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600例。根据就诊的住院号奇偶性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804例、对照组796例。两组产妇围手术期均采用刮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10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9.39、6.80,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2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51,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6月119例剖宫产的产妇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宝丰分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6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9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梁美萍  胡秀英  袁远程  曾秀芳 《吉林医学》2009,30(14):1404-14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系统中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未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行剖宫产分娩的72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401例和对照组321例,对照组产妇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产妇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DVT形成,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付玲 《中外医疗》2013,32(14):161-1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剖宫产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妇共25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栓塞、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3%、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7.1%(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1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92.00%(46/50)(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徐晶 《中外医疗》2021,40(1):140-142,158
目的 总结并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该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展开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9年9月间144例产妇为研究样本,参考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加强LE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9.
李俊荣 《中外医疗》2013,32(9):134+136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输入白蛋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提高骨科手术预后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秀梅  侯娜 《吉林医学》2014,(12):2648-264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43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护理分析,总结预防方法及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临床治愈,5例失访。结论:对剖宫产患者早期合理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孕妇妊娠期及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妊娠期DVT发病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DVT在产褥期虽然发生较少,但较非孕期增加6倍,而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产后DVT的风险[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DVT,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我们为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9.2%,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2.6%。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以6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P<0.05).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较...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cxtre 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近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骨科下肢手术及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病率达30%~50%。发病后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治疗难度,一旦栓子脱落容易形成肺栓塞(PTE),危及病人生命。为寻求降低DVT发病率的最佳途径,我们对2005年6月~200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下肢手术及妇科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分组观察、统计DVT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谢朝凤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63-16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08年3月-2012年11月于我科行剖宫产而出现DVT的6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护理组,分别给予围生期常规护理、预防性干预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组在下肢肿胀及疼痛、DVT、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护理对剖宫产术后DVT的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时小燕 《基层医学论坛》2021,(18):2553-2554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1月彭泽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围生期护理干预,对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  相似文献   

17.
宋晓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78-397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等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剖宫产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流到达全身,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在DVT形成之前进行主动预防。2006年3月起我院对剖宫产患者采用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26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38例,按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1342例,在常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1周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6例(0.45%),肺栓塞1例(0.075%),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1.64%),下肢肿胀、疼痛17例(1.27%),肺栓塞8例(0.60%),两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