述范围指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或仅有一般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而主观症状较明显者。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40岁以下者37例,40岁以上者63例,病史最长者8年,最短20天,平均2年。2、治疗  相似文献   

2.
咽异感症     
1 病因非器质性病因:咽神经官能症、癔病、疑癌症、焦虑症,各种类型精神病.器质性病因:①上呼吸道慢性炎症:鼻炎、咽炎、喉炎等可使咽部末梢循环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感觉异常.②神经肌肉痉挛性疾病(如咽肌或食管肌痉挛)可诱发咽异感症.③颈部疾病;如茎突过长、颈椎骨质增生.④反流性食管炎及胃病,可引起咽部反射性阻塞感及紧迫感.⑤咽、喉、食管、贲门早期可能仅具咽部感觉异常.2 发病机理非器质性患者可能是由于情绪紧张或卵巢功能减退等影响到植物神经中枢、下丘脑,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末梢血管或咽喉食管肌肉痉挛,产生咽部团块阻塞感.3 临床表现①患者常感到中线位置胸骨上窝与口咽部之间有团块阻塞.感到吞咽唾液时出现或更为明显,而进食并无阻挡感.阻塞位置常固定,也有呈移动性者,有的感到团块自下而上升到咽喉形成阻塞.②有时表现为咽部有贴叶感、虫爬感、瘙痒感、痰粘着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咽异感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4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评估患者自我认知能力,注重心理暗示,实施角色转换,随访交谈,辅助用药等,多方面评价护理效果.效果治愈54例,占64.3%,有效26例,占30.9%,无效4例,占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确诊为咽异感症的156例患者进行 SCL-90(symptom check list-90)症状自评量表的心理状态测试,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治疗两周后复诊患者共有130例,其中对照组69例,心理治疗组6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8.12%、93.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咽异感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6.
151例咽异感症综合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明 《长春医药》1995,8(2):12-14
对151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了纤维鼻咽喉内窥镜检查鼻、咽、喉等部位,发现患有慢性鼻咽炎者占67.56%,检查鼻咽喉均无异常发现者占20.53%;说明咽异感症的较大部分是慢性鼻咽炎患者,但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可能咽异感症是慢性鼻咽炎的主诉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药物治疗咽异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离子泵超声雾化吸入10天,加中药治疗20天;干预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治疗,2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咽异感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6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按银屑病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同时给予研究组行与情绪有关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程度。结果分析发现,2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差别不明显;护理后都有一定的减轻,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情绪有关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终末期肺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观察终末期肺病患者共5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114例脑卒中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确诊后,根据有无实施综合护理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7例,两组同时服用相同的抗抑郁药帕罗西汀2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精神分析、认知疗法、音乐疗法等,同时给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在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永丽  王艳侠 《河北医学》2014,20(2):332-33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产科122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情绪,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4h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血率4.9%,对照组产妇出血率1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4.
张宪红 《中外医疗》2013,(25):44-45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采用SAS和SDS对该院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估效果。结果患者的焦虑状态发生率为63.56%;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1.69%,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状态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住院的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8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AS量表评估调查对象的焦虑状态,并由专人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心理疏导、适当进行抚触、音乐干预及饮食管理,对患者分别于入院后15min和出院前1h进行SAS量表测评,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远远高于国内常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程度较入院时减轻,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创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呼敏 《医学综述》2014,(24):4570-45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正常心理、正常护理造口以及成形及规律排便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恢复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及自身价值,应得到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胃癌患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本文探讨心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92例伴发焦虑抑郁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心理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作为治疗效果的测查指标。结果:心理干预组抑郁指数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39.8±4.5&56.8±4.8,P<0.01);焦虑指数也显著下降(36.7±5.1&59.8±4.9,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抑郁指数下降不明显(53.4±5.3&57.1±5.6,P>0.05),焦虑指数下降较明显(47.7±5.3&60.2±6.8,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两项指数,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的整体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认知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疗效。方法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阿瑟斯失眠量表对在院胃癌术后1周内患者进行情绪和睡眠状况的评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进入认知干预组和临床管理组,接受为期8周,共6次认知干预或临床管理,在最后1次干预结束时和3个月后对患者的情绪和睡眠情况再次评估。结果①在干预后和随访期,认知行为干预组和临床管理组的抑郁、焦虑和失眠程度和发生比例和基线期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认知行为干预组抑郁得分(7.37±2.72)低于临床管理组(9.4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的焦虑(7.03±3.07,8.23±2.90)和睡眠得分(7.76±1.68,8.57±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③随访期,认知行为干预组抑郁、焦虑得分和疗效与临床管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睡眠得分(5.00±2.88,4.73±3.24)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和临床管理均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情况,认知行为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效果好于临床管理,对睡眠的改善两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张春燕  陈红霞 《河北医学》2011,17(1):127-12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颈髓损伤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3例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家庭及社会支持,康复训练指导等。分别采用HAMD及HAMA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抑郁与焦虑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或减轻创伤性颈髓损伤病人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黄央  高岚珍  叶建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2-103,10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择70例入院确诊的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和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干预2周后,干预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疗效确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