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心脏骤停时间均在8min内,对照组心脏骤停时间均超过8min,对比各组复苏抢救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复苏10例,成功率为33.3%;对照组成功复苏1例,成功率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复苏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临床工作中对心脏骤停者尽可能地于早期实施规范的复苏抢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复苏治疗联合纳洛酮和糖皮质激素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96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复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效果及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56.25%,48 h存活率为54.17%,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及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52.08%(25/48),高于对照组的27.08%(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时采取常规复苏联合纳洛酮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救治效果优于常规复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郑俊 《海南医学》2013,24(7):1029-1030
目的探讨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100例进行院前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患者实施球囊人工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建立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效果近似,球囊辅助呼吸所需时间低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分为复苏成功的观察组和复苏失败的对照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出车后有效电话指导29例(85.3%),多于对照组的14例(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开始平均时间观察组为3.1±2.8min,早于对照组的8.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13.30%,高于对照组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方法等,应通过缩短呼救反应期,尽早实施心肺复苏,规范急救流程和相关措施,加强公众急救培训,有效提升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多虎 《海南医学》2015,(3):354-35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同时期6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后相关指标变化、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1 h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1.7%和40.0%,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活的患者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对照组为3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凝血情况,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广阔 《中外医疗》2013,32(26):18-19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时影响心肺复苏因素及心肺复苏结果,总结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在TCA、TC及电击除颤开始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因素较多,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正确把握电除颤时间,配合气管插管、联合用药对成功心肺复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及器官衰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有效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脏骤停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观察组行自动心肺复苏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收缩压>60mmHg、瞳孔较前缩小、大动脉搏动可触及、心率恢复或自主呼吸、皮肤色泽转红率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抢救前两组血生化指标、血浆渗透压、尿素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抢救后2h观察组血生化指标、血浆渗透压、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抢救成功6例,成功率20.0%,对照组抢救成功2例,成功率6.7%,两组成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骤停急诊抢救中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可有效改善脑和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灌注血流量,具有较高的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杜会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9):904-906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后呼吸机辅助通气与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的复苏效果.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抢救成功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110例,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观察组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气血、肺功能、不良反应、复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高于干预前,PaO2、PaCO2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H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O2、PaCO2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V 1、FV 1/FV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FV 1、FV 1/FVC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本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后呼吸机辅助通气较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的复苏效果优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施行常规急救流程的36例作为对照组,施行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的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情评估、心电图诊断及救护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8.89%(32/36)]较对照组[66.67%(24/3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廉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2-1774
目的 探讨延迟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堰桥医院接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方案。对比2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BL)、血pH值和碱缺失(BD)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比2组患者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CT、BL、pH值和BD水平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HCT为(16.93±2.0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的BL、PH值和BD水平和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延长的患者各有8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为(486±291)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严浩  李贝 《北京医学》2015,37(11):1089-1091
目的 探讨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回顾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院外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经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送至院内再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 therapy,MHT)组33例,心肺复苏与亚低温治疗同时进行.对比两组患者CPR前的肛门温度,到达医院时肛门温度以及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后第1、3、7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存活例数.结果 MHT组到达医院时,有5例肛温达到目标温度,平均肛温(34.7±0.8)℃,低于对照组的(36.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T组达到目标温度平均用时(3.0±1.8)h,低于对照组的(5.7±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当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1.5)vs.(6.8±1.3)];复苏后第7天,MHT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2.1±1.6)vs.(9.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HT组最终存活9例,对照组存活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院外心肺复苏的同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院外抢救心脏骤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ABC”常规复苏方法,在围复苏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中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血气分析、血清应激炎症因子含量及预后。结果两组复苏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苏60 min成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苏成功的消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复苏开始时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和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IL-6和IL-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开始后30、60 min观察组SBP与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6和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的复苏,从而提高预后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55-15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救治超长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依照随机抽选分组的原则,将2008年4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1例超长心肺复苏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人工心肺复苏救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10 min时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观察组的存活率及诊疗有效率、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实施超长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血压及血氧情况,明显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3例,依据患者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以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反应率10.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反应率27.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齐拉西酮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生活质量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急诊科经心肺脑复苏抢救的116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心肺脑复苏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及复苏后24 h存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的差异。结果:经山莨菪碱药物干预治疗后,复苏后24 h存活率明显提高至3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9%(P0.05),而ROSC率稍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方面,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累积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物质生活累积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干预治疗可改善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的存活状况、神经功能情况及身体健康、心理社会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院前救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实施球囊人工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的时间、复苏5 min后血氧饱和度和复苏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5 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急救中,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的效果基本一致,球囊辅助呼吸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急诊部门所收治的7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电除颤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治疗,缩短了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急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危重症医学科2010-2011年心脏骤停患者78例,其中分为紧急气管插管组38例,延时气管插管组40例,通过对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紧急气管插管组患者与延时气管插管组患者比较,心脏骤停时(0min)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成功气管插管后2、5、10、2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始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明显提高了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7 d,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4.98±0.62)d比(7.59±1.46)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比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可减轻昏迷程度,缩短住ICU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