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0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分别在第2次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病情严重指数(总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根据中医症状积分量化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两组比较,治疗组疼痛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病情严重指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与温针灸均能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火针即刻止痛效果明显,火针的疗效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列髌骨软化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冲击1 000次,工作电压8~14 kV,1次/周,共治疗4次)和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对照组26例只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治疗后1、6个月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并在第6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和复查MR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疼痛积分降低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MRI分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一种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非侵入性方法,值得推荐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1:1的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关元、气海、内膝眼、外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每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六次,周日休息,两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每次75mg,每天一次,十四天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Lequesne MG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WOMAC总评分和Lequesne MG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的WOMAC总评分、僵硬评分、功能活动评分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equesne MG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方面,温针灸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联合中药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6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消痛贴膏配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外敷配合氨基葡萄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中医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8.79%)(P<0.05)。治疗后,两组WOMAC、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WOMAC、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中药治疗髌骨软化症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髌骨下入路注射透明质酸钠(HA)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诊断为CP的患者(n=88), 根据影像学特点进行分组,表现为早期CP的纳入CP组(n=50),具备骨关节炎表现的纳入髌股关节炎组(n=38)。两组均采用髌 骨下给药位点HA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用药5周。评估参数包括首要指标:记录给药前、给药后4、12、26、52周的WOMAC 评分和Lequesne指数;次要指标:给药前、给药后1~4周的步行30 m用时、上下楼梯用时。结果两组的患者在给药后4、12、26、 52周的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分别与各自的给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之间比较,在给药前、给药后4、 12 周的WOMAC评分及Lequesne 指数评分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髌股关节炎组在给药后26 及52 周的 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显著高于CP组(P<0.05)。两组的患者在给药后1、2、3、4周的步行30 m用时、上楼梯用时、下楼 梯用时均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髌骨下入路关节腔内注射HA治疗CP 疗效显著。HA治疗早期CP的中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出现髌股关节炎的晚期C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火-热敏灸与单纯雷火灸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条施以热敏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雷火灸条悬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VAS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VAS评分及WOMAC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WOMAC疼痛评分、WOMAC身体功能评分、WOMAC总分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4周,两组WOMAC僵硬评分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VAS评分、WOMAC疼痛评分、WOMAC身体功能评分及WOMAC总分与治疗后2周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WOMAC身体功能评分、WOMAC总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9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热敏灸较单纯雷火灸治疗KOA在短期内疗效更优,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消瘀接骨散和运动训练联合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口服氨基葡萄糖,对照组另行患膝股四头肌运动训练,研究组在行患膝股四头肌运动训练的同时外敷消瘀接骨散,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观察和比较3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随访第6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随访第6周两组VAS评分、WOMAC总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WOMAC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6周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瘀接骨散结合运动训练对KOA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3,(9):1427-1428
目的:观察改良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技术改良后的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治疗前相比,WOMAC量表各项得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WOMAC量表平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技术改良后的手法对于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受限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结合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火针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治疗5周后,比较2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症状分级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WOMAC评分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和生活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WOMAC评分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和生活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分级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分级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在改善晨僵或起床后痛加重、行走时疼痛或不适、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蹲下或弯曲膝关节、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从坐位站立时疼痛或不适、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登上标准登机梯、登下标准登机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愈显率为73.33%(22/30),对照组为40.00%(12/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火针治疗K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症状分级评分,降低患者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缪刺八会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缪刺结合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灸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WOMAC)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僵直、日常生活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中医疗效标准评价,两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缪刺八会穴结合局部温针灸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纯温针灸相比,疗效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超声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超声波疗法,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超声波治疗.5次/周,治疗4周;运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N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WOMAC总积分治疗组为(31.17±2.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针灸联合超声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火针配合平衡针和常规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67例,分成单一组(34例)和复合组(33例)。单一组接受常规毫针治疗,而复合组接受火针配合平衡针治疗。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指数量表(WOMAC)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作为检验针灸疗效的指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来比较治疗前后和2种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别。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治疗前VAS和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毫针治疗和复合针灸疗法均有效地降低了VAS和WOMAC评分(P<0.05),表明2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地缓解KOA患者的病情。与单一毫针疗法相比,复合针灸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骨关节僵直和活动障碍方面更显著(P<0.05)。此外,尽管2种治疗方法在KOA治疗的总有效率相似(P>0.05),但复合针灸法在治愈率和愈显率上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一毫针法(P<0.05)。结论:火针配合平衡针的复合针灸法在治疗KOA的临床效果上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火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术后3d开始配合火针治疗,参照1990年日本风湿病学年会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评分标准,治疗前后分别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膝关节屈曲以及关节肿胀等方面进行评测,最后对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临床治愈32例(53.3%),显效22例(36.7%),有效6例(10.0%),无效0例(0.0%)。治疗前后功能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未见膝关节疼痛加重或新出现明显不适。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此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纳+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纳治疗。采用目前通用的WOMAC量表积分,观察治疗2周、4周和3个月WOMAC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治疗2周,两组疼痛WOMAC量表积分和关节功能WOMAC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4周和3个月,两组疼痛WOMAC量表积分和关节功能WOMAC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4周和3个月,关节内注射+针刀组疼痛WOMAC量表积分和关节功能WOMAC积分下降值大于单纯关节内注射组(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针刀组疗效优于单纯关节内注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经筋规律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经筋规律阿是穴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13例,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筋规律阿是穴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推拿手法和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本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推拿组各6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采用WOMAC评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针灸组疼痛得分为(71.52±36.81)分,僵硬得分为(32.94±31.06)分,关节功能得分为(286.33±208.92)分;推拿组疼痛得分为(83.39±42.73)分,僵硬得分为(21.17±36.54)分,关节功能得分为(292.46±213.48)分。两组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针灸组僵硬得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组僵硬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疼痛和关节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组僵硬得分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4周后,针灸组疼痛得分为(43.86±35.31)分,僵硬得分为(13.69±12.32)分,关节功能得分为(179.41±165.18)分;推拿组疼痛得分为(51.79±42.68)分,僵硬得分为(11.52±10.74)分,关节功能得分为(195.39±158.92)分。两组患者疼痛、僵硬以及关节功能的得分显著低于治疗2周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疼痛、僵硬以及关节功能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针灸疗法,推拿手法治疗关节僵硬起效更快,两种疗法均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情,长期疗效相当,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温针灸对亚健康肝气虚证职场女性人群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亚健康肝气虚证职场女性6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并辅助心理疏导。治疗组加用太冲、气海穴温针灸,连续干预4个疗程,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中CD3、CD4、CD8水平,ELISA法检测IL-2、IL-6、TNF-α水平。结果经太冲、气海穴温针灸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CD8、IL-2、IL-6、TNF-α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亚健康肝气虚证职场女性实施太冲、气海穴温针灸,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给予筋痹方口服+局部熨敷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比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时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为70.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1周时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2周、3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筋痹方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