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机(HDP)是将高频通气(HFV)和体外膈肌起搏(EDP)联于一体的一种机械通气设备,属于无创性高频通气机.使用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改善其肺氧合功能,提高肺通气量,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本组对36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HDP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缓解期,经体外膈肌起搏治疗20次前后肺通气功能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为我院1993年~1996年住院治疗的病人,男38例,女19例。年龄37~73岁,平均57岁。病程13~32年,平均26年。治疗前1~3天测肺通气功能。1.2 仪器设备:广东电子产品开发公司制造的EDP—Ⅱ型体外膈肌起搏器和日本造MICROSPIRO HI-298型肺通气功能测定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膈肌起搏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给予膈肌起搏器联合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仅予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SpO2)及HCO3-],并观察其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pH值下降,PaO2和PaC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pH值、PaO2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膈肌起搏联合常规频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高频通气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夜间无创伤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应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5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夜间无创伤通气治疗前后12分钟步行距离(12MWD),血气分析、肺功能、膈肌移动度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_2)的变化.结果 夜间无创伤通气治疗组治疗后12MWD、FVC%、FEV_1%、膈肌移动度夜间最低SaO_2均较对照组增高,Pa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夜间无创伤通气在COPD缓解期的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膈肌和腹肌联合刺激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2017版(GOLD 2017)”标准确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6例稳定期COPD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50%预计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治疗组(n=32)、单独膈肌刺激组(膈肌刺激组,n=34)以及膈肌、腹肌联合刺激组(联合刺激组,n=30)。药物治疗组采用一般呼吸锻炼、健康教育及常规药物治疗,膈肌刺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体外膈肌起搏器刺激治疗,而联合刺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对膈肌、腹肌的联合刺激治疗,电刺激强度为40 Hz,治疗时间30 min,治疗周期20 d。20 d后对患者肺功能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流速(PEF)、6 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双侧膈肌活动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联合刺激组双侧膈肌活动度大于其他2组(P<0.05),膈肌刺激组膈肌活动度亦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联合刺激组患者FEV1、FVC、MVV、PEF和6MWD均优于其他2组(P<0.05),且膈肌刺激组患者此5项指标亦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体外膈肌和腹肌联合刺激,可以作为一种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希武 《河北医药》1992,14(3):158-159
膈肌起搏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FES)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从而达到改善通气之目的。近20年来发展较快,尤其近几年国内开发研制了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本文就膈肌起搏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膈肌起搏的生理基础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位于胸腹之间,在平静呼吸时是完成呼吸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正常呼吸情况下,通气是一种机械运动,呼吸运动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带动肺的扩张和收缩,从而维持着正常通气功能。肠肌下移1cm,潮气量可增加350ml,下移1.5cm,潮气量增加可达500ml,由膈肌舒缩而完成的通气量约占平静呼吸时通气量的3/4~4/5,表明膈肌在通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EDP)为肺心病患者进行膈肌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小气道通气功能进行自身对比分析,结果VT、FEV1.0%、V50/V25、PEF 等项指标值的增加均有显著意义(P<0.05)。作者认为:EDP 对肺心病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善有良好作用。EDP 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通过体表电脉冲刺激隔神经,使膈肌有规律性地收缩,增加膈肌的活动幅度,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新技术。我院于1988年12月起应用EDP-Ⅱ型(广州产)对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自1988年12月至1990年6月治疗  相似文献   

9.
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及慢性肺心病收到显著疗效。可使肺心病患者的心脏,小气道功能及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60岁以上的老年肺心病患者应用EDP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恰当地合理操作,正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住本院的8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无创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经鼻高流量氧疗,两组治疗均1次/d,持续15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O2、PaO2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膈肌指标、通气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以及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Ed)明显较大,D-RSB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R、OI明显较高,PaO2、PaCO2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较低(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神经运动传导(PNC)及磁刺激膈肌运动诱发电位(dMEP)的特点.方法:选取10例常规机械通气COPD患者(上机时间≤7 d)和10例长期机械通气COPD患者(上机时间>7 d),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PNC和dMEP检测.结果:3组间脱机前后PNC、经C7棘突dMEP、经皮质dMEP潜伏期及波幅对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组间脱机前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脱机前2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MCT延长(P<0.01),2组COPD患者间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长期机械通气组与常规机械通气组相比CMCT延长(P<0.01),而脱机后常规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相比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质-膈肌通路功能障碍,长期机械通气可加重其功能障碍,PNC和dMEP检测有助于明确机械通气COPD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等。结果治疗前后,PaCO2及肺功能FVC无差异性(P>0.05),而PaO2,SaO2及FEV1,治疗前后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肺功能指标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子常规治疗,比较治疗2h、24h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及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2h、24h后,FEV1增加,PaO2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FVC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后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它的功能是临床病理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呼吸肌(尤其是隔肌)功能不全,是导致呼吸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广大肺科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在COPD康复治疗过程中,设法改善膈肌功能现就有关方面内容加以介绍。 1 膈肌的生理作用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它是完成呼吸泵的主要动力来源,它的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呼吸功能。膈肌是块膜状肌肉,受膈神经支配,呈幕状,附着于胸廓的下界,使胸  相似文献   

15.
体外膈肌起搏器(简称EDP)是应用体表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收缩,起增强通气作用的医疗仪器。本文报道该装置抢救肺心病并发Ⅱ型呼衰的患者15例。一、材料与方法 (一) 病例选择:1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3例,女2例。体检、胸片、心电图、肺通气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均符合1978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确定的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基础肺功能为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COPD的治疗上做了多方面尝试,其中康复治疗为提高COPD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收到了传统治疗所达不到的效果,明显提高了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体外瞩肌起搏是通过电刺激隔神经,提高隔肌的活动度,达到改善肺通气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病人28例,男门例,女11例,年龄60~76岁,经肺功、胸部X线,结合病史,诊断为COPD,并排除其它心肺疾病及代谢性疾病。1.2仪器方法采用体外隔肌起搏器一I型(EDP-I),输出脉冲强度为20~140V,其…  相似文献   

17.
高频喷射通气(HFJV),不但可显著提高PaO2而且能够降低PaCO2,防止二氧化碳的潴留。通过观察29例COPD病人HFJV治疗前后血气的变化,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4~72岁,平均58岁,其中慢支并阻塞性肺气肿18例,合并肺心病11例,合并肺性脑病10例。 1.2 仪器 高频通气频率80~100次/分,驱动压力0.8kg/cm2,呼吸比值2:1,对于轻、中度患者应用鼻前庭鼻塞给氧,重度患者用吸氧导管插入鼻腔深部,然后调节高频呼吸机行高频通气,在有叹息功能的长时间高…  相似文献   

18.
体外膈肌起搏加高频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30例太原钢铁公司尖草坪医院(030003)侯若琦我们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加高频通气,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比单用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Ⅱ型呼吸衰竭,通过血气观察比较,效果显著,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张帆  曹晓伟  邓丹阳  王瑜玲  张湘华 《河北医药》2012,34(16):2479-24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1].氧疗可以防止动脉血氧的急剧变化,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通气血流比,减少分流,和改善膈肌运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2-4].在患者改为仰卧位后,这种改善作用仍持续存在,且随着俯卧位治疗次数的增加而越加明显[5].本研究主要观察,在氧疗时辅以俯卧位,对改善COPD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氧合作用,为COPD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AECOPD序贯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9例,1例退出);B组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在T1~T5时监测PCT、CRP、IL-6、TNF-α;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结果 T2~T5时,B组的CRP、PCT、IL-6、TNF-α较A组改善更优(P<0.05或P<0.01);T3~T5时,B组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增厚率较A组改善更优(P<0.05或P<0.01);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均少于A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AECOPD序贯通气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保护膈肌功能,减少谵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