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T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V)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胃镜及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证实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69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左静脉开口位置的关系,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的关系.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应用CT门静脉造影方法 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其中门静脉主干、胃左静脉均全部显示(100%),89.9%显示食管静脉曲张(62/69),72.5%显示胃底静脉曲张(50/69).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共42例.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存在相关性(X2=4.406,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关系.结论 CT门静脉造影能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可对血管直径进行准确测量;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者易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应用CT门静脉造影和胃镜检查,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观察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探讨制备动物模型时门静脉压力控制的合理范围。方法:犬24只,分为A、B、C3组,行开腹结扎法缩窄门静脉,术中A组门静脉压力控制在20.0~25.0cmH2O,B组控制在25.0~30.0cmH2O,C组控制在30.0~35.0cmH2O。分别于术后2、4、6、8、10、12、14周测量门静脉压力。并于14周开腹观察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情况。结果:术后各组门静脉压力逐渐下降,14周门静脉压力已平稳。A组门静脉压力自(22.87±1.43)cmH2O下降至(19.56±0.80)cmH2O(P〈0.05),14周后有4只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不显著,无动物死亡。B组门静脉压力自(27.22±1.47)cmH2O下降至(21.81±0.99)cmH2O(P〈0.05),14周后所有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1只动物死亡;C组门静脉压力自(31.86±1.52)cmH2O下降至(25.32±1.79)cmH2O(P〈0.05),所有动物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3只动物死亡。结论: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术中门静脉缩窄后门静脉压力应控制在25.0~30.0cmH2O,在这个范围内动物模型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显著,且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排CT门静脉成像(CTPV)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62例患者CTPV资料及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PV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均曲张者17例,胃镜诊断17例;仅食管静脉曲张14例,胃镜诊断13例;仅胃底静脉曲张6例,胃镜诊断为4例。结论 CTPV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较好,与胃镜检查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诊断、临床治疗及手术处理方式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单正兰 《求医问药》2014,(21):41-42
目的:探讨腹部B超联合胃镜检查在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其进行腹部B超检查和胃镜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有46.7%的患者存在门静脉主干增宽的情况,有50%的患者出现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情况,有58.3%的患者出现脾脏增厚的情况。本组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结果显示,有60%的患者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主干增宽、脾脏厚度增厚、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腹部B超检查不仅能准确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的病变情况,还可分析出其脾静脉和脾脏的病变情况,在与胃镜技术联合起来使用后可显著提高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曾甫东 《广西医学》2007,29(10):1539-154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CT)其癌栓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伴PCT患者,按PCT累及部位是否超过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入口处,分为Ⅰ型组和Ⅱ型组,观察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及最终死亡原因.结果 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无差异(P>0.05);Ⅰ型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显著高于Ⅱ型组(P<0.01);Ⅰ型组最终死亡原因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Ⅱ型组最终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PCT累及部位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根据PCT累及部位是否超过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入口处,可简便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33-135+14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观察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脾静脉流量、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及分析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关系。结果观察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脾静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而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则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1.3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9例、中度为3例、重度为0例;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3~1.4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2例、中度为5例、重度为3例;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2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6例;随着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脾静脉内径0.9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9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0例;门静脉主干内径为0.9~1.0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3例、中度为6例、重度为2例;门静脉主干内径1.0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1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7例;随着脾静脉内径的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B超及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判断肝硬化程度、早期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39例,比较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其它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结果门脾静脉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P〈0.05)。肝功能分级越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P〈0.05)。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分级及其它门脉高压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任亚东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24-125
目的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的CT诊断价值以及出血风险预测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4月-2011年4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患有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患者病例共56例,对这5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发生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得出,CT检查结果显示为管静脉闭塞的患者有20例,表现为狭窄的患者有36例。发生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有40例,发生胃体静脉曲张的患者有43例。结论采用CT扫描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压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和腹水等症状,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肝硬化,其最直接和最致命性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20%,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年内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420例,其中男性329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为(50.67±16.22)岁。在262例有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腹水记录的患者中,40例(15.27%)仅表现为脾大而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腹水,5例(1.91%)仅表现为腹水而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大,16例(6.11%)仅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无脾大及腹水。结论少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单独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或腹水,应注意和提高对这一部分患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在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肝硬化及非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脉内径及其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肝功能、凝血时间等生化指标;胃镜检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预防治疗。结果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且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正相关;但与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后,门脉内径下降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下降成正相关;而与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成负相关。结论彩超可用于监测肝硬化患者门脉内径宽度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预见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应用小剂量利尿剂配伍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性降低门脉压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门脉高压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态和静脉引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门静脉成像(CTPV)表现,对比分析其食管静脉曲张、胃静脉曲张、胃(脾)-肾分流及附脐静脉的特点。结果与乙肝肝硬化相比,酒精性肝硬化的食管静脉曲张(EV)以管旁静脉曲张、非前支优势型供血较常见,较多伴附脐静脉曲张,胃(脾)-肾分流以直径大于5cm居多。上述2型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的血液供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的侧支循环的血供特点对临床了解患者门-体侧支循环的曲张静脉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可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开放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肝硬化病人92例,包括病人肝性脑病、腹水的临床资料及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肝功能Child分级;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检查,并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侧枝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侧支循环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CT门静脉成像可以清楚显示各侧枝循环的起止、走行及形态特点;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附脐静脉三者随肝功能严重程度增高出现率上升(P0.05);胃左静脉宽度的增大可以导致更多侧枝血管开放(P0.05);食管旁静脉可以降低食管静脉曲张但不能减少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食管旁静脉、胃底静脉、附脐静脉的曲张可提高腹水的发生率(P0.05);不同侧枝血管开放支数的实验室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门静脉成像对于观察各种侧枝循环的起止、走行及形态特点具有巨大优势,可以为临床诊治评估提供客观依据,了解不同侧枝循环相互间关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对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指标或模式。方法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有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34例。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全套项目、凝血因子,同时行B超与胃镜的检查。结果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胆碱酯酶),门脉宽度,脾脏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ogitP=12.280×门脉宽度+2.901×脾脏厚度-0.145×PTA-17.746,P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概率,预测准确率为68.0%,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66.6%。Child-PughA级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PTA,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Ⅸ,血小板,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可能有助于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生产的MP1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和胃粘膜血流量,并观察给予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前后门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均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但特立加压素对动脉压力的影响较垂体后叶素小,且降低胃粘膜血流量的速度快,结果表明特立加压素对于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垂体后叶素为优,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年来对2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脾肾静脉分流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按 Child 氏法分类:A 级10例;B 级6例;C 级4例。分流术前门静脉平均压力为34.6匣米水柱,分流术后平均降压6.7厘米水柱。脾肾静脉分流术有解除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至少有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本组一直随访至今的6例患者,都能参加不同程度的各种工作。术后死亡2例,均属 Child 氏 C 级病人。我们认为对此类病人应做好术前治疗,情况好转后方可手术。急性出血病人,可行内科治疗,如出血不停,必须手术时,以行断流术或门腔分流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