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疗服务供方道德风险的防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不对称,认为代理人较之委托人在交易中有信息优势,导致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中存在医疗服务供方(定点医疗机构及医生)、被保险方(医疗服务需方)和保方(经办机构)三方当事人。医疗服务供方同时是被保险方和保方的代理人,三方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以及目标不一致,使得被保险人即使有动机去监督医疗服务成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监督,而由于利益的驱使,供方会想尽办法增加其收入,这就形成了“供方诱导下过度消费”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这种供方道德风险的现象极为普遍和突出。因此,对供方的监督约束和激励理应成为新农合监管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方支付方式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主要供方支付方式在新农合制度中,对经办机构、供方和需方三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利益影响,认为单一支付方式无法满足三方多层面的利益诉求,唯有采用混合支付方式的形式,融合各支付方式的优点,才能平衡三方利益,维持新农合的制度均衡,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将按项目付费、按病种定额付费和总额预付制相融合的混合支付方式,是目前适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利益均衡支付方式。然而,这种支付方式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理论和操作上若干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文献,对我国目前医保改革过程中供方、需方、第三方运营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下医疗保障政策的变化,分析了当前DRG/DIP改革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满足供方、需方、第三方利益的运营策略,为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持续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相关主体主观意愿及行为是合作医疗制度分析中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它是影响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合作医疗主要涉及农民、政府、农村医疗供方等三方主体,其中,作为制度被保险方及医疗需方的农民的主观意愿及行为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卫生》2009,(5):43-45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重点包括三方面,就是对供方(定点医疗机构)、需方(参合群众)和经办机构等监督,其中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是这三个方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龙陵县一个合作医疗试点乡的基线调查资料为例,详细分析了该乡合作医疗方案的制订过程及其思路,显示了合作医疗方案中的筹资量、需方补偿、供方支付等措施制订所需的基本数据及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7.
合理控制医药费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及药品流通三个角度分析了不合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原因,并探讨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控制机制,为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连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做法,分析改革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为均衡各方利益提出建议及措施。方法分析连江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方法,并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对改革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结果 改革有利于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卫生服务供方对改革相对抵触,经办机构应该坚定对改革的立场,充分发挥经办机构作为第三方付费者的集体谈判能力。结论供方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并接受需方的监督,管理方也应加强对供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新农合费用的审核,同时加大对支付方式改革的宣传并开展与支付方式改革相配套的卫生改革。  相似文献   

9.
卫生费用支付方式是患者(需方)或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提供者(供方)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方式。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医疗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改革和完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在供方、需方、医疗保险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使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保持在当地适当水平,从而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确保满足需方的基本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合作医疗发展对策研究——背景,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订山东省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政策的需要,我们了山东省合作医疗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合作医疗现状,评价现有的合作医疗模式及其效果,研究供方的服务提供能力及筹资能力,调查需方的支付主支付意愿,在非盈利的原则下建立筹资测算模型,并制订筹资金额检索表,本文是对整个课题的概述,以下各篇文章是对课题的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基金流失的道德风险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风险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流失的重要原因,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对保障基金安全非常重要。通过对需方、供方和监管方道德风险的分析,从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制度和监督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描施。例如,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尝试采取定点医疗机构合同制,加强针对供、需、监三方的宣传和教育,建立信息披露与评价机制等,以规避道德风险,防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合理控制医药费用促进合作医疗平稳运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呈逐年快速上涨趋势。为了切实维护参合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真正得到实惠,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的有效机制。文章从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及药品流通3个角度分析不合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原因,并探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控制机制,为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建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随着新农合的深入发展,运行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武汉市某区新农合现行管理体制对供方、需方和第三方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制约新农合制度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需方和供方风险分担机制样本人群的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探讨支付制度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机制对医疗服务强度均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需方费用分担主要影响医疗需求,而供方分担则主要影响服务数量.为此建议:对需方的成本制约应充分考虑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对供方的成本制约应考虑服务利用的有效性和分险承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适宜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能调节医疗服务供方、需方和保险方的利益关系,影响供方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本文讨论了五种基本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国外支付方式改革的先进经验,简述我国支付方式现状.提出按病种支付能增加供方风险成本,抑制诱导需求,减缓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我国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江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6年~2008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分析,探讨农民参合积极性发生改变的原因.探究报销比例调整对供方、需方的影响规律,探讨对供方的监管问题.[方法]对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参合率、住院率、例均住院费用、例均报销金额、例均报销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新农合运行两年后农民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筹资成本大幅下降;②过度医疗显现,例均住院费用上升.[结论]现阶段新农合报销模式刺激了需方,需方需求得到合理释放,农民"小病拖,大病扛"情况明显好转.随着报销比例的提高,新农合这种第三方付费形式既刺激供方也刺激需方,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现阶段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主要责任在供方.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是新农合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从费用控制入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角度,探讨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自身、医疗服务供方和参合者三方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控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医院成本核算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医院成本核算研究领先于我国,研究范围从最初的简单成本核算发展为成本管理,研究成果广泛用于需方支付、供方管理、第三方监管等领域。通过对发达国家不同阶段出现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典型研究的介绍和评价,预测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部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供需管3方的内部控制目标。需方主要包括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疾病风险防御能力和转变意识等;供方包括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管方包括实现管理专业化、提高对供需双方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其他制度有效衔接。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供、需、管三方实施有效的控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失独(伤残)家庭签约服务供需状况,建立签约服务供需平衡模式。方法 2019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失独(伤残)家庭父母(需方)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方)家庭医生和家庭医生服务管理者5人,街道失独(伤残)家庭服务机构(第三方)计生干部5人,进行访谈,主要访谈内容:签约服务结构维度(人、财、务)、过程维度(流程、内容、方式)、结果维度(费用控制、健康管理、便捷程度)等内容。结果 需方:需求层次参差不齐,服务体验存在差异;政策了解不深,签约与否无所谓;担心隐私泄露,主动接受服务较难。供方:签约期望高于供给服务能力;因地制宜提供服务较为困难;共有与个性服务不易平衡。第三方:宣传力度不够,且对于供给内容描述过于夸大;签约服务紧密度不够;社会资源支持不足。结论 构建社会多方支持体系,服务方式形式多样;加快医养服务建设步伐,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条块结合全面持续,予以人性化服务关怀;两个目标服务管理,履行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