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平  汪国胜  张蕾 《安徽医学》2010,31(1):37-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IL-6的含量。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不同组的血清IL-1、IL-6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升高,重型组血清IL-1、IL-6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型组,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IL-1、IL-6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23例为观察组,依据梗死面积又分为大、中、小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6、IL-8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CRP水平可能是早期判断梗死病灶大小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1天、3天、7天及14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IL-6浓度。结果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天血清siCAM-1、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梗死灶患者组血清siCAM-1,IL-6浓度显著高于中梗死灶患者组和小梗死灶患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siCAM-1,IL-6浓度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siCAM-1、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血清IL-6的浓度与脑梗死的体积呈正相关;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IL-1β,IL-6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峰  屈秋民  韩建峰  乔晋  杨华  武成斌 《医学争鸣》2004,25(16):1496-149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IL 1 β,IL 6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健康老人各 2 8例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1 β ,IL 6含量 .结果 :血清IL 1 β含量AD组(2 4± 1 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7± 5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血清IL 6含量AD组 (4 9± 2 3ng/L)虽高于NC组 (4 4± 2 3ng/L)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严重程度AD组之间血清IL 1 β,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AD患者血清IL 1 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而外周IL 6水平与AD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共7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lL-1β、II-8和IL-12的表达,观察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β、IL-8和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1β、IL-8和IL-1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并能有效调节血清中IL-1β、IL-8和IL-12的表达,进而调节微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及IL-1β、IL-6的变化规律.方法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以MTT比色、流式细胞仪、ELISA和放免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培养液IL-1β和IL-6活性.结果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复合致伤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变化更为明显,且与梭曼中毒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梭曼中毒和缺氧致伤后IL-1β、IL-6活性均明显增加,梭曼中毒组在致伤后12 h达到高峰,缺氧致伤组在伤后6 h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伤后24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合致伤组IL-1β和IL-6活性升高更为明显,在致伤后6 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P<0.05),较同时相点梭曼中毒组IL-1β和IL-6活性增加1.25和2.16倍.结论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导致PC12细胞凋亡增加,复合致伤所致的IL-1β和IL-6水平的升高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的毒性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英  廖英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52-1354,139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07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颅脑损伤组,同期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颅脑损伤患者随访6个月时,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评估;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S100B、IL-1β、IL-6对颅脑损伤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比较,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P<0.05);随访6个月时,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71例,预后不良(GOS评分2~3分)25例,死亡11例,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比较,死亡组>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P<0.05),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与GO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08、-0.425、-0.35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B、IL-1β、IL-6三者联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或死亡的AUC为0.844(95%CI:0.769~902),分别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明显上调,且与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此三者联合检测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96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IL-6、MCP-1、IL-22水平,分析IL-6、MCP-1、IL-22在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血病组与健康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IL-6、MCP-1、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IL-6、MCP-1、IL-22水平呈现互为正相关(P<0.05);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组血清中IL-6、MCP-1、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白血病组(P<0.05),淋巴细胞白血病组血清中IL-6、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粒细胞白血病组(P<0.05),但两组MC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时期白血病患者中,血清IL-6、IL-22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复发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糖尿病组(15只)。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静脉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观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及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周后糖尿病组大鼠FBG、FINS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IL-1β、IL-6、IL-18的同时升高可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灶体积、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天内血清CRP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同时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CNF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检查。结果对照组CRP:6.37±1.08 mg/ml,IL-6:0.12±0.09 ng/ml;实验组CRP:16.29±0.58mg/ml,IL-6:1.68±0.96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结论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IL-6对判断脑梗死灶范围大小、病情变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IL-6、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IL-1β可能作为一种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过程中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早、中、晚期血清hCG、TNF-α、IL-1β、IL-6水平,并与未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妊娠早期血清hCG浓度迅速升高,妊娠中晚期明显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2.IL-1β血清水平在妊娠早期达到较高水平,中期有所下降,晚期又有所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TNF-α血清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正常妊娠早期血清IL-6水平随血清hCG浓度增高而增加,至妊娠中期血清IL-6水平持续增高,妊娠晚期达高峰。5.妊娠早期血清IL-1β/IL-6浓度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妊娠中期和晚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的浓度比值在妊娠早期、中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间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血清水平增高;妊娠期间正常分泌的hCG可能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发挥作用;妊娠期间宿主的免疫反应可能发生了Th1向Th2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李朝霞  洪国强  陈文思 《广东医学》2008,29(12):2054-205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对照者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35例心绞痛患者临床随访两年,比较两年内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初次入院时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IL-1β、IL-6和SA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最高(P<0.01)。ACS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炎症标记物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两年内有并发症患者血清SAA和IL-6水平比无并发症患者高(P<0.01)。结论 SAA, IL-1β和 IL-6不仅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ACS,观察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ltration,以下简称联机OL-HDF)清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分别进行OL-HDF(OL-HDF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治疗,观察3个月。选取2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透析前和每月透析后采患者静脉血测定IL-1β、IL-6、CRP水平,以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同时比较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各组中均未能检测到血IL-1β水平;各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L-HDF组透析后血IL-6、CR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77,P<0.01)。结论联机OL-HDF对毒素清除较其他透析方式更安全有效,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透析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虞昆  吴育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867-868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IL-2、sIL-2R、IL-6、IL-8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ASA法分别检测3(3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IL-2、sIL-2R、IL-6、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 IL-6 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淋巴因子网络失衡。IL-2水平降低,sIL-2R、IL-6、IL-8水平升高现象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与脑内信号分子proteinkinase Acβ(PKAcβ)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IL-1β组、IL-6组、地塞米松组。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60min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用SABC法显示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PKAcβ的免疫反应变化。结果 IL-1β组、IL-6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且海马PKAcβ的免疫反应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大鼠呈抑制状态,且其脑内PKAcβ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IL-1β、IL-6的致痫活动中,PKAcβ参与了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18、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β、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CI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免疫功能紊乱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CI患者在发病3 d内的血清IL-1β、IL-18、hsCRP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进行比较。结果 CI患者IL-1β、IL-18、hsCRP均高于对照组(均〈0.01),而且CI患者三个因子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0.5,均〈0.05)。结论 IL-1β、IL18、hsCRP参与了CI的发生和发展,其相应的拮抗剂将是今后防治CI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