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减退的受者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肾移植术后以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移植肾功能减退受者(在过去6个月内血肌酐浓度上升超过20%或达到176-308μmol/L)采用以SRL替换CNI的转换治疗。转换治疗时距离患者肾移植术后6~44个月,平均13.24-月。转换治疗方案采取CNI快速减量并停用,与其联合应用的其他免疫抑制剂在转换期间剂量维持不变,SRL首剂单次口服负荷剂量为4~6mg/d,维持剂量1~2mg/d。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SRL的血药浓度维持在4~8μg/L。血清肌酐在转换治疗前为(242.15±73.04)μmol/L,转换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下降至(188.32±58.96)μmol/L和(173.36±58.08)μmol/L(P〈0.05)。转换治疗后3个月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和血清钙浓度明显下降,转换治疗后6个月时血清钾和钙浓度明显下降(P〈0.05)。在转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人、肾存活率100%;有3例患者并发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减退或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受者,用SRL替换CN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西罗莫司(SRL)替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4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CAN的患者中,有32例采用以环孢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10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将患者的CsA或FK506替换为SRL,停用CNI 12h后口服SRL,SRL的初始剂量为4mg,然后改为2mg/d,以后根据SRL的血药谷值浓度调整其使用剂量,使其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5~8μg/L。药物替换前、后霉酚酸酯和激素的用量不变。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并监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SRL替换CNI治疗1年后,25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明显改善,替换治疗3~20周后移植肾功能好转;10例患者的移植肾功能维持稳定;但7例患者的肾功能继续恶化。替换治疗后,患者血肌酐从替换前的(218±14)μmol/L降为(187±11)μmol/L,肌酐清除率从替换前的(0.83±0.03)ml/s升高为(0.90±0.03)ml/s,替换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肿瘤等不良反应。结论 SRL替换CNI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安全有效的,该方案的副作用主要是血脂增高。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术后远期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肾移植受者术后远期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方法93例同种肾移植受者按照贫血与否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探讨免疫抑制剂、降压药物、移植肾功能以及其他伴随疾病对肾移植术后远期贫血的影响,同时检测两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结果贫血组女性受者,联合应用西罗莫司(SRL)和霉酚酸酯(MMF),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降压药物,血肌酐大于120μmol/L,慢性移植肾小球硬化,以及伴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者上消化道溃疡的肾移植受者均较非贫血组显著增多(P〈0.05)。贫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结论女性患者、联合SRL和MMF治疗、应用ACEI类或ARB类降压药,血肌酐大于120μmol/L,慢性移植肾小球硬化,以及伴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上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是肾移植术后远期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Symphony临床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肾移植患者国际多中心对照研究。该研究从15个国家中随机选取了1645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1)常规剂量环孢素A(CsA)组:CsA+霉酚酸酯(MMF)2g/d+皮质激素,CsA前3个月血药谷值浓度维持在0.125-0.250μmol/L,以后为0.083-0.166μmol/L;(2)低剂量组CsA组:CsA+MMF2g/d+皮质激素+达利珠单抗(商品名:赛尼哌)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例1为男性,40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接受肾移植术。供肾血管无畸形,动、静脉各一支,动脉直径约5mm,静脉出口直径约15mm。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肾静脉与受者的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受者的髂内动脉直径约6mm。恢复循环后.移植肾迅速红润,张力、色泽良好,1min后即有尿液泌出。但术后尿量少,血尿素氮(BUN)为37.5mmol/L,肌酐(Cr)为1177μmol/L。术后第2d移植肾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移植肾图象异常,移植肾内血流速度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他克莫司(FK506)在胰、肾同期联合移植(SPK)中的应用经验。方法37例SPK受者,术后早期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最初3例)或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34例)诱导治疗,采用FK506、霉酚酸酯(MMF)和皮质激素维持治疗。FK506于术后第3~4天开始口服,起始剂量为0.05~0.08mg·kg^-1·d^-1,3~5d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血FK506的浓度谷值,术后1个月内维持在10~12μg/L,2~3个月为6~10μg/L,3个月后为4~8μg/L。结果37例术后均停用胰岛素,仅1例(2.7%,1/37)术后6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受者、移植胰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97%。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3.4±8.9)d。28例1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为(9.7±3.2)d,9例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为(23.0±11.7)d。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5%(5/37),其中4例为单纯移植肾排斥反应,1例同时累及移植胰腺和肾脏;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1例经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逆转,另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血肌酐一度下降,但2~3个月后因再次发生排斥反应,血肌酐逐渐上升,恢复血液透析,但移植胰功能良好,其后行再次肾移植。结论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能安全、有效地预防SPK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纤康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治疗增生硬化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活检诊断为IgAN-增生硬化型,且符合血肌酐(Scr)〈265 mmol/L及尿蛋白≥1.0g/d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肾纤康组(19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口服MMF 1~1,5g/d3个月,有效逐渐减量至0.75~1g/d,继续3个月;肾纤康组口服肾纤康汤联合MMF。结果:肾纤康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24h尿蛋白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随访结束后,肾纤康组Scr及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稳定;对照组Scr水平显著升高及Ccr水平显著降低,两组疗程及随访结束时C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纤康组与对照组发生血肌酐倍增分别为1例与3例,对照组2例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与单用MMF治疗比较,肾纤康汤联合MMF治疗IgAN-增生硬化型患者能更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短期随访发现其似乎有更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0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2003年11月12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予腹膜透析治疗。手术顺利,移植肾开放血流后3min即有尿液分泌。术中及术后次日子甲基泼尼松龙360mg冲击治疗,骁悉1.0g口服,2次/d。术后24h尿量4680ml。术后30h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定位不明确,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液,非咖啡色。  相似文献   

9.
DCs单抗对大鼠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CD40/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单抗单独或与甲泼尼龙(MP)联合应用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并结合检测大鼠移植肾CD40/CD40L表达水平,探讨其抗排斥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5组,同系移植组,不用药实验对照组;MP治疗组:DCs单抗治疗组;DCs单抗+MP治疗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内CD40/CD40L表达,每一样本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大鼠DCs单抗单独或与MP联合治疗组受体鼠存活时间较不用药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其中DCs单抗+MP治疗组尤为明显,术后7d,不用药实验对照组移植肾脏组织CD40/CD40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DCs单抗+MP治疗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组及DCs单抗组(P<0.01),同系移植组表达水平最低。结论:单独应用DCs单抗或与MP联合应用均显著延长大鼠肾移植存活期,干扰CD40/CD40L共刺激通路信号传导可能是其抗排斥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组发生的43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原因:急性排斥(AR)17例(39.5%),急性肾小管坏死(ATN)16例(37.2%),输尿管梗阻4例(9.3%),免疫抑制剂肾毒性4例(9.3%),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4.6%)。经血液透析治疗16例,ATG/ALG或OKT3治疗12例,外科手术6例。结果36例肾移植术后8—113d(平均23.8d)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肌酐在176—300μmol/L之间,4例恢复血透,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AR和ATN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因素,术前严格配型、合理筛选受者及保证供肾质量等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减轻体外循环(CPB)后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滤组(n=20):在CPB后行改良超滤;对照组(n=20):不进行改良超滤。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CPB结束、术后4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4h和24h血浆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前和CPB结束时超滤组sICAM-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h和24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69.6±33.8/μg/Lvs.409.6±37.3/μg/L,245.9±32.2/μg/Lvs.379.3±35.7μg/L;P〈0.01)。CPB结束时和术后4h超滤组TNF—α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0.177±0.024μg/Lvs.0.172±0.030μg/L;P〉0.05)。对照组CPB结束时TNF—α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4h和24h浓度有所下降,但仍较术前高(0.264±0.045μg/Lvs.0.174±0.033μg/L,0.218±0.028μg/Lvs.0.174±0.033μg/L;P〈0.05)。结论CPB可诱导炎症反应致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而改良超滤可明显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心衰、胸腔积液,2005年6月27日入院。同年9月20日,在我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肝功能正常,供者肝肾功能正常,无肝炎,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肌酐第7天降至正常,三联抗排斥治疗:普乐可复胶囊3mg,口服,2次/d(血药浓度为12μg/L);骁悉胶囊1000mg,口服,2次/d;泼尼松片20mg,口服,1次/d。流氏细胞学检查:CD。323个/μl,CD。^+70%,CD4 226个/μl,CD889个/μl,CD8^+ 28%,CD4^+/CD8^+ 2.54。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精神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acceleraced acute rejection,AAR)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肾移植患者中,亲属肾移植术、夫妻间亲属肾移植术、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各1例,患者术前HLA配型〉3位点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enelreactive antibody,PRA)〈20%。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3、4天发生AAR,常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0.5 g/d,无改善,及时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5 mg/(kg.d),环孢霉素(CSA)减半,10~12 d后仍无改善,停OKT3及CSA改用普乐可复(Fk506)0.1 mg/(kg.d)、霉酚酸酯(MMF)1.5~2 g/d及强的松(Pred)30 mg/d。少尿期给予血液透析维持。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4、30、20天开始尿量明显增加(〉2 500 mL/d),血肌酐(SCr)下降(〈200μmol/L),彩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70,肿胀消退。3例随访至今分别为5、3、4年,患者肾功良好。结论同种异体移植后加速性排斥在常规激素冲击或OKT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无效时,FK506、MMP及Pred三联的抗排斥治疗可作为有效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修复重建受损或畸形供肾血管对肾脏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1例供。肾有血管损伤或畸形的肾移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进行的20例正常供肾肾移植病例作为对照组。体外血管重建的方法包括动脉端端吻合(3例)、端侧吻合(3例)、侧侧共干吻合(2例)、利用供体或受体髂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及延长供。肾动脉(3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血管重建组2例而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新出现高血压或高血压加重(P=0.595),但未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血管重建组和对照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27.3%和20%(P=0.484),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10.0%(P=0.719);术后1年两组内有移植肾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0±21)和(107±23)9μmol/L(P=0.66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体外修复重建供肾受损或畸形的血管,不会影响肾移植的效果,并可以大大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行标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因BPH而行标准TURP的病人术前及术后3~4个月的PSA进行测定。结果:PSA值由术前的4.3μg/L降为1.8μg/L,平均减少58%.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46.5ml减少为24.4ml,平均减少48%,相当于每切除1g前列腺组织,PSA下降0.11μg/L;术后有84%的病人PSA值<4μg/L,97%的病人<10μg/L。结论:BPH行标准TURP后,其PSA值应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即<4μ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国产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国产MMF)与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进口MMF)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进行国产及进口MMF联合应用环孢素(CsA)和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多中心、开放性的比较研究.首次肾移植受者90例,年龄18~6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接受血液透析1~48个月.根据术后所服药物分为国产MMF组60例,进口MMF组30例.各中心均使用CsA加MMF加泼尼松的用药方案.MMF参考剂量为体质量<50 kg受者1.0 g/d,50~70 kg受者1.5 g/d,>70 kg受者1.5~2.0 g/d,分2次口服.要求CsA谷浓度具有可比性,前2个月CsA谷浓度为200~250 ng/ml,以后维持在100~200 ng/ml.术后密切观察肾功能、肝功能、血尿常规、药物不良反应、感染发生率和人/肾存活率,根据移植肾活检或临床表现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术后7、14 d,1、2、3个月为观察点,观察终点为3个月.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按全分析集(FAS)人群分析,国产MMF组和进口MMF组分别为5.0%(3/60)和3.3%(1/30),P=0.6613.观察终点3个月时2组SCr分别为(93.7±24.5)和(93.1±20.6)μmol/L,P=0.9131.患者存活率按FAS人群计算,2组分别为98.3%(59例)和100.0%(30例),P=0.5506.国产MMF组中1例患者于术后15 d因CsA肾毒性反应而停用所有口服免疫抑制药物,退出试验.该例于术后26 d因心肌梗死带功能肾死亡.不良反应发生率国产MMF组为41.7%(25/60),进口MMF组为36.7%(11/30),P=0.6481.结论 联合应用CsA和激素时,国产MMF分散片用于首次同种肾移植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与进口MMF胶囊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46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2001年4月行首次肾移植术,术后1周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予甲基强的松龙(MP)常规冲击治疗3d无效(每天剂量500mg),即改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每天剂量5mg),常规用10d,症状逆转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即他克莫司(FK506)4mg,2次/d;骁悉(MMF)1g,2次/d;强  相似文献   

18.
患者为男性,66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肾移植,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MMF)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患者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第7d恢复血液透析。第28d患者感吞咽疼痛,口腔出现血痂,隐约见少许点状白斑,伴低热,遂将MMF减量为2g/d,并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胰肾联合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间15例患者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以及1、3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 15例患者中,采用胰肾联合移植(SPK)12例,肾移植后再行胰腺移植(PAK)3例;9例胰腺移植于腹膜外,6例移植于腹腔内;12例移植胰腺的外分泌液经膀胱引流,3例经肠道引流。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2例患者(SPK11例,PAK1例)移植后早期的空腹血糖为4.4~7.8mmol/L,无需应用胰岛素;3例应用胰岛素30-40d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12例经膀胱引流的患者其尿淀粉酶为760-117000U/L,血清淀粉酶为91~480U/L。移植胰、肾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次,总发生率为33.3%(5/15)。1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0.0/53.3/60.0;3年为33.3/20.0/26.7;1例随访满5年,胰腺和肾脏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可以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术前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以提高人/胰腺/肾脏的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干预慢性迟发性超敏反应(DTH)与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等效应机制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术后0、2、6及14d腹腔注射抗CD8单克隆抗体(抗CD8单抗)200μg/d,术后0、2及4d腹腔注射抗CD40L单克隆抗体(抗CD40L单抗)250μg/d;同系移植对照组供、受者均为BALB/C小鼠,术后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种移植对照组以BALW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术后不使用上述单抗。观察各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及移植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3d;实验组与同系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均超过60d。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心呈典型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改变;同系移植对照组移植心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实验组移植心呈现血管周围炎、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内膜增生等慢性排斥反应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清除CD8^+T淋巴细胞和阻断CD40/CD40L通路的处理方案虽可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但并不能阻止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