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治疗眼外伤球内异物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torz公司生产的玻璃体切割仪,常规经平坦部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技术,同时术中根据病情采用环扎、气/液交换,重水、膨胀气体及硅油充填的技术。根据病情大多数采取联合手术术式。结果异物取出成功率100%,术后视力提高76例,78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较传统手术方式的异物取出成功率明显提高,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方法及技术对患眼球内异物取出及视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复杂眼外伤患者70例(70眼)进行该次实验.治疗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35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达到功能治愈的标准,4例患者达到解剖治愈的标准,1例患者未治愈.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经过相应处理得到痊愈.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有很好的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在严重眼外伤患者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10月收治的25例眼内异物经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治疗进行观察。结果:绝大部分患者视力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异物取出,视力不同程序提高,晶状体植入率84%。结论:伤后及时诊断,手术及时,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眼球内异物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球内异物是常见眼外伤之一,大多数病人在伤后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的治疗,而部分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异物长期存留。异物长期存留对眼内组织的持续性刺激,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球内异物存留8年以上的5例病人报告如下。例1.杨某,女,4... 相似文献
6.
7.
8.
9.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病例随访资料齐全的85例,85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功能修复63眼(74.1%),解剖修复14眼(16.4%),失败8眼(9.4%),术前视力与预后:(1)术前视力≥0.02者的功能修复率(100.0%)较术前视力<0.02者(68.5%)高,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2)伤型与预后:功能修复率分别为:穿通伤:73.3%,异物伤:75.0%,钝挫伤:75.9%;破裂伤66.7%,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手术时机与邓在后;功能修复率14d内为71.4%(10/14),15-30d为69.6%(16/23),大于30d为77.1%(37/48),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修复失败主要发生在外伤后超过30d手术者(6/8),(4)术前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VR)与预后:合并有TPVR者的功能修复率(64.3%)较术前无TPVR者的手术后功能修复率(83.7%)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前有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者功能修复率与不伴有玻璃体积血和无外伤性白内障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眼外伤的有效手段,影响伤眼手术预后的因素是:术前视力,手术时机和术前是否合并有TPVR。本组资料末显示伤型,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与预后有关,术中,术后应注意PVR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了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患者在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后,对其进行出院指导的方式、内容及效果。方法:对47例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患者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治疗后,通过口头宣教、书面指导、示范指导、电话随访等指导方法,进行心理指导,卫生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饮食指导,观察、用药指导及复查指导。结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遵医行为较好,随访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此项工作满意率达98%。结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出院后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术眼的恢复程度。家庭、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伸,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护理方法,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术眼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应用眼内镜实施眼外伤前后段联合手术的意义。方法对92例不同情况的眼外伤患者,应用眼内镜实施手术,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睫状突光凝、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脱离复位及辅助检查眼底周边部。结果角膜混浊行眼后段手术的52例中,合并眼内异物者全部摘出;视网膜脱离者眼内填充硅油,视网膜复位。40例继发青光眼患者,行晶状体或(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突光凝,34例眼压控制,术后平均眼压(16.79±3.01)mmHg〔(2.24±0.40)kPa〕,6例眼压失控,再次行睫状体光凝。结论眼内镜下不失时机地对角膜混浊合并眼后段病变及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前后段联合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玻璃体显微手术取出眼内异物及治疗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玻璃体显微手术摘除眼内异物 39例 39眼 ,同时行白内障摘除 17眼 (Ⅰ期人工晶体植入 12眼 ) ,行视网膜复位术 19眼 (硅油填充 10眼、12 %~ 16 ? F8填充 9眼 )。结果 39例眼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摘除 ,随访 6~ 2 1个月 (平均 13 2个月 ) ,视网膜复位 16眼 (84 2 % ) ,脱盲 (视力≥ 0 0 5 )率从术前2 5 6 % (10 / 39)上升至术后 6月的 6 9 2 % (2 7/ 39) (P <0 0 1)。结论 玻璃体显微手术摘除眼内异物准确性高 ,损伤少 ,成功率高 ,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 ,有助于恢复视功能及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6.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3):217-2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手术方法及其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32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中根据眼部情况实施相应的辅助手术,如晶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巩膜外环扎、契内注气和硅油等。对术前和术后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眼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0.05~0.4的由术前3例增加到术后13例,0.5以上的由术前2例增加到术后5例。结论 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不仅能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单眼开放性眼外伤对双眼的影响,为伤眼及对侧眼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提供双侧对比的直接依据。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眼外伤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穿通伤组以右眼颞上10点位为中心距角巩膜缘后1.0mm做与其平行的弧形切口,长约2mm,深达玻璃体腔,切口处造成色素膜嵌顿,色素膜外露部分与切口缘平行,切口不予缝合;异物伤组在此基础上于切口处分别置入玻璃体腔1.0mm×1.5mm大小长方形双面刀片或1.0mm×1.0mm×1.0mm大小石粒一枚。致伤后不予处置,观察眼部表现,四组内再随机均分为四小组,分别于致伤后2、4、6、8周处死。放大镜下摘除双眼眼球,冰冻切片,HE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单纯穿通伤组伤眼在2周时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急性炎症;4周始观察到脉络膜增生肥厚、单核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特点;8周时可见1例眼球萎缩。异物伤组伤眼病理组织学在2周时均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炎症;4周时观察到脉络膜慢性炎症改变的程度较单纯穿通伤组重;6周始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性改变明显;8周时大部分伤眼眼球萎缩。结论:(1)眼内异物存留是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2)单纯穿通伤及球内异物伤合并色素膜嵌顿8周内未见伤眼及对侧眼任何交感性眼炎的典型及非典型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及异物取出术在眼球贯通伤合并后壁出口异物的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眼球贯通伤合并后壁出口异物存留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缝合眼球前部贯通伤的人口,然后一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球后壁异物取出、眼球后部巩膜缝合术,根据视网膜情况行眼内光凝,填充全氟化碳(C3F8)或硅油,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9例异物一次手术摘除成功,2例未取出,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异物取出术是有效治疗眼球贯通伤合并眼球后壁出口异物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角膜穿通伤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近 3年来收住院的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病人 96例 (96只眼 )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72例作联合手术 ,另 2 4例作分期手术。将两组病例术后平均 1 8.5个月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术后 3个月至 3年 (平均 1 8.5个月 )的随访 ,联合手术组术后矫正视力大于 0 .1者 61例 ,占 84.7% ,大于 0 .3者共 49例 ,占 68.1 %。 1 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其他手术的病人 ,其移植片保持透明共 1 1例 ,透明成功率为 91 .7%。分期手术组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 .1及 0 .3者分别为 1 9例及 1 1例 ,分别占 79.2 %及 45 .8%。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①联合手术可使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病人尽快恢复或提高视力 ,缩短了疗程。②联合手术与分期手术比较术后视力无显著性差异 ,鉴于前者具有其他优点 ,故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③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应用 ,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球内异物的摘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