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习  潘瑜 《右江医学》2002,30(4):362-362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的严重出血性脑血管病 ,约5 0 %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 ,其它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本病病死率高。以动脉瘤破裂为例 ,首次出血死亡率为 10 %~ 15 % ,再次出血病死率为 4 1%~ 4 6 %。因此 ,预防再次出血成为护理本病的关键。 1998年~ 2 0 0 1年 ,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82例 ,发生再出血 4 4例 ,占 5 4 .7% ,其中死亡 19例 ,占再出血的 4 3% ,现就 4 4例再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预防措施 ,以降低本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4 4例 ,男性 18例 ,女性 2 6例 ,…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设立观察组、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再出血9例,死亡3例,观察组再出血6例,死亡1例。结论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使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1996~2005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1例,其中23例发生再次出血,男14例,女9例;年龄39~75岁,平均54.5岁,所有病例均经CT或腰穿检查明确诊断。根据Hunt—Hess分级,该组中Ⅰ~Ⅱ级12例,Ⅲ~Ⅳ级9例,Ⅴ级2例。再出血时间为病程的第6~27天。其中第1周2例,第2周11例,第3周6例,第4周3例,1个月以后1例。所有再出血患者均经抢救治疗,其中死亡15例,8例存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多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 ,老年人多见于动脉硬化。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后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再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一般在 2~ 3周内发生率较高 ,预后较差。本院老干部病房自 2 0 0 0~ 2 0 0 2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均为男性 ,60岁以上 4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3例 ,好转 1例 ,3例因再出血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因此 ,探索再出血的先兆表现和及时除去诱发因素 ,不仅是早期治疗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 严密观察先兆表现再出血是指患…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河北医学》2008,14(10):1245-124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其预后依赖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复发次数,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重视再出血的预防,对减少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2年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8例,均经腰穿和CT确诊,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最小28岁,最大83岁.32例住院期间未再出血,均好转出院.6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再出血8次,其中1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外科手术,1例痊愈出院.8次再出血的原因中4次无明显诱因,1次因情绪激动导致,1次因过早下床活动所致,2次因用力大便所致,再出血发生时间在发病后7~30d内,2次在1周内,4次在3~4周内.  相似文献   

6.
7.
总结了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再出血的诱因,主要是情绪激动,便秘,各种活动及用力咳嗽.针对诱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司国英  路文军 《医学综述》2007,13(23):1893-1894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原因,探讨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在预防再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科在1996年至2005年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1例中23例再次出血的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探讨再出血原因。结果头痛烦躁、血压不稳定、过早下地活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探视过多人员及兴奋等均可诱发再出血。其中止血剂应用未超过7d,不恰当的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也是诱发的重要原因。结论卧床休息、镇静药物、有效控制血压、合理控制颅内压、正确使用抗纤溶药物、恰当的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及其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再出血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丁华  刘晓雯 《中外医疗》2009,28(28):136-13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脑血管发病率第3位,再出血病死率较高,本文对原发性SAH病人53例中8倒再出血病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原因和预防再出血的护理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为脑动脉瘤所致,约占卒中的10%~15%。而再出血是影响SAH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死率高达60%~100%。过早活动、便秘、尿潴留、用力咳嗽、情绪激动等是再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减少再出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6年5月~2006年10月共收治167例SAH患者,对其中由于诱发因素所致再出血31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结果: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进行手术,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云燕 《医学文选》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 %~ 1 5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 2 ] 。因此 ,再出血的预防是 SAH护理的重要环节 ,1 994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我科共收治 SAH患者 2 8例 ,其中再出血 3例 ,再出血率为 1 0 .7%。现将预防 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经腰穿和 CT确诊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71岁 ,平均 5 2 .3岁。再出血 3例患者中 ,1例由于枕骨大孔疝形成 ,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  相似文献   

15.
16.
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脑表浅部动静脉畸形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特点是起病急 ,病情不稳定 ,容易再出血 ,死亡率较高。我科于 1 990年 3月~ 1 995年 1 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 4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44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1 7例 ,年龄 1 0~ 6 5岁 ,平均年龄 42岁。其中 2 0岁以下者 3例 ,2 0~ 5 0岁 2 2例 ,5 0岁以上 1 9例。1 2 临床症状  44例中 38例以突发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占 86 % ,4例表现为突发意…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  相似文献   

18.
高玉玲 《中原医刊》2005,32(14):11-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及预防。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病人的诱因分析,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降低了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发生率。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发生,其再出血是可以预防的,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早期判断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玲英 《河北医学》2002,8(4):372-37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果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病死、病残率高。及时发现再出血并积极处理 ,直接影响其预后。但由于再出血多发生于起病 2周内[1] ,受脑水肿及其它并发症的影响 ,观察判断较为困难。作者从事内科病房护理工作多年 ,在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过程中 ,先后发现再出血 11例。现将观察判断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16~ 75岁 ,发生于 14d内 8例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