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蛋白激酶及脾脏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0Co]-γ射线5.0 Gy全身照射BALB/c小鼠,后经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悬液,制备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PDS低、中、高剂量组,环孢素组。不同浓度药物灌胃治疗14 d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象,观察骨髓病理切片,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再障小鼠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呈抑制状态;PDS治疗能够显著升高再障小鼠外周血象,增加脾脏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P0.05)。PDS中、高剂量组显著上调骨髓细胞MEK1/2、p-MEK1/2、ERK1/2和p-ERK1/2的蛋白水平(P0.05)。结论:PDS能有效促进造血,上调再障模型小鼠骨髓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多种蛋白激酶的表达,可能是PDS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另外,PDS对再障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粗江蓠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粗江蓠多糖(Gracilaria Gigas Harvey Polysaccharides,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Gy全身照射小鼠制造辐射损伤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剂量(10mg/kg,20mg/kg,40mg/kg)的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NK细胞杀伤靶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辐射对照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5Gy照射后,NK细胞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腹腔注射(10、20、40)mg/kg GHPS,再接受γ射线5Gy照射后,小鼠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并有剂量依赖性。结论:5Gyγ射线可以抑制小鼠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活性,而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的NK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诱导嵌合体小鼠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57BL/J和BALB/c两种小鼠进行骨髓细胞移植。移植前受体小鼠经 6 0Gy6 0 Coγ射线照射。用细胞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射线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损伤强度和照射后移植了骨髓细胞的小鼠在不同时间内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表明 ,(1 ) 6 0Gyγ射线照射受体鼠 ,能杀伤 95 5 %的外周淋巴细胞 ,但是不影响自身H 2Kb 分子在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百分数。残留细胞中CD3+ T细胞、NK1 1 + 淋巴细胞、CD3+ /NK1 1 + 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由照射前的 40 44%增加到45 30 %、 1 1 3 %增加到 37 41 %和 1 0 7%增加到 5 86 % (P≤ 0 0 1 ) ;(2 )小鼠的淋巴细胞数量从照射后 30d开始恢复 ,到1 90d达到正常值 ;(3 )照射后进行同种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后的第 60天 ,受体淋巴细胞表面自身H 2Kb 抗原表达下降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加。随H 2Kb 的抗原表达的恢复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下降 ;(4)在细胞移植的第 1 90天 ,受体小鼠 (黑色 )表型呈现出供体鼠 (白色 )颜色特征。在嵌合体小鼠外周淋巴细胞中 ,有 2 5 %为供体H 2Kd 阳性细胞 ,CD3+ /NK1 1 + 淋巴细胞百分数为 1 88% ,明显高于正常值 (P≤ 0 0 1 )。以上结果表明 ,6 0Gy6 0 Coγ射线照射能诱导免疫耐受 ,其耐受性的形成可能与最初保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乙酰苯肼、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100mg/kg,次日X射线2.0Gy照射后,于试验第5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第15天重复以上步骤但不给予射线处理。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简便,成功率高,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中的最适照射剂量。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照射,并输入DBA/2小鼠的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于照射并输入细胞后第14 d处死实验小鼠观察股骨骨髓增生程度及病理改变,以确定诱导再障发生的情况。结果:6.0 Gy、5.5 Gy和5.0 Gy各照射剂量再障诱导组的再障发生率分别为85.7%、84.6%和22.2%。各实验组小鼠第14 d存活率分别为57.1%、100%和100%。结论:本实验条件下,5.5 Gy的照射剂量对建立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探讨CD25和Foxp3分子表达水平与自发性流产小鼠模型流产发病机制的关系。采用磁珠亲和细胞分选术分离小鼠子宫NK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达CD25和Foxp3分子的情况,比较自发性流产小鼠CBA/J×DBA/2J和正常对照CBA/J×BALB/c小鼠流产率和上述分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在孕早期给CBA/J×DBA/2J雌鼠过继输注CD49~+CD25~+Foxp3~+NK细胞,观察其胚胎丢失率的变化。结果显示,CBA/J×DBA/2J小鼠孕12.5 d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CBA/J×BALB/c对照组(分别为23.4%和5.5%,P0.01),而CBA/J×DBA/2J小鼠孕12.5 d子宫NK细胞CD25和Foxp3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BA/J×BALB/c小鼠(CD25阳性率分别是4.8%和10.5%,Foxp3阳性率分别是0.3%和7.4%,均为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细胞不表达CD3和CD4分子。此外,输注CD49~+CD25~+Foxp3~+NK细胞可显著降低CBA/J×DBA/2J小鼠孕12.5 d胚胎吸收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和24.7%,P0.01)。这些结果提示,CBA/J×DBA/2J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率增高可能与子宫NK细胞缺乏CD25和Foxp3分子的足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超抗原SEB诱导的耐受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在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诱导的耐受强度和细胞学特征。方法:选用C57BL/J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所有受体小鼠在接受6×107骨髓细胞前均接受6.0Gy60Coγ射线的照射,随机分成3组:组1为只接受6.0Gy60Coγ射线照射的对照组(照射对照组,RI);组2为照射后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对照组,Tran.);组3为照射后注射60μgSEB(SEB组)。180d后由组2和组3实验鼠获得两组C57BL/L-BALB/c嵌合体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后30~180d受体小鼠体内CD4 T、CD8 T、CD3 /NK1.1 NK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MHCH-2Kb、H-2Kd抗原表达的百分率,用MLR方法测定嵌合体小鼠淋巴细胞对ConA和异源性抗原的反应性。结果:(1)接受大剂量骨髓细胞移植后,注射SEB和注射生理盐水的两组小鼠均可存活180d以上,SEB组小鼠呈现出BALB/c供体小鼠的颜色特征(白色);Tran.组小鼠呈现出其灰白色。(2)SEB组嵌合体小鼠对ConA的反应性明显低于RI组和Tran.组;对异源性抗原的应答高于Tran.组。(3)SEB组小鼠外周血中CD4 T细胞的数量在移植后30~60d明显下降,随后增加;CD8 T细胞的数量不变。CD3 /NK1.1 NKT细胞的数量,从接受移植后30d开始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到180d达到5.71%。存活180d的嵌合体小鼠,体内供体小鼠特有的MHCH-2Kd抗原的表达率高达80.95%,自体MHCH-2Kb抗原表达的百分率只占1.45%。(4)与SEB组相反,Tran.组小鼠CD8 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CD3 /NK1.1 NKT细胞的数量的增加只在移植后180d上升达到5.07%。结论:在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中,SEB诱导的耐受性比单纯骨髓移植诱导的耐受性强。SEB诱导的耐受性与移植早期特异性CD4 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NKT细胞数的持续增加有关。反应性的降低表现为T细胞对ConA反应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共移植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表达SDF-1、HOXB4和SDF-1/HOXB4基因的3个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正常人骨髓MSCs,将其联合脐血CD34+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到辐射损伤的NOD/SCID小鼠体内(MSCs 8×105细胞/只,CD34+1×105细胞/只),分别为SDF-1/MSCs+CD34+组(SDF-1组)、HOXB4/MSCs+CD34+组(HOXB4组)、SDF1-HOXB4/MSCs+CD34+组(S-H组),另外3组为未转染MSCs+CD34+组(MSC-HSC组)、单纯CD34+组(HSC组)、单纯辐照组(IR组)。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恢复、骨髓病理变化及人源CD45+细胞植入率。结果 S-H组小鼠存活率高,且外周血WBC、HGB、PLT和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快。在移植后6周骨髓CD45+细胞植入率(47.43%±8.89%)较其余各组高。结论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s)共移植能促进造血重建及植入,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营养组合物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bic anemia,AA)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形态及跨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再障模型组及不同剂量的营养组合物组。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100mg/kg,次日X射线2.0Gy照射后,于试验第5天环磷酰胺80mg/kg腹腔注射,第15天重复以上步骤但不给予射线处理,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以铅砖屏蔽施以假照射及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相应部位注射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第7天开始,营养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每天灌胃,分别给予1445.55,963.7,674.59mg/(kg·d)营养组合物,直至第45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观察试验小鼠的骨髓象、透射电镜观察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①骨髓透射电镜显示,再障模型组小鼠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线粒体肿胀变性,呈空泡样变或髓样变,嵴不清楚或消失,内质网及核模有不同程度扩张。而各营养组合物组与再障模型组比较,此类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变性显著减轻。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异常。②各营养组合物组骨髓造血细胞随着营养组合物剂量的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呈量效关系,抑制细胞的凋亡,而再障模型组细胞膜电位明显降低。结论营养组合物能够明显改善AA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数量和结构,抑制跨膜电位下降及细胞凋亡,此可能为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单次大剂量与分次小剂量输注两种治疗模式的抗肿瘤的作用。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模型;体外诱导培养小鼠CIK细胞,7天后CIK单次大剂量组荷瘤鼠接受总剂量为1×107的CIK细胞一次性输注;CIK分次小剂量组荷瘤鼠分5次(隔天1次)接受总剂量与单次组相同的CIK细胞输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治疗后第14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治疗组小鼠脾细胞CD3+、CD4+、CD8+、NK1.1+、DX5+等细胞表型;建立CIK治疗后小鼠脾细胞对C26皮下移植瘤的预防和治疗模型,预防模型统计一周出瘤率,治疗模型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2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平均体积(253.30±43.59)mm3明显小于CIK分次治疗组(384.36±43.59)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相对于CIK分次治疗组、PBS对照组对C26结肠癌移植瘤表现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应(P0.05);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较其余各组CD4+T细胞比例下调,而CD8+T细胞比例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NK1.1+、DX5+等细胞表型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在经C2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能力最强,差异较其余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IK单次大剂量输注较分次小剂量输注对BALB/c皮下结肠癌(C26)荷瘤小鼠具有更好的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效应以及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及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讨其在再障发病中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收集初发再障组、再障造血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各组CD4+、CD8+、NK、NKT、Treg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分离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给予刺激培养,24、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再障组的CD4+,Treg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和再障造血恢复组相比显著低下;CD8+T细胞比例在再障患者中明显升高,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NK、NKT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分离培养三组人群Treg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初发再障患者的IL-10、IL-35、TGF-β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是再障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Treg细胞在再障患者恢复造血过程中可能起着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GPIF)对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共刺激表面抗原分子表达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免疫促进作用机理。方法: 60Coγ-ray辐射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GPIF,流式细胞分析术分析BALB/c小鼠脾细胞表达CD28+、CD152+单阳性细胞百分率,表达CD4+CD28+、CD8+CD28+、CD4+CD152+、CD8+CD152+双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2、IFN-γ分泌水平。结果: 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显著提高免疫损伤小鼠脾淋巴细胞CD28+、CD4+CD28+、CD8+CD28+阳性细胞百分率(P<0.05,P<0.01),降低CD152+、CD4+CD152+阳性细胞百分率(P<0.05,P<0.01),提高小鼠血清IL-2、IFN-γ分泌水平(P<0.01)。结论: 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调节T淋巴细胞CD28、CD152共刺激分子通路的活化信号传递,降低T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FN-γ,参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网络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TSPG)对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DBA/2小鼠淋巴细胞,制成再障小鼠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小鼠组,模型组,TSPG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环孢菌素A(Cs A)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5 d。观察外周血象,检测血清Th1/Th2/Th17因子含量、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率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TSPG治疗再障小鼠的疗效显著,中、高剂量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红、粒和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同时,显著上调骨髓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h1和Th17因子含量,并升高Th2因子含量。结论:人参总皂苷有效地治疗再障小鼠,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造血和调节免疫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Th1/Th2/Th17因子的表达及ERK1/2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功率极高频电磁波(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wave,EHRW)辐照对肿瘤化放疗患者免疫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恶性肿瘤化放疗患者按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化放疗后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组(联合治疗组)及单纯化放疗后观察组(单纯化放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于化放疗后配合以功率密度为10 mW/cm2的EHF波辐照.采用流式细胞术配比性(Matched-pair)检测患者EHF波辐照治疗前一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结果 单纯化放疗组患者在化放疗后第8天,除CD3 、CD4 、CD8 T细胞表达率和CD4 /CD8 比值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相当外,其NK细胞、NKT细胞、B细胞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P<0.01);而EI-IF波辐照治疗5 d后,NK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P<0.05);NKT细胞、B细胞、CD3 、CD4 、CD8 T细胞表达率和CD4 /CD8 比值均略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其前.后变化水平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功率EHF波配合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可稳定和提高免疫细胞表达水平,对患者细胞免疫机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和Bcl-2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辐射和免疫介导的方法 制造小鼠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CD34+细胞和CD45+细胞,以及细胞表面CD95和胞内Bcl-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骨髓细胞中低表达CD45的CD34+细胞(CD34+CD45low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0.85±0.19)%比(1.21±0.28)%,P<0.05].有核细胞中,CD95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30±7.68)%比(42.78±15.12)%],在这2组CD34+CD45+细胞的表达分别为(69.21±9.36)%和(22.31±3.33)%,CD34+CD45low细胞的表达分别为(53.70±16.46)%和(7.68±4.42)%,均P<0.01.Bcl-2的表达比例仅在模型组CD34+CD45low细胞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0±2.40)%比(0.70±0.64)%,P<0.05].对照组细胞的CD95与Bcl-2表达无相关,而模型组CD34+CD45low和CD34+CD45low细胞中,CD95与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3和-0.81,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中,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比例下降,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的CD95表达比例升高,凋亡明显,针对不同的凋亡指标进行相应调节,可能是有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控制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关键亚型,体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yclin 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 方法: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cyclin D各亚型的表达以筛选其关键亚型;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再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cyclin 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cyclin D关键亚型为cyclin D3;再障血清可以显著抑制脐血CFU-GM的形成,并分别可以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抑制cyclin D3亚型的表达。 结论:Cyclin D3是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关键cyclin D亚型,再障血清可以抑制其表达,这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的高增殖低凋亡特性使其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分化出粒红系细胞,但其能否植入并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 目的:探讨JAK2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给药结束后第5天实验组经尾静脉输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法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输注后第14天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外周血和骨髓内CD45+细胞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结论:输注后第14天,实验组小鼠血细胞计数三系减少,骨髓涂片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和早期造血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少量粒系细胞及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检测到CD45+细胞,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可检测到人源化的CD45+细胞,且骨髓中CD45+细胞比外周血高,提示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但血常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显示未能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结果:AA患者BM和BP中CD8^ 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在CD25^ 细胞和HLA-DR^ 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 或CD56^ 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 细胞:急性AA患者CD8^ -CD25^ 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4-1BB^ ,CD95L^ 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