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发肺血栓栓塞3例(1例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6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伴发于肺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原因可能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化疗及化疗过程中补液不足。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它可引发致死性并发症——肺动脉栓塞。因此,超声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提供重要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疾病是指由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 病理过程导致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血浆杭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8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和7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AT-Ⅲ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血浆中的抗凝血-Ⅲ水平降低,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任海涛 《中外医疗》2010,29(27):7-8,10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提高血栓性疾病的诊治,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方法对304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术后针对血栓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患肢、血管、疼痛、体位等全面的护理管理,并指导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2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9例,肺栓塞(PTE)4例,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为0.7%,DVT发生率为3%,PTE发生率为1.3%结论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围手术期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高龄患者骨折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高发,肺血栓栓塞(PTE)已逐渐受到关注,其发病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漏诊、误诊率高;同时对PTE的警惕性不高;不经治疗死亡率高。笔者收集我院1996年~2005年4月间共31例PTE住院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38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合并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做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既往病史的统计,测定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对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史者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上存在差异(P〈0.05)。并发感染、输血治疗、地塞米松治疗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发感染、输血、地塞米松可作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多病因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在治疗方面近、远期疗效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血栓栓塞性疾病与活化蛋白C抵抗密切相关。本文就其相关因素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栓塞是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栓塞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多年来其治疗方法无实质性进展,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药物溶血栓、血管分流移植和介入手术等均难达到理想效果。20世纪末骨髓干细胞可塑性的发现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有望成为其新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贯彻循证医学原则重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DY  Sun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63-2168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将带来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肺癌和血栓栓塞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生物关系,其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或伴动脉栓塞的血栓性心内膜炎等,而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时是肺癌的首要表现,在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我科近期收治以下肢廊栓性静脉炎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功效。本文分别对活血化瘀单味药、活血化瘀方、活血化瘀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血栓性疾病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治疗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抗凝药物管理--血栓防治门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堂 《中国医刊》2006,41(7):53-54
血管血栓性疾病(vaso-thrombotic diseases)主要包括动脉粥样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和其他疾病相关的血栓问题。血栓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和致残在全世界都是第一位的,心肌梗死以致死为主,而脑卒中则主要导致肢体和智力残疾。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c diseases)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应以预防为主。血栓相关疾病(thrombosis-related diseases)的预防不但包括使用药物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抗栓,antithrombosis)和清除已经形成的血栓(溶栓,thrombolysis),也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雍伟哲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1,26(5):F0001-F0001,3
2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1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血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王云亭,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工作秘书丁晓榕,  相似文献   

16.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2):52-5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二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10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代表将被授予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征稿范围:血栓与止血机理研究、血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出血性疾病(包括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血管新生与心脑血管性疾病及外周动静脉血管栓塞性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造血干细胞与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征文稿件应为结构式摘要(摘要依次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字数不超过800字,并在页面下方注明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等。  相似文献   

18.
应可净  马国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27-1329
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I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两者是VTE发生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诊疗活动中基层医院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具体现状。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近4年住院患者中的非阵发性房颤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状况。结果发现接受抗凝治疗比例及达到治疗标准的比例很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很少,知晓率低,依从性差,监测不到位,栓塞及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当前基层医院抗凝不规范,应提高广大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房颤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险性的认识以及对应用华法林监测必要性的认识,减少患者栓塞及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等,从发病机制已形成一组系列病症,整体考虑有利于提高PE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