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和幕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作者分析了1995年3月~2002年6月收集的颅内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着重探讨其CT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室管膜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行CT检查。结果:病灶14洌发生于第四脑室,1例发生于第三,四和侧脑室,5例发生于脑实质内,多数肿瘤以广基与脑室内表面相连。20例肿瘤均为实质性,其中4例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坏死囊变。4例肿瘤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多数病例由于肿瘤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发生脑积水。结论: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于四脑室者居多,也可发生于其余脑室或脑实质内。CT平扫多为等或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实质内有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多数可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相似文献   

3.
颅内黑色素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病程短,易误诊,治疗困难。现报道一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以突发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21h入院。体检:血压128/90mmHg,心率8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右侧肢体触觉下降。既往银屑病史25年。  相似文献   

4.
颅内脂肪瘤比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37%,本文回顾分析16例颅内脂肪瘤的头颅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颅内室管膜下瘤的MR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经病理追踪证实为颅内室管膜下瘤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同一MR影像扫描条件,取患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患者的实际影像临床表现,观察颅内室管膜下瘤的影像特征。结果:病灶结构之中当属椭圆形结构最为多见,而第四脑室的肿瘤位最为常见,最平均最小瘤体直径测量结果为1.1 cm,平均最大瘤体直径测量结果为2.3 cm。MR平扫影像结果提示:实性部分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FLAIR呈等信号,而瘤内小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明显低信号。同时MR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无明显强化或少数病例轻度强化。结论:颅内室管膜下瘤在MR影像诊断中有着相应的特征性表现,临床中加强对MR影响特征的观察,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精确有效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颅内转移瘤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总结1994年5月至1998年6月14例颅内转移瘤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的病例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0~65岁。原发灶以肺癌最多,占7例,肾癌3例,肝癌2例,乳腺癌1例,1例没找到原发病灶。所有病例原发癌征像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子彪  杨开勇 《华西医学》2004,19(2):278-279
目的:探讨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对38例脑膜瘤的CT、MRI、DSA表现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5例(近92%)脑膜瘤在术前作出的定性诊断准确,增作DSA的3例脑膜瘤更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CT、MRI、DSA综合检查不仅使脑膜瘤能作出定性诊断,而且能为手术提供最佳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及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完全实性型3例,边界较清楚,平扫信号与脑灰质相似,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无水肿;(2)部分实性型7例,边界欠清有浅分叶,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呈混杂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瘤周无水肿,瘤内均有出血;(3)大囊型4例,病灶体积较大且呈偏心性生长,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及囊壁类似于脑灰质,增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均有水肿;(4)完全实性型及大囊型病理结果均为WHO Ⅱ级,部分实性型均为WHO Ⅲ级.结论: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常表现为完全实性、部分实性及大囊性3种类型,且具有较特异性MRI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病理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脑室肿瘤的定位与定性准确率。方法:采用Elscient 2400 CT机、Shimazr 500 CT机、Resonex 0.38T和Gesignal 1.5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测得中央性神经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和胶样囊肿等26例。结论:根据脑室肿瘤的CT与MRI影像学显示,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脑室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资料(16例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50岁),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与脑室关系、水肿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12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2例呈囊实性,4例呈实性;16例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体积多较大,周围水肿不明显;8例肿瘤内可见钙化。CT扫描呈不均匀混杂密度,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病灶呈显著多环样不规则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将间变性室管膜瘤MRI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要 男,28岁。因间断性头痛阵发性发作2a余,左侧肢体障碍0.5a,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近1个月加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右侧额叶见一巨大肿块影,边界清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内混有长T2信号,肿块与顶部脑膜及大脑镰关系密切,周围脑组织及右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明显左移,瘤周末见明显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将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颅内额、顶、枕区域脑凸而16例,蝶骨嵴8例,嗅沟4例,鞍区2例。其中表现肿瘤包膜完整者11例,瘤周水肿27例,硬膜“尾”征9例,瘤内钙化3例,血管流空信号5例,均匀强化20例。结论:MRI对脑膜瘤定位有很大价值.综合考虑各种MRI征象,可以提示为棚应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3.
平片椎弓根征—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多见于脊柱转移瘤,曾被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早期X线表现,有早期诊断意义。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脊椎转移瘤集中侵犯椎体,椎弓根破坏均发生在椎体破坏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脊椎转移瘤的椎弓根征重新认识。本研究在通过对脊椎转移瘤椎弓根平片、MRI表现对照分析,阐明平片椎弓根的实质和意义,探讨对脊椎转移瘤MRI诊断有益的征象。  相似文献   

14.
孕妇25岁,孕40周。外院B超发现“胎儿颅内异常回声”,超声榆查:胎头位于左下腹部,双顶径10.2c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向左侧偏移。右侧脑半球内可见大小5.8cm×5.1cm的类圆形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同声均匀,未见液化及钙化回声(图1)。胎儿脊椎、四肢骨未见异常。胎盘位于前壁,厚度2.8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例,最终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7岁,其中 < 10岁的患者7例, > 50岁的患者7例,呈两极分布;主要收集病例的颅脑MSCT平扫、MRI的T1WI、T2WI、FLAIR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幕上16例,幕下1例;形态分2型,囊实性11例,实质性6例。囊实性肿瘤形状多不规则,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比例差别较大,肿瘤边界不清或欠清,瘤周水肿较轻;实质性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多伴有轻或中度瘤周水肿。MSCT平扫示囊实性肿瘤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主要呈等或稍高密度,而囊实性肿瘤囊性成分呈脑脊液样密度改变;MRI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于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囊实性肿瘤的实性成分及实质性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肿瘤的囊壁明显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S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病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卵巢室管膜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卵巢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伴有卵巢单纯性囊肿的室管膜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卵巢室管膜瘤的组织学改变相似中枢神经系统的室管膜瘤。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GFAP及S-100阳性。结论 卵巢室管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瘤及颗粒细胞瘤鉴别。本瘤一般生长较缓慢,偶尔可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7.
室管膜瘤31例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沟作为细胞学诊断室管膜瘤的意义。方法:观察31例经组织学证实为室管膜瘤的术中冷冻切片的组织细胞印片,统计每例室管膜瘤菊形团、血管周假菊形团、核沟的出现频率。结果:有室管膜瘤菊形团者占77.4%(24/31),血管周假菊形团为35.5%(11/31),核沟为74.2%(23/31)。结论:核沟可能是除室管膜瘤菊形团、周假菊形团外又一诊断室管膜瘤的细胞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清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6例,MR6例。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特点是(1)多囊性(11例);(2)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3例);(3)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11例);(4)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2例);(5)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10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明确病灶范围MR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19.
陈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57-2257
选取我院146例通过手术病理确定为脑膜瘤的患者,实施MRI与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信息,将影像结果和手术病理比较分析。140例患者单发,4例多发,2例发生脊膜瘤。发生疾病位置:42例矢状窦旁,36例大脑镰旁,30例鞍区,26例蝶骨嵴脑膜瘤,8例小脑幕,4例桥小脑角位置。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46例为脑膜上皮型,30例为移行型(混合型),20例为砂粒型,16例为纤维型,16例为微囊型,6例患为分泌型,血管型患者、透明细胞型患者、脊索型患者各有2例,化生型患者、淋巴细胞丰富型患者以及恶性脑膜瘤患者各有2例。MRI和CT检测颅内脑膜瘤病症效果较为明显,具有较重要诊断价值,增强性平扫可以增加非典型性脑膜瘤疾病的诊断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室管膜下瘤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观察平扫及增强MRI表现。结果 8例均为单发室管膜下瘤,病灶位于右侧侧脑室(RLV)前部近室间孔区5例、左侧侧脑室前部近室间孔区域2例、RLV颞角1例;4例呈规则卵圆形、4例为边缘呈分叶状的类圆形,边界均清晰,最大径21~47 mm,平均33 mm; MRI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低信号,病灶内部均可见散在分布微囊;2例伴脑积水;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2例呈局灶性轻度强化、3例“花心样”明显强化。结论 室管膜下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