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瘤是动脉管腔局限扩大形成的病理性结构 ,是引起自发性出血的病因之一。其中脑动脉瘤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 ,脑动脉瘤治疗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理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对动脉瘤的病因尚缺乏统一认识 ,限制了临床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揭示动脉瘤的发生机理 ,但如何设计和制作稳定、可靠、重复性强且与人体动脉瘤生理特性相一致的动脉瘤模型是开展此类研究的基础、难点和关键 ,现就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动脉瘤的建立1.1 机械性方法RamashLSahjpau…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猪胰弹性酶快速诱导建立兔囊状动脉瘤模型的形态学改变和早期病理学变化,探讨动脉瘤的创伤修复机制,为动脉瘤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方法:应用猪胰弹性酶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建立动脉瘤模型,3 d、7 d、21 d灌注取出动脉瘤组织,采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脑血管造影技术研究该模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动脉瘤顶部均有红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消失,瘤壁完全缺失弹力层,载瘤动脉的弹力层在动脉瘤颈部突然消失,动脉瘤内膜逐渐增生,但仍缺乏弹力层,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内膜VonWillebrand因子(vWF)染色阴性。对照组动物均形成动脉残端,动脉残腔内无或少量血栓,血管壁结构完整。造影显示21 d动脉瘤长径(6.40±1.62)mm,宽径(4.41±1.15)mm,瘤颈宽(5.30±2.51)mm,载瘤动脉直径(3.99±1.59)mm。结论:通过简单外科手术方法结合弹力酶消化局部血管壁,可以建立病理学和形态学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早期存在一定的自身修复机制,内膜逐渐增生,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为主,未见弹力纤维和内皮细胞增生修复。  相似文献   

3.
王嵘  王硕  赵元立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7,29(12):705-708
目的 深入了解动脉瘤壁的病理结构,分析颅内囊性动脉瘤壁弹性胶原网架结构(elastic-collagen network of intracranial saccular aneurysmal wall,ECN)的病理性变化及稳定性差异.方法 对34例散发颅内囊性动脉瘤标本(破裂动脉瘤组21例,未破裂动脉瘤组13例)和11例正常颅脑肌性动脉(对照组)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Confocal)方法,观察各组标本中胶原成分、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的分布.结果 破裂动脉瘤壁及未破裂动脉瘤壁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的形态及分布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将颅内动脉壁中贯穿全层的网架支撑结构定义为颅内动脉壁的弹性胶原网架结构,并分为内层ECN及外层ECN,而破裂动脉瘤壁与未破裂动脉瘤壁中各层ECN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此差异对动脉瘤的形成及破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弹力酶诱发动脉瘤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猪胰弹性蛋白酶腐蚀动脉壁结构,建立动脉瘤模型,以期获得形态和病理均与临床颅内动脉瘤相似的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将猪胰弹性蛋白酶处理过的兔一侧颈动脉段移植到对侧正常动脉侧壁形态动脉瘤模型。在2周-1个月内对动脉瘤模型进行复查,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酶处理的动脉段形成的动脉瘤模型在1个月内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大,动脉瘤壁呈紫红色,容易破裂,弹力板缺失,只由薄层的结缔组织构成。结论:移植酶处理的动脉段形成的动脉瘤模型手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模型稳定,具有良好的形态和病理特征,有望取代流行的静脉移植动脉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颅内囊性动脉瘤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脑血管和颅内囊性动脉瘤中MMP-2,MMP-9及VEGF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正常脑血管及颅内囊性动脉瘤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观察组MMP-2,MMP-9及VE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动脉瘤壁的中膜层,同时,观察组的内皮细胞变性脱落,胞浆内出现肿胀的线粒体和大小不等的空泡,瘤壁可见形态异常的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MMP-2,MMP-9及VEGF过度表达可能与血管退行性变、颅内囊性动脉瘤瘤体的形成、扩大、破裂有关.在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脑囊性动脉瘤基质重塑及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动脉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MMPs与抑制因子(TIMPs)的表达与分布特点.结果MMPs和TIMPs在正常脑动脉壁表达阴性,而在动脉瘤壁中表达异常增高;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破裂动脉瘤壁中这种异常有"灶性"表达的趋势.结论MMPs造成的胶原过度降解是脑囊性动脉瘤壁中基质重塑的主要特点,并可能最终导致动脉瘤的破裂.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大约在2.3%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3;多发性动脉瘤所占的比率至少达20%。50%以上的动脉瘤在病人死亡时尚未发生过破裂;未破裂动脉瘤每年破裂出血的危险为1.9%。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10月 ,我们采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囊性动脉瘤 1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3例 ,女性 9例 ,年龄 3 0~ 62岁 ,平均年龄 4 5 .5岁。急性期栓塞治疗 3例 ,其余 9例均在动脉瘤出血 7天后栓塞治疗。1.2 影像学资料  12例经DSA检查 ,均为囊性动脉瘤 ,均在前循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7个 ,前交通动脉瘤 3个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3个 ,其中 1例为 2个多发动脉瘤。动脉瘤腔最小 3× 5mm ,最大 8× 15mm ,动脉瘤颈…  相似文献   

9.
刘翼  游潮 《西部医学》2009,21(11):1984-1986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一旦破裂出血,致死率、致残率极高。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破裂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了,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综述全面介绍了目前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颅内囊性动脉瘤壁Ⅰ、Ⅲ型胶原分布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嵘  齐巍  赵继宗  王硕 《北京医学》2003,25(5):291-293
目的 通过对颅内囊性动脉瘤壁Ⅰ、Ⅲ型胶原形态学的定性研究,总结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在动脉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3例单发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为实验组,7例无心血管疾病的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常规眦染色、现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法,对两组样本进行实验处理及观察。结果 实验组样本中Ⅰ型胶原在动脉瘤壁分布广泛,在中膜中外层及外膜区域更为明显;对照组样本Ⅰ型胶原位于中膜中外层及外膜区域。实验组Ⅲ型胶原分布少于Ⅰ型胶原,主要分布在动脉瘤壁中膜中层;对照组Ⅲ型胶原主要位于动脉壁中膜中外层。结论 在动脉瘤壁中Ⅰ、Ⅲ型胶原分布与正常颅内动脉壁存在差异,提示颅内囊性动脉瘤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动脉瘤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中免疫炎性反应的表达与分布特点 ,以研究免疫炎性细胞在颅内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 ,及其与动脉瘤基质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动脉瘤壁中普遍存在以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炎性反应 ;破裂动脉瘤瘤壁中这种免疫炎性反应有“灶性”表达的趋势。提示 :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中基质重塑的实质是一种免疫炎性反应 ,免疫炎性细胞可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胶原等基质蛋白的过度降解 ,削弱动脉瘤瘤壁并可能最终导致动脉瘤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主动脉直径扩张达到正常直径1.5倍以上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明确适应证为腹主动脉瘤的药物出现。本文主要从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腹主动脉瘤疾病的病理特征、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及腹主动脉瘤临床前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这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腹主动脉瘤,为寻找有效的潜在的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靶点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放疗后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模型.方法 选用12只新西兰兔,使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兔下颌骨,每次5.4 Gy,隔日1次,共5次,3月后行牵张成骨.5 d间歇期后开始牵引,每日2次,每次0.5 mm,连续牵引10 d.牵张结束后的0 d、4周、8周分别行下颌骨X线片及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并取牵张区组织行组织学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对大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结扎左颈总动脉 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B组电凝两侧肾动脉后支 1%的盐水。12周后取大鼠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ACA-OA)的分叉处用光镜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脑动脉瘤。结果:A组20只大鼠共有12只右侧ACA-OA分叉处出现动脉瘤样改变,B组15只大鼠ACA-OA分叉处均未见有动脉瘤样改变。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是诱导大鼠脑动脉瘤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 ,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 1 5cm骨段 (包括骨膜 ) ,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 ,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 ,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 ,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 ,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 ,符合骨不连的要求 ,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m球囊剥脱血管内皮 ,抽出球囊后监测股动脉压力变化。球囊损伤前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部分动物在血栓形成前后行股动脉造影。最后取受损节段血管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兔右侧股动脉缩窄 90 %时 ,其收缩压、脉压显著下降 ;进一步缩窄达 10 0 %时 ,脉压降为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也显著下降。②右侧股动脉收缩压、脉压在球囊损伤后 5min即显著下降 ;至损伤后 90min ,脉压降至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亦显著下降。③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检查均证实球囊损伤后股动脉血栓形成 ,管腔完全闭塞。④球囊损伤后 2h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结论 :球囊损伤可制成稳定、可靠的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这在进行各种溶栓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脉冲电离子治疗口腔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采用动物口腔粘膜溃疡模型作为实验对象。方法 用不同脉宽即50Hz,100Hz,150Hz的电离子脉冲治疗口腔溃疡。结果 经过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50Hz,100Hz输出量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50Hz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采用50Hz脉冲治疗口腔溃疡即有效,而100Hz和150Hz对溃疡烧灼深度都较深,所以不宜采用,50Hz已达到溃疡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兔血管再狭窄的简单模型方法.方法总计67只新西兰兔接受了经股动脉途径行球囊损伤腹主动脉术,术后4周处死兔,观察血管再狭窄模型制作情况.结果所有兔均完成了手术,59只存活至实验结束,平均手术时间(26±7)min,成功造成兔血管再狭窄模型,平均相关狭窄达(63.3±6.4)%.结论本方法成功建立了兔血管再狭窄实验模型,手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存活率高,模型稳定,重复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婷  吴静  何艳花  侯光辉  陈剑  徐锦堂 《广东医学》2012,33(8):1082-1083
目的探索一种制备单核细胞百分率增多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在新西兰兔腹部植入异物,按照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在腹部植入异物手术干预前后兔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植入异物手术干预前后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部植入异物的方法制备单核细胞增多的动物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能有效达到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