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削痂(伤后24h内)对深Ⅱ度烧伤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将伤后24h内进行削痂手术的2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伤后4~6天行削痂术的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休克期静脉补液量及尿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伤后前3天,两组患者血浆补液量、平衡液补液量以及尿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2.4±4.6)天,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8.6±5.4)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休克征象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发生率为21.4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削痂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 ,女 7例 ,年龄 17~ 6 2岁 ,烧伤总面积 1%~ 95 %TBSA ,头皮部烧伤均为深Ⅱ度 ,致伤原因为火焰、热液和化学烧伤。手术方法 :伤后 1~ 5d行头皮部早期削痂术。术前剃净患者头发 ,全身麻醉。取仰卧位 ,头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内含 1∶2 0 0 0 0 0肾上腺素溶液 ,用量宜多 ,以增加局部组织内压力 ,压迫止血。用滚轴刀沿头皮真皮层削除坏死组织。创面经洗必泰、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后 ,用油纱布覆盖 ,贴敷宜紧密 ,并以多层敷料加压包扎。术后 2d揭去外层敷料 ,仅余一层油纱布 ,行半暴露疗法。防止局部长期受压 ,经常变换头…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 Aquacel-Ag亲水性敷料覆盖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后创面,创面愈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且既往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等基础病的烧伤患者58例,烧伤深度和面积判定均由本科室2名烧伤专科副主任医师根据“三度四分法”得出一致结论确定。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 相似文献
4.
早期磨痂手术在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15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3例 ,女 6例 ,年龄 12~ 48岁 ,烧伤总面积 5 %~ 90 %。其中火焰烧伤 48例 ,浓硫酸烧伤 3例 ,矿井下粉尘燃爆伤 2 3例 ,其他原因烧伤 5例。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清创、抗休克治疗。中小面积烧伤者 ,清创和磨痂手术同时进行 ,大面积烧伤者 ,磨痂手术时间为伤后 2 4~ 48h。手术在全身麻醉下以质量浓度为 2 0 g/L的碘伏消毒创面 ,铺无菌巾 ,用金属丝球对创面进行有序磨擦至创面出现出血点或泛红为止 ,然后用等渗盐水清洗创面。由于上眼睑皮肤较薄 ,磨痂时应注意防止过深。如果磨痂手术因种种原因在受伤 3d后…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磨削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削术是应用各种快速旋转的工具如金属丝刷、钻石钻或锯齿轮等刨平或擦平皮肤 ,通过去除表皮和浅层真皮治疗各种皮肤疾病[1] 。 1 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4月 ,我科采用早期创面磨削术处理深 度烧伤创面 62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80例中 ,男 60例、女 2 0例 ,年龄 1 2~ 48岁 ,平均 ( 2 8.7± 1 0 .4)岁。烧伤面积平均 ( 30 .5± 2 5 .4) % ,深 度面积最小 5 % ,最大 64% ,平均 ( 2 0 .7±1 8.7) % ;有 度创面 8例 ,面积 1 %~ 5 %。观察组(磨削组 ) 62例 ,对照组 (削痂组 ) 1 8例。两组性别、年龄、烧伤面… 相似文献
10.
削刮术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16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面部为身体暴露部位,易被烧伤[1],以往对于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多采取暴露疗法,而面部创面常因五官分泌物使其潮湿软化,易被感染,造成创面愈合延迟而遗留疤痕。因器械原因或五官位置而使削痂术在面部较难实施。我科自1998年4月~1999年8月采用削刮术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本组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共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1~37岁。15例为火焰烧伤,1例为硫酸烧伤,均不伴有吸入性损伤。2.手术方法:(1)手术时期:16例患者均在伤后72h内施行手术。(2)麻醉方式:均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3)主… 相似文献
11.
12.
休克早期微创性磨擦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新手术方法。 方法 将 5 5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微创性磨擦组 (30例 ) ,B组为削痂组 (2 5例 )。A组首次手术时间为伤后 (12 .3± 10 .7)h ,B组为 (4 7.2± 11.5 )h。以患者的尿量、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作为主要监测指标。结果 A组患者一次性磨擦面积为 (6 5 .5± 19.4 ) %TBSA ,B组一次性削痂面积为(6 4 .8± 18.7) %TBSA。术中、术后各项监测指标均较平稳 ,与条件相似的B组比较 ,A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 2 0d ,较B组缩短 10d左右 ;内脏并发症及菌血症发生率低 (A组 2 6 .7% ,B组 72 0 % ) ;平均住院费用下降 ,愈合后创面瘢痕明显减轻。 结论 休克早期 ,采用微创性磨擦的方法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 ,具有操作简便、损伤轻、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等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处理创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钢丝球磨削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往治疗深Ⅱ度烧伤主要采用药物溶痂、干燥结痂或早期削痂植皮。近年来笔者采用钢丝球磨削术加喷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 7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取得良好疗效。方法 :清洁钢丝球浸泡于器械消毒液中 30min或戊二醛液中 15min,使用前用等渗盐水冲洗。在基础麻醉或分离麻醉后 ,用消毒钢丝球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上反复磨擦 (图1) ,若钢丝球上沾有粘滑的烧伤腐皮 ,用 5 %碳酸氢钠加等渗盐水刷洗。磨擦至去除坏死组织 ,创面呈粉红色、有点状出血、压之褪色又很快泛红为止。如有干硬痂皮可应用滚轴刀削去表层硬痂后 ,磨擦基底部残余坏…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加速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对猪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小白家猪6只,用控温控压仪在其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深Ⅱ度创面,随机分为4组,每6个创面为1组,即等渗盐水对照组,NGF1、2.5、5μg/ml治疗组。治疗后3、5、9d进行组织学检查、羟脯氨酸测定、细胞DNA周期分析及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上皮增生活跃且上皮化较对照组提前;治疗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有一个先下降后升高的过程,尤其在第5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细胞DNA周期分析表明,治疗组在S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结论 局部应用NGF能促进烧伤深Ⅱ度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 2 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 2 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 ;14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 4~ 6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 ,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组明显不同(P <0 .0 5~ 0 .0 1) ;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组短 (P <0 .0 1)。 结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 4h内削痂是安全的 ,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进一步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以下称烧伤 ) ,创面分别外用rhEGF、肝素加rhEGF及等渗盐水。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创面后的愈合时间 ,测定创面愈合率、创面含水量、羟脯氨酸 (OHP)含量及Ⅰ /Ⅲ型胶原比例 ,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外用rhEGF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2d,增加创面OHP含量 (P <0.0 5),降低Ⅰ /Ⅲ型胶原比例 (P <0.0 5),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加速细胞DNA复制 (P <0.0 5 )。加用肝素后可使创面愈合时间进一步缩短 2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伤后第 7天用药各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 结论 外用rhEGF能明显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加用肝素后效果更加显著 ,但早期使用rhEGF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20.
提高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水平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深Ⅱ度烧伤伤及皮肤真皮网状层。由于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度不同,同等热力造成的烧伤程度深浅不一,深Ⅱ度创面可能部分接近浅Ⅱ度、部分临界Ⅲ度。偏浅的深Ⅱ度创面大多可自行愈合,而临界Ⅲ度的创面则需手术植皮才能愈合。目前临床上对烧伤深度的判断多较主观,加之烧伤部位、年龄、致伤原因、早期创面不断变化以及医生自身的经验等因素,在烧伤深度的判断方面容易出现混乱,处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