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位 吕细穴为经外奇穴 ,位于足内踝尖正中微凹处。 操作 左痛取左 ,右痛取右 ,一侧不效者可双侧取穴。用 1 3mm毫针垂直进针 ,刺至骨面后手不离针 ,不断捻转行气 ,持续 5 - 1 0 min。行针时患者可感觉足内踝部有酸胀重麻感 ,不少患者自觉有一股热感或胀感自足踝部缓慢向上 ,  相似文献   

2.
纳络法是将时间与络穴结合运用的针灸疗法 ,笔者将此法用治一些痛证的疗效较好 ,现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 取穴 :将十二地支配属十二经脉 ,以经络辨证确定病变所在经脉 ,由此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经脉 ,即手少阴心与足少阳胆、足厥阴肝与手太阳小肠、手太阴肺与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与足少阴肾、足阳明胃与手厥阴心包、足太阴脾与手少阳三焦。依照《内经》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巨刺”原则决定用穴 ,只用络穴。针法 :按常规方法进针 ,得气后紧捏针柄不放 1~ 2 min。以后每隔 5~ 1 0 min行针 1次 ,如为关节疼痛者 ,则要求患者在行针的…  相似文献   

3.
针刺“后然谷穴”治疗足跟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发现,足跟痛的患者都在然谷穴后1.5寸、上开1寸处有1个反应点。只需快速针刺此反应点,不需配其它穴位,即能迅速治愈足跟痛。此反应点被笔者命名为“后然谷”穴。近年来笔者用快速针刺后然谷穴的方法治疗足跟痛8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牙痛为临床常见病,以胃火上冲和阴虚火旺两型多见。笔者采用针刺拔罐疗法治疗牙痛百余例。收效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下齿疼取地仓透颊车,上齿痛取下关,左侧牙痛取右合谷,右痛取左合谷,胃火牙痛加内庭,虚火牙痛加太溪,依病之虚实,分施补泻,留针20分钟(或接电针刺激10分钟),起针后,下关或颊车穴拔火罐,出血少许即可。局部选用地仓、颊车、下关三穴能疏通牙部壅滞之经气,合谷属阳明经穴,其脉入下齿中,有通调齿部经气的作用。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肾虚牙疼取太溪补益肾气,  相似文献   

5.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的常见症状 ,遇冷、热、酸等刺激时可加重 ,笔者运用奇穴吕细穴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1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5~ 63岁 ;病程 2 h~ 8天。其中伴牙齿松动者 2 3例 ,牙龈轻中度肿胀者 9例。对于牙龈严重红肿或已化脓者不列入本组范围。治疗方法吕细穴为经外奇穴 ,位于足内踝尖正中微凹处。用于治疗牙痛时 ,一般左痛取左 ,右痛取右 ,一侧不效者可双侧取穴。用 0 .5寸毫针垂直进针 ,刺至骨面后手不离针 ,不断捻转行气 ,持续 5~1 0 min。行针时患者可感觉足内踝部有酸胀重麻感 ,不少患者自觉…  相似文献   

6.
牙本质过敏     
<正> 治疗方法:用针刺法,上颌牙取下关、颧髎穴,配合谷、曲池穴;下颌牙取下关、颊车、大迎穴,或加地仓穴,配合谷、曲池穴。每隔1~2日针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疗效:治疗13例,5例痊愈,8例好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法 :穴取风池、正营。用 30号 2寸毫针。风池穴针向鼻尖方向进针 1 2寸深 ,行捻转泻法 ,要求针感直达病所或者针感达同侧眉棱骨处。正营穴 :眉毛中点直上入发际2 5寸处取穴 ,向后平刺 1 5寸 ,行捻转泻法。单侧痛取患侧 ,双侧痛取双侧穴。经前或经期头痛发作开始时治疗。每日 1次 ,直到痛止 (经期亦不间断 )。治疗结果 :治疗 10 5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8年 ,全部患者均在经前或经期头痛 ,经期过后痛减。一次治愈 (本次行经头痛消失 ,下月来潮前及经期未发头痛 ,随访半年无复发 ) 80例 ,3次治愈 18例 ,10次治愈 7例 ,有效率 10 0 …  相似文献   

8.
吕佳  海英 《中医研究》2011,24(1):69-70
巨刺法起源于《内经》,《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乃身体一侧有病,取对侧经穴治疗的方法。《针灸大成》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 1 2月采用针刺绝骨穴治疗落枕收到良好的疗效。一般 1~ 2次即可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78例中 ,男 3 7例 ,女 41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60岁 ;病程最短 6小时 ,最长 5天。2 治疗方法取穴 :绝骨穴 (外踝高点上 3寸腓骨后缘 )左病针右 ,右病针左。深 1~ 1 .5寸。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 ,取3 0号 1 .5寸毫针垂直刺入 ,将针柄上下左右大幅度摆动行提插捻转得气后用泻法 ,医者仍右手持针 ,嘱患者向健侧转动颈部 ,再转向患侧 ,幅度由小到大 ,左右转动 1 0~ 2 0次后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若颈…  相似文献   

10.
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子午流注说难》载:“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云:“然骨者……,通于心脾,有龙临深渊之性。”《针灸穴名解》指出:“谷而得然者,犹龙雷之火出于渊也。养生家谓水中有真火,今学者谓地心有真热。观本穴所治,凡肾火衰微所生种种弱症,刺此穴俾以发动内热也。”关于此穴定位,古代医籍有不同的记载。《灵枢·本输》谓:“然骨之下者也”;《针灸甲乙经》载:“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千金要方》载:“在内踝前直下一寸”;《循经考穴编》载:“去照海一寸,赤白肉际,与外侧京骨相对”;《针灸集成》载:“在公孙后一寸”。目前国家标准定位是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临床应用时可在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前下缘凹陷处,公孙后1寸处取本穴。临床操作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取针剌、剌络、火针、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根据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特点以及“荥主身热”的理论,然谷穴能够通络止痛、滋阴降火、温补肾阳,对男女生殖泌尿系统、肾与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足底痛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新 《中国针灸》2000,20(9):569-572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横弓劳损 ,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缩退 ,急性滑囊炎 ,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 ,常波及两踝 ,不能久立或远行 ,局部无明显红肿。足底痛属中医骨痹范畴 ,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 ,肾经气虚 ,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 ,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转、跌扑等外伤 ,致筋脉损伤 ,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近年来 ,文献报道针灸治疗足底痛疗效显著 ,且方法多样 ,现综述如下。1 疗法回顾1 1 体针疗法(1)一般针刺法①近部选穴 :庄氏针刺为主治疗足跟痛 10 0例 ,选用压痛点、昆仑、太溪、仆参、水泉、然谷为主 ,…  相似文献   

12.
例1 鱼腰穴透眶上孔治疗眶上神经痛针刺方法取25mm 毫针从鱼腰穴进针,用手指引导朝眶上神经孔方向透刺,用雀啄法寻找最佳针感(即有触电感向前额放散)。留针15分钟,中间行针2次。病例介绍刘×,女,34岁,于1993年9月4日初诊。右眼眶连及前额部疼痛2天,痛时如刀割,且伴有流泪,眼睛不适等症状。神经内科检查未发现异常。诊为右眼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经用上述方法针治1次后诉疼痛及流泪等症状明显减轻,继针治5次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按本病发作突然,疼痛剧烈,采用针眶  相似文献   

13.
遗尿又称尿床,为儿科中的常见病。多因小儿先天不足所致。笔者采用足按摩疗法,治疗98例,简便易行,疗效满意。治疗方法1.穴位:先在足底找到涌泉穴,在涌泉穴后力0.5寸(同身寸、下同),稍偏外侧印为肾穴;再在足内侧找到然谷穴,然谷穴直下0.5寸,再往后一寸处即为膀胱穴,肾与胱膀两穴的联线中点即为输尿管穴(见下图)。2.投摩力法:左手握患儿足背,然后两手共同固定足及穴位,右手大拇指放在定准的穴位上,以指腹接触皮肤,由轻到重,重到患儿有点不能耐受的程度,持续按5分钟,先按肾,再按输尿管,最后膀胱。三个穴位按毕,再由肾到输尿管至膀胱推按10余次,按完一只足,再按另一只,两足都要按。  相似文献   

14.
《针灸大成》第七卷載看部取穴一法,原文云:“《灵枢·杂症論》: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經;中部病取足太阴經;下部病取足厥阴經;前膺病取足阳明經;后背病取足太阳經。取經者,取經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笔者为了証实看部取穴对痛症的疗法,用該經原穴来試治105例結果:有效率达到89.52%,痊愈率为76.49%,现作一初步报告,供同道們参考: 一、治疗方法 (一) 穴位的选择: 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病証之疼痛呈现在何部而进行以下选择: 1.人身上部(头部、面部、喉部、頸部)痛取手阳明大肠經之原穴——合谷穴(位置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2.中部(脘腹部、臍腹部)痛取足太阴脾經之原穴——太白穴(位置在足大趾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健康青年左侧然谷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针刺其左侧然谷穴,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针刺前5 min、进针时、行针1时、行针2时、出针时、出针后5 min,分别记录双侧PCA的Vs、Vd、Vm、RI及PI。结果:针刺左然谷穴,与针刺前5 min比较,左侧PCA的Vs在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CA的Vs在行针1时、行针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然谷穴可降低双侧PC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对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负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肠痈(阑尾炎) 阑尾炎症状为右下腹拒按作痛,麦氏点压痛,间有低热,或恶心呕吐者,蜷卧则舒,行动伸腿则痛较甚。中医可以针刺治疗。穴取:盲俞(双)、阑尾穴(右)、内庭(双),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日针一次。一般针一次后疼痛显著减轻,二至三次,疼痛可以消  相似文献   

17.
正取穴:牙风痛穴,奇穴名,位于腕横纹上2. 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操作方法:取1. 5寸毫针垂直刺入牙风痛穴,深1. 0寸左右,如无明显针感,行捻转、提插手法,直到有强烈的酸胀得气感为止。下牙痛加刺颊车,上牙痛加刺下关。留针4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体会:《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载:"牙风痛,奇穴。以中指尖至掌后腕横纹之长度,折做四等份,以一等份自腕横纹直对尺泽穴引量,尽处两  相似文献   

18.
方伟  周立志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86-486,488
1 资料 患者,王某,女性,35岁,因颈项痛1周于2009年3月18日入院,入院后第2日开始,行针刺治疗.首次针刺时患者取俯伏坐位,穴取风池、颈椎夹脊穴(C2~6)留针30min,继之给予电针治疗.约5min后出现呼吸急促、心悸胸闷、头晕,立即取针、平卧.  相似文献   

19.
笔者针剌养老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治疗落枕疗效显著,针一次而愈者占90%。手法:强刺激,提插捻转加强针感,边剌激边使患者转动头颈并前倾后仰,疼痛即消。  相似文献   

20.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一的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五输穴为人体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之功,对五输穴各自的主治范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病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舍".<难经·六十八难>也言:"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由此可知,后溪穴不但能治疗肢体关节痛重之侯,又能治疗具有间歇发作,时轻时重特点的一类病证.其次,后溪穴因属八脉交会穴而通于督脉,故除上述功能外,还能兼治督脉病证如头痛、项、背、腰痛等,所以后溪-穴身兼数职,既能疏经活络止痛,用于治疗诸多急慢性痛症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病及足根痛等,又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疮疡肿毒、风湿痒疹等证.笔者擅长应用后溪穴治疗诸痛疮痒,临床单用或配伍用,或针或刺,应用得法,其效如浮鼓,既可除急病之痛,又能起沉疴固疾于倾刻间.现择录个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