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s,VEGFR)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血管生成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目前广泛认为VEGFR与VEGF有高度亲和力,是VEGF发挥生理活性的介导物质,故而就VEGF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VEGF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生理情况下,VEGF对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强刺激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在体内实验中,它可改变内皮细胞表达方式,促进纤维蛋白酶和间质胶原酶的表达,直接诱导…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增殖和迁移必不可少的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作为影响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因子,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已证实VEGFR是肾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肝细胞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临床应用的14个VEGFR抑制剂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VEGFR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icrobubble,MB)在评价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MBv),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GL261胶质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克隆抗体的MBv,造影结果表明MBv较MBc能更好地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边界。结论: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应用MBv可较好地实现术中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更好地辅助术中超声导航。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螺旋CT增强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表达及其与螺旋CT(SCT)增强表现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9例共4 1个HCC病灶 ,观察其SCT表现和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CC中VEGF、VEGFR 1/Flt 1和VEGFR 2 /KDR/Flk 1蛋白的表达 ,并与SCT增强表现和特征对照。结果 VEGF、Flt 1、KDR/Flk 1阳性率分别为 6 1.0 %、6 8.3%和 70 .7% ;在侵袭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和KDR/Flk 1的表达均高于侵袭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VEGF和KDR/Flk 1的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类型之间无相关性。Flt 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 检验提示VEGF表达与KDR/Flk 1表达相关 (P <0 .0 0 1) ,而未显示VEGF表达与Flt 1表达、KDR/Flk 1表达与Flt 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通过结合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 1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因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且可通过SCT增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推测VEGF及其受体KDR/Flk 1和Flt 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依耐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为作用机制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基础及临床实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效应(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安全性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接受放射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说明:(1)各种不同的肿瘤组织在放疗后均表现为VEGF水平上调。(2)肿瘤的高VEGF表达,提示该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示着疗效不佳。因此,通过拮抗VEGF表达,可以增强放疗疗效。测定VEGF含量可以评估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并据此对肿瘤进行分类,用于制定个性化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杜滂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2002,17(6):542-545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肝癌模型中肝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及Flt-1的异常表达,探讨肝癌复发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裸鼠25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其余20只原位种植人肝癌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作血管造影,取标本切片行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ti-VEGF,anti-KDR及anti-Flt-1的表达。结果:血管造影显示种植后2周组肝脏血管开始有增生及扭曲,3周及4周组血管改变更加明显,各组成瘤率均为100%,光镜下1周组可见瘤细胞散在肝血窦周围,2周组瘤组织聚集成团,3周组,4周组瘤细胞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瘤周浸润,瘤细胞团内可见坏死,1周组瘤细胞VEGF表达成弱阳性,2周组VEGF表达成阳性,3周组及4周组VEGF表达强阳性;正常对照组于种植后1周组肿瘤细胞与周围肝细胞VEGFR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种植后2周、3周、4周肿瘤新生儿血管VEGFR表达逐渐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着色明显强于瘤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亦可见VEGFR染以。结论:多血供的肝癌结节VEGF及其受体表达较强,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密切相关,VEGF首先来源于旁分泌,在后期肿瘤自分泌是VEGF高表达的重要来源,这可能是肝癌阻断血供后,癌灶能存活,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血管生成被各种蛋白分子调控,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β3整合素、细胞外基质蛋白、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等。它们已成为肿瘤血管生成分子影像及靶向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分子靶点。研究并利用这些蛋白分子准确无创地评估肿瘤新生血管及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成像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VEGF与肿瘤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接受放射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回顾近年来的献说明:(1)各种不同的肿瘤组织在放疗后均表现为VEGF水平上调。(2)肿瘤的高VEGF表达,提示该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示着疗效不佳。因此,通过拮抗VEGF表达,可以增强放疗疗效。测定VEGF含量可以评估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并据此对肿瘤进行分类,用于制定个性化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子探针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理化性状,以及对体外大肠癌细胞的靶向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构建抗体分子探针,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MR扫描仪检测抗体对比剂的生化及磁学特性.将抗体分子探针与人结肠癌SW620细胞在37℃分别孵育30、60、90 min后进行MR扫描,并进行普鲁士蓝染色验证,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以最佳孵育时间为标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检测抗体对比剂的靶向增强作用.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VEGF分子探针被成功构建并分离,抗体分子探针的弛豫率为0.0426×10~6 mol/s.免疫细胞荧光及普鲁士蓝染色法证实抗体分子探针可以与高表达VEGF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结合.MRI证明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30、60、90 min后T_2信号强度分别为392±7、91±8、264±10,与孵育前(679±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5.489,P<0.01),在孵育60 min后T_2WI及T_2~* WI信号强度值降低最明显.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对照实验表明,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组与干细胞组T_2信号强度分别为82±7和6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7,P<0.05),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组T_2WI及T_2~* WI信号强度显著降低.单纯对比剂孵育大肠癌细胞组与干细胞组比较T_2信号强度分别为419±59和4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05).结论 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VEGF分子探针已将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发展到受体水平,为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与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观察在荷瘤大鼠脑内原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所有大鼠均在立体定向导引下右尾状核区接种含C6胶质瘤细胞 1× 10 6的Hank液 (2 0 μl)。实验Ⅰ和Ⅱ组在细胞接种后的 1和 2周各原位注射 1次 ,共 2次 ,每次实验Ⅰ组为 10 0 0 μmol/L、实验Ⅱ组为2 0 0 0 μmol/L的VEGF反义寡苷核酸。对照组仅在接种后第 1和 2周原位注射 2 0 μl的Hank液。第 3周时处死所有大鼠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标本做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的表达和血管密度 (MVD) ;原位杂交观察VEGF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 ,实验组大鼠有较好的生存状态 ,而对照组在实验 2周时开始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至 3周时大鼠大多处于濒危状态 ;成瘤抑制率实验Ⅰ组为 91 5 % ,实验Ⅱ组为 10 0 % ;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mRNA、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研究表明 ,原位使用VEGF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荷瘤大鼠颅内胶质瘤能取得很好的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GEF)的表达及意义;同时观测胶质瘤组织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胶质瘤组织中VGEF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瘤体组织行CD34-PAS双染色,观察肿瘤血管形态。结果 58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VGE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19、14/21和9/12。Ⅰ、Ⅱ级与 Ⅲ、 Ⅳ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在部分双重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血管生成拟态图像。结论 在胶质瘤组织中存在VGEF高表达现象及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并与胶质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FIk和FIt是内皮细胞介导血管生成的强启动子,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至关重要.光动力学疗法(PDT)已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治疗.用PDT治疗固体恶性肿瘤涉及到系统给药后,光敏剂富集在肿瘤部位后受光激发,光敏剂在肿瘤组织内的定位和光照产生活性氧物种(ROS)使之能杀伤肿瘤部位,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临床对PDT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表明能引起胶质瘤坏死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PD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没有很好的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高原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ACC和低氧适应者血浆VEGF水平 ;结果 :HACC组较平原适应组VEGF水平升高 ,HACC组血浆VEGF为 44 .1 0 pg/ml± 2 7.95 8pg/ml,高原适应组为 2 5 .5 pg/ml± 2 .1 73 pg/ml(P <0 .0 5 ) ;结论 :VEGF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细胞增多有关 ,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可减少HA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血管成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改变与瘤周水肿MRI的关系及肿瘤增殖能力对血管成分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9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以及12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得到的正常脑组织检测了VEGF、mRNA表达水平.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WVD)并与星形胶质细胞瘤MRI、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达65.3%,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HUVEC及3株胶质瘤细胞表达水平亦较高,而正常脑组织表达水平及表达率较低.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胶质瘤级别之间有等级相关性,VEGF、mRNA的表达同MVD呈正相关.同样,采用MRI评分方法,随着病理级别增加,MRI分值亦随之增加(P<0.01~0.001).增强形态(CE-HET)、瘤周水肿、增强程度(CE-D)已被证明与病理级别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经多元线性偏回归分析p<0.001.结论VEGF的高表达同MVD对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微血管成分改变对MRI增强程度、瘤周水肿、信号不均匀、增强形态有明显影响,血管丰富、病理级别高的肿瘤易伴瘤周水肿,而MRI强化明显,表明肿瘤增殖能力,血管生成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肺癌的持续生长、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调控因子.因此,通过对其表达、活性及效应等方面进行有效抑制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是近年来抗肺癌治疗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同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向的放射性核素显像,不仅可以显示肺癌的血管生成,而且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正确分期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的主要特征,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通过标记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多肽、激酶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形成高亲和力的分子探针,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从而显示包括整合素、VEGF/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特征性血管生成因子,可从分子水平对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靶向治疗疗效进行无创性检测.笔者就肿瘤血管生成PET影像学检测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螺旋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食管癌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食管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2%(31/50),阴性表达率为38%(19/50),MV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BV及PS值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MTT值与MVD无相关性(P>0.05);PS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BF、BV及MTT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