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秦博  马迅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68-670
骨关节结核是肺外结核好发部位,而脊柱结核则占骨关节结核之首。成年病变易发生在椎体上下缘,以溶骨破坏为主,引起椎间隙变窄。当病变椎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导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致高位截瘫。在正规化疗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矫正畸形,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1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3例、胸腰椎20例、腰椎14例、腰骶椎1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9~°71,°平均32°。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1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6例,Ⅱ期后路内固定4例。结果平均随访1.6 a,优良率为87.8%,植骨融合率为92.7%,平均矫正后凸角度15.3(°P<0.05),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脊柱结核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自1995年以来,对25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采用大块髂骨植骨,15例行椎体钉内固定,3例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7例行Luque棒或Harrington器械内固定。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个月-36个月,25例均达治愈标准。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大块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不仅有利于结核的治疗,而且愈合后局部稳定性好,减少了畸形及晚发截瘫等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后路固定与病灶清除同时进行的疗效,对切口进行改进。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脊柱结核进行后路固定和病灶清除同时进行,并对切口进行改良。本组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者为65岁,平均年龄41.5岁。结果:全部进行病灶刮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中、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改良的后正中切口,方法简便,创伤小,疗效好,无影响侧前方病灶清除和植骨,是值得临床应用的切口之一。脊柱结核后路固定不影响病灶的刮除,稳定性好,有利于病灶的康复和脊柱结核的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窦道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9例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连续三次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其中22例同期采用内固定,前路内固定17例,后路内固定5例。结果:经平均7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38例,复发1例,无窦道复发。刀口延迟愈合2例,无刀口感染。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窦道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9例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连续三次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其中22例同期采用内固定,前路内固定17例,后路内固定5例。结果:经平均79.7个月的随访,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38例,复发1例,无窦道复发。刀口延迟愈合2例,无刀口感染。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后路植骨短节段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报道短节段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994-1998年采用改良入路,后路短节段R-F系统固定、植骨融合、同现灶清除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28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完全截瘫因持续时间过久,Frankel评分达D级。结核痊愈率及植骨融合率100%,畸形矫正率80.3%。结论: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内固定和病灶清除可同时进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较传统前路植骨内固定方式为安全可行,有效稳定病椎,矫正畸形,促进结核愈合,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9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病例:男65例,女29例;平均34岁;下颈椎3例,胸椎8例,胸腰段27例,腰椎56例.结果 随访9~23月,症状完全缓解84例,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x线片示各病例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术后平均3月出现植骨融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未见钢板螺钉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经后路病灶清除RF矫形固定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脊柱结核一期完成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前后同时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 俯卧位 ,以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 ,从病椎左右椎弓根骨膜下分离病灶 (在胸椎段 ,先切取左右肋骨后段 ) ,椎弓根短节段固定器 (RF系统 )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椎体间高度 ,彻底清除结核病灶 ,前后同时植骨。结果  15例患者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脊柱畸形矫正角由术前 18°~ 45°矫正到术后 3 4° ,椎体间高度由术前 62 6 %恢复到术后 98 2 % ,植骨块无移位。结论 该手术入路简捷 ,病灶清除彻底 ,畸形矫正满意 ,三柱固定植骨融合 ,后期脊柱稳定 ,缩短了卧床时间 ,减少了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患者,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8例,腰椎结核15例,前路固定26例,后路固定9例。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2例术后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椎体间植骨5个月融合,1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15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3°。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什么情况应用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我国已开展60余年,但该不该应用内固定?什么情况需要应用内固定?目前尚存在争议。为此,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可行性。方法对83例颈、胸、腰椎(C4~L5)结核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内固定加病灶局部置管注药。结果手术时间1.5~3 h;术中失血量均<300 ml,成人患者均未输血。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均>15°,随访12~20个月无病灶复发,内固定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A级1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4例、E级8例;B级16例,恢复至D级7例、E级9例;C级1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1例;D级18例全部恢复至E级。复查CT显示病灶愈合。结论前路手术病灶清除彻底(含对侧病灶和流注脓肿),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可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前路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适合病灶累及1~3个椎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采用该手术方法共治疗脊柱结核 37例。其中 :颈椎 3例 ,胸椎 5例 ,胸腰椎 17例 ,腰椎 12例 ;3例伴窦道形成 ;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 (或 )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术前后凸成角 10°~ 72° ,平均 31°。结果 :平均随访 1.7年 ,优良率为 90 %,植骨融合率可达 95 %,后凸矫正角度 13°,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扩大窦道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远期疗效及术后后凸畸形的变化情况。方法 :85 6例脊柱结核 ,经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 ,其中一次手术同时清除两侧病灶 76 8例 ,二次以上者 88例 ,术中同期植骨 4 36例。结果 :经平均 89 7个月的随访 ,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 ,治愈 75 6例 ,好转 75例 ,优良率为 97 1% ,4 36例植骨者的融合率为 96 3% ,后凸角度为 4°~ 5 7° ,平均 15 3°。结论 :扩大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满意 ,同期行植骨融合对预防后凸畸形稳定脊柱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病灶清除同期CD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在多节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11月对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的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59岁.病程2~11个月.病变部位:T6~T11 11例,T10~L2 5例.病变累及3个椎体13例,4个椎体以上3例.其中脊髓功能不全损害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脊柱后凸畸形4例;侧方塌陷畸形2例.病灶清除和内固定视具体情况采用同一切口或双切口施行.结果术后16例获6个月~3年随访,平均11个月.脊柱结核均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合并脑脊液漏1例,无全身并发症.脊髓功能损害者于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植骨块均全部融合,后凸畸形部分矫正,未发现钉棒松动、脱位.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同期应用CD棒内固定可加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畸形,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和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例。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部位,居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占50%左右。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也从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应用,其中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得到充分的认识闼。但目前对于手术策略、内固定的选择等问题尚有一定争议。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科2000年1月-2006年9月期间接受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26例下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27例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15例,4个椎体7例,5个及以上椎体5例,病变单纯累及胸椎者5例,单纯累及腰椎者7例,累及胸腰椎者11例,累及腰骶椎者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11例,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8例.后凸Cobb角26°~43°,平均35°±7°.术前均采用口服异烟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并肌注链霉素(S)四联药物方案(HRES)抗结核治疗3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1例.术后继续HRES扰结核治疗3个月,然后口服HRE三联药物方案抗结核治疗9个月.采用吴启秋骨结核治愈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600~1400ml,平均1000ml.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出现寞道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120~20°,平均15°±5°.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18个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于术后8个月内恢复至正常;植骨伞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多椎体脊柱结核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加强脊柱稳定,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