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并研究监狱犯人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早年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方法通过80名监狱犯人对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忆,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评定。结果父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及母亲对犯人的各因子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地不一致性。结论监狱犯人的父母对子女的早年教养方式与正常人群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成年男性罪犯早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选取的189名监狱罪犯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与正常人比较:监狱罪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组(t=-4.58,-4.44;P<0.01),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偏爱因子分也高于正常组(t=2.67,4.15;P<0.01);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比较:监狱罪犯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t=19.06,7.39,12.52,5.79;P<0.01),而惩罚与严厉因子得分低于父亲(t=15.1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监狱罪犯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t=2.27~7.28;P<0.05或<0.01)。结论监狱罪犯早年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极端化倾向,对子女缺乏情感关爱,而更多采用惩罚、拒绝否认及过干涉与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且双亲教养方式存在严重分歧,是犯罪心理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男性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866名监狱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与其他类型犯人相比,反社会人格倾向犯人更多地受到情绪和躯体上的虐待与忽视,父母对其较少关怀,并且不鼓励其在行为上独立自主。②儿童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关怀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鼓励行为自由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母亲否认心理自主与反社会人格症状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虐待和母亲否认心理自主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关怀对反社会人格症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控制了儿童期虐待的预测作用之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反社会人格症状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两者的相关。方法:分层抽样选取32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大学生在PDQ-4 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父母教养方式某些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障碍筛查阳性人群在父母教养方式某些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筛查阴性人群。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中某些因素可能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中生和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乌鲁木齐市2所中专学校的340名汉族学生和2所中学的256名汉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数理统计.结果 中专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比高中生低,但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父母偏爱被试两因子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其他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专生父母比高中生父母更加溺爱孩子.中专生父母给予孩子较少的惩罚和拒绝.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选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 BU)对30名焦虑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对11个分量表(父亲6个,母亲5个)做相关分析。结果①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均无显著性(t=2.470,1.113;P>0.05);②两组EM BU评分比较,焦虑症患者的父亲严厉惩罚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③两组在"与父母共同生活到…岁"问题上的比较,焦虑症组(21.13±4.71)岁,对照组(17.68±4.03)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焦虑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0名焦虑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对11个分量表(父亲6个,母亲5个)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差异均无显著性(t=2.470,1.113;P>0.05);②两组EMBU评分比较,焦虑症患者的父亲严厉惩罚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③两组在“与父母共同生活到…岁”问题上的比较,焦虑症组(21.13士4.71)岁,对照组(17.68士4.03)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有关因素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开封市57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在性别上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纬度上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中,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因子有显著差异。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中学生越倾向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烦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昔通中学高一、高三年级学生共187人,对被试施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结果(1)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父母教养方式大致相同,但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学生父母双方的教养方式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且重点中学学生父母明显地更为一致。(3)重点中学学生父母在对待男女孩教育上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属三个因子上存在差异,在父亲惩罚严属和拒绝否认这两个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普通中学只有父亲拒绝否认存在差异。结论重点舆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7名青少年暴力罪犯(研究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70名青少年非暴力罪犯(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暴力罪犯组在父亲惩罚严厉(t=4.78,P〈0.01)和拒绝否认(t:3.69,P〈0.01)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青少年暴力犯罪形成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性青年罪犯与女大学生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以及其对自信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个人自我评价问卷(PEI)对随机抽取的70名女大学生与70名女性青年罪犯进行研究。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极为显著(P0.05);②女性青年罪犯和女大学生在父亲严厉惩罚(t=2.98,P0.05)、父亲拒绝否定(t=2.73,P0.05)、母亲严厉惩罚(t=3.63,P0.001)以及母亲拒绝否定(t=3.45,P0.001)这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女性青年罪犯和普通在校女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在体育自信(t=-2.29,P0.05)、学业自信(t=-3.13,P0.01)、总体自信水平(t=-2.93,P0.01)这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④女性青年罪犯的社交焦虑、外表自信以及恋爱自信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女性青年罪犯的恋爱和学业自信与父亲教养方式有关;女大学生的恋爱自信仅与父亲的偏爱相关(P0.05)。结论父、母亲教养方式之间普遍存在分歧和极端化的倾向。女大学生的自信水平不易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而女性青年罪犯的自信水平却与父母教养方式(过多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定)有关,较低的自信水平可能是促成其犯罪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发现主要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及其所辖县(市)的初高中学生855名(男生453名,女生40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经多因素分析: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有关的家庭危险因素依次为教养方式得分总和、父亲对孩子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嗜好多,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不良的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关系密切。结论 中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父亲素质低、父母教养方式不良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t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男女大学生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其网络成瘾行为。结论在探究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强调与其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找出网络成瘾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效应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3所师范院校的42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拒绝否认(t=4.29,P<0.001)、情感温暖(t=-3.17,P<0.01)、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师新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湛江某高师院校494名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施测,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结果①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维度,性别和生源地主效应均不显著,在自我的灵活性上性别和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5.26,P<0.05);②除父母偏爱被试外,高师新生自我和谐程度与其他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显著(r=-0.34~0.32,P<0.01);③高师新生自我和谐程度与人格特征相关显著(r=-0.37~0.53,P<0.01);④神经质、内外倾、精神质以及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保护对自我和谐总分具有显著预测力(R2=0.40)。结论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师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二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二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名高二学生施测交往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结果①高二学生的社交焦虑总体状况不容乐观;②除过度保护因子和情感温暖因子,其它七个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③父亲的过分干涉,情感温暖和理解,拒绝与否认因子,母亲的惩罚与严厉因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果较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二学生的社交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江西省176名小学生施测。结果:(1)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各维度得分逐步下降(F=8.61—25.64,P〈0.001),社交焦虑量表的害怕否定评价(F=4.34,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F=9.42,P〈0.001)也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2)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小学生的社交焦虑呈正相关(r=0.17—0.37,P〈0.05-〈0.001);(3)父亲养育方式、母亲养育方式分别解释了社交回避及苦恼总方差的8.3%、3.6%,解释害怕否定评价总方差的10.4%和0.9%。结论: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其社交焦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