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才 《医学综述》2009,15(6):946-947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多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对称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轻型预后好,重型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4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男性2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岁。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型GBS,慢性型GBS,再发型GBS及变异型GBS。36例于发病两周后作脑脊液检查,19例作电生理检查,98%的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探讨。结果:本病患者发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软瘫,部分患者伴有感觉异常、颅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有电生理检查异常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好转率为84.8%,死亡率为10.9%。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电生理及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有特殊意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前可有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空肠弯曲弧菌感染或免疫接种史[1]。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病例可导致呼吸肌麻醉。感觉障碍比运动障碍多,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呈手套、袜套型浅感觉减退。少数患者可有自主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为出汗增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此类患者主要死于呼吸肌麻醉、肺部感染或心力衰竭。此病进展迅速,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4.
<正>格林 -巴利综合征临床上比较常见 ,其临床特点为迅速发展的四肢驰缓性瘫痪。常呈对称性 ,多从下肢开始 ,并侵犯呼吸肌及吞咽肌 ,化验脑脊液呈蛋白 -细胞分离现象。但临床上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格林 -巴利综合征 ,确属罕见。现将笔者临床遇到的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GB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24例CG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对称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异常20例、正常4例,肌电图呈现神经元损害,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均提示有脱髓鞘损害.结论 CGBS病情迁延、隐匿,表现复杂,易被误诊;临床症状、脑脊液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GB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6例CG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对称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脑脊液异常5例、正常1例,肌电图呈现神经元损害,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均提示有脱髓鞘损害.结论 CGBS病情迁延、隐匿,表现复杂,易被误诊;临床症状、脑脊液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将10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结果:10例病人均在治疗10天~2个月间痊愈。结论:在应用内科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针刺治疗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满意,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均应用胸腺素治疗,效果满意.发病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者6例、有消化道感染者1例,不明原因者1例。诊断依据 8例均有双下肢或(和)双上肢无力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等临床症状,均经脑脊液检查证实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GBS)又称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四肢软瘫,周围性感觉障碍、面瘫、球麻痹。重型者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其预后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现将26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 30例格林 -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F波检测。结果 :30例格林 -巴利综合征患者检测均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神经传导速度表现为 :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末端潜伏期延长 ,异常率为 10 0 % ;肌电图表现为 :神经源性改变 ,异常率 93% ;F波出现率降低 ,潜伏期延长或消失 ,异常率 10 0 %。结论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在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W C Robertson  P L Eichman  W G Clancy 《JAMA》1979,241(14):1480-1482
Ten football players seen from 1973 through 1977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Hospitals were found to have clinical and electrodiagnostic evidence of injury to the upper trunk of the brachial plexus. Each had upper limb paresis following one or more blows to the head or shoulder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stent weakness often was preceded by burning paresthesias in the upper limb. Our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the syndrome of burning paresthesias and subsequent arm weakness frequently is secondary to stretching of the brachial plexu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包括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结合传统的肌腱和骨性手术,对25例有行走潜能的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患儿术前术后的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25例术后患儿肌张力高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剪式步态消失或缓解,尖足畸形得到矫治,下肢各肌群肌力趋于平衡,步态稳定性加强。6周拆石膏时足部及关节外形好且稳定性强,3月复查时各肌群力量恢复良好,锻练效果满意,姿势性痉挛大为改观,6月时可扶物行走或独立行走。结论 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良好。可行性高,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常辰  李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92-795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8例2015年6月-2016年2月间武警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临床症状积分(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和肢体无力感)、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并统计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TC、TG、HBV及LB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HBV及LB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均较前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 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 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腋或者股动脉-股静脉)行V-A ECMO辅助,发生肢体并发症病例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留置针的优缺点。方法将406例孕32~35w早产儿按不同外周静脉部位分为两组,四肢静脉组203例,腋静脉组203例,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留置针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腋静脉留置留置针后局部出现肿胀、渗液、静脉炎等均比四肢静脉少,留置时间更长。结论需要外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可以选择腋静脉留置留置针,这样可以减少穿刺频率和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方法;8例患共8条肢体均经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其中ASO5例,TA03例,病程在15天至3年。在DSA下用AcoIysis血栓消融仪行腔内溶拴治疗。配合抗凝,祛聚,扩张血管等治疗。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10条闭塞的动静脉管腔均经一次治疗后再通,随访6个月,1例TAO肢体因动脉再次闭塞而被截肢,其余7例血管保持通畅,有效率达87.5%。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技术,可以有效地消融外周动静脉的陈旧性血栓和斑块,重新恢复闭塞血管的血流,从而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在上腔静脉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间连接-条管路,行暂时性的转流术治疗5例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其中两例行转流术2次,另3例行转流术3次。术后均结合大剂量放射治疗,其中两例放射剂量为800CGY,另3例为2000CGY。结果:经过2-3次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后,患者上肢,颜面部,颈部及胸部水肿明显减轻,再结合大剂量放射治疗原发肿瘤,5例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结论: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副肿瘤综合征的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21例原发性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1例患者中,误诊为肌无力综合征8例,小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3例,脊髓炎1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1例。最后均经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首诊误诊率为100%(21/21)。结论以神经系统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极宜被误诊,应拓宽诊断思路,及时进行临床全面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寻找隐匿性肺癌病灶,以减少肺癌的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左翃  何国英 《西部医学》2010,22(10):1815-1816
目的探讨以副肿瘤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占同期肺癌住院人数的2.27%(21/927)。误诊为肌无力综合征9例,小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1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3例,脊髓炎2例,首诊误诊率为88.1%(19/21)。结论对有神经副癌综合征且年龄在45岁以上病人,应寻找有无隐匿性肺癌病灶,以减少肺癌的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脑膜癌病的周围神经病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MC)周围神经损害特点,方法将宣武医院41例病理证实的脑膜癌病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的35例患者进行总结并与国外资料比较分析。结果我院脑膜癌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比较较大,但临床观察欠深入,与国外比较发现率低。结论脑膜癌病的周围神经损害发病率很高。以周围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