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并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496例,采用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观察所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放射剂量、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情况。结果25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病率达16.98%,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病率为10.50%,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为6.48%;对于放射性直肠炎,3个不同时间段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06%、10.42%、9.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7,P=0.000);对于放射性膀胱炎,3个不同时期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6,P=0.040)。结论适量减少放射剂量、优化放疗方案、尽量减少膀胱和直肠的照射能有效防止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对宫颈癌放疗后病人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原因、危害、防治护理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护理提供借鉴,以防直肠狭窄、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之首,采用近距离腔内放疗,放射源与直肠极为接近,加之直肠组织对放射线敏感度高,因此容易产生直肠炎,发生率在80%左右[1].近年来,对106例放射性直肠炎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之首,采用近距离腔内放疗,放射源与直肠极为接近,加之直肠组织对放射线敏感度高,因此容易产生直肠炎,发生率在80%左右[1]。近年来,对106例放射性直肠炎病人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为正在接受或曾接受盆腔放疗的病人,均为女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出现在放射治疗后 6个月~ 2年 ,分为轻、中、重度。根据我院 1985年至 1999年随访116 2例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资料统计 ,2 0 6例发生直肠炎 ,经早期治疗 70 %以上患者获得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16 2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 ,2 0 6例发生直肠炎 ,发生率 1 73%。患者平均 5 3 84岁 ,Ⅲ期患者占 5 0 %以上。放射性直肠炎多出现在放射治疗半年后 ,其临床判断标准 (1)轻度 :大便次数增多 ,少量粘液便或血便伴轻度腹部不适 ;(2 )中度 :反复出现血便或…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8年9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官颈癌患者2353例,其中采取单纯放射治疗1565例,发生放射性小肠瘘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和方法 本组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 12例 ,男 2例 ,女10例 ;年龄 36~ 77岁 ,平均 5 4岁 ;宫颈癌 6例 ,直肠癌 3例 ,子宫内膜腺癌 2例 ,前列腺癌 1例 ;放射线为6 0 钴γ线或高能X线 ,放射剂量 4 2 0 0~ 70 0 0cGy ;放疗后发病时间 3个月~ 8年 ;表现严重全程肉眼血尿 11例 ,终末血尿 1例 ,伴尿频、尿急 2例 ,5例出现贫血 ,2例需输血治疗。膀胱镜检查三角区和底部、部分侧壁粘膜充血水肿 ,血管纹理不清或血管呈丛状扩张 ,严重时粘膜坏死并有散在溃疡 ,活动出血。部分病例治疗前曾进行过膀胱灌注药物、电灼治疗 ,但疗效欠佳。 患… 相似文献
9.
10.
11.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且疗效较好。但局部肿瘤巨大是不良预后因素,尤其宫颈腺癌多呈膨胀性生长,原发灶体积大多易侵入肌层,放疗难以控制,局部复发率较高。为提高疗效,我们从1992年2月~1995年1月,对40例fo期局部肿块较大,尤其是腺癌的宫颈癌进行放疗和手术综合治疗,现将结果进行总结并与其它方法治疗的同期别宫颈癌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1材料和方法1.1一股资料本组40例,年龄25~55岁,平均43.2岁。按国际分期均为IIb期。首发症状:阴道出血30例,白带增多10例。病理分型:鳞癌28例,腺癌、鳞腺癌12例。肿瘤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病人各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681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慢性肺病史、合并化疗及放疗面积、放疗剂量、胸部不同肿瘤与RP的关系。结果:本组RP发生率为10.57%。慢性肺疾病、合并化疗、乳腺癌、肺癌、照射面积≥15cm^2、照射剂量≥50Gy与RP发生相关,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与RP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慢性肺疾病、合并化疗、乳腺癌、肺癌、照射面积≥15cm^2、照射剂≥50Gy时,RP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酶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88年至今应用凝血酶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37例。结果:31例灌注24h内尿液变清,3例48~72h变清,2例超过72h变清,1例转手术治疗。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4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44例。治疗采用分步进行,未愈者进入下一步治疗。第一步:基本治疗,给予妊马雌酮口服5mg/d或静脉滴注1mg/kg及对症治疗。止血后继续口服妊马雌酮1.25mg/d。第二步:高压氧治疗。第三步:经尿道电凝治疗。第四步:膀胱灌注1%福尔马林或开放手术治疗,采用临时性尿流改道术加膀胱填塞绷带或选择性栓塞双侧膀胱动脉。结果 经第一步治疗后,治愈22例,治愈率50%(22/44);11例缓解;11例无效。第二步治疗,16例治愈,治愈率72.7%(16/22);4例缓解;2例无效。经前两步治疗后,总治愈率达86.4%(38/44)。第三步治疗,3例治愈,治愈率50%(3/6);2例缓解;1例无效。经三步治疗后,总治愈率达93.2%(41/44)。未愈3例分别进行介入、膀胱灌注和开放手术治疗,均治愈。经四步治疗后,治愈率达100%。结论 采用妊马雌酮、高压氧疗、经尿道电凝、栓塞双侧膀胱动脉(或膀胱灌注、开放手术)的四步疗法,分步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联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及维生素B12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肠炎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单双号将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在每天放疗结束后给予保留灌肠,直至疗程结束。灌肠溶液对照组为0.9%氯化钠溶液30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0.5mg+庆大霉素16万U、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三乙醇胺10g。观察两组放疗期间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肠炎等级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三乙醇胺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肠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膀胱炎多发生于患者经放射线治疗后,表现为膀胱刺激及血尿等症状,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多治标不治本。我院于1996年4月~2003年4月间采用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贫血程度对根治性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12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射治疗,体外照射总剂量50 Gy及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总剂量42 Gy。患者均在放疗前及放疗中进行血红蛋白水平测定,了解其与宫颈癌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放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5 a生存率均越低(P<0.01);放疗中,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组完全缓解率及5 a生存率均较降低组高(P<0.01,P<0.05)。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放疗前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探讨凝血酶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8年至今 ,应用凝血酶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 3 7例。结果 :3 1例灌注 2 4h内尿液变清 ,3例 48~ 72h变清 ,2例超过 72h变清 ,1例转手术治疗。结论 :本方法简单 ,安全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