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18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在术中使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后HR、MAP、CVP的变化.结果: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与入室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安全有效,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孙明  巩红岩  张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6):500-500,547
目的:总结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分析18例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在术中使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后HR、MAP、CVP的变化。结果: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与入室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果:硝普钠、艾司洛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安全有效,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手术应激反应亢进,血液动力学变化剧烈,手术风险极大,麻醉以及围术期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应用的麻醉方式,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术中应激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这种麻醉方式是否能安全地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目前尚无定论.我院1996~2008年对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8例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14例则采用全麻,对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分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同,其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术中肿瘤切除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均有差异.本院从2004-2008年择期行嗜铬细胞瘤摘除患者16例均获较满意手术治愈效果.现将围术期麻醉管理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和三磷酸腺苷(ATP)复合液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期间降压的疗效。方法:26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建立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配备酚妥拉明和ATP复合液用于嗜铬细胞瘤的术中降压,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可控范围,手术过程血压上升时,及时用酚妥拉明和ATP复合液降压,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恶性高血压,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酚妥拉明和ATP复合液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降压,降压效果好,心率容易控制,疗效显著、安全,是一较理想的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 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惠花  蔡伟华  莫坚 《河北医学》2006,12(9):884-887
目的:总结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2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有显著性变化,全麻加硬膜外组HR、MAP、SBP、DBP较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有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是最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是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罕见内分泌肿瘤,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尽管增加了对嗜铬细胞瘤生理特点及外科手术期间临床表现的认识,但其罕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是麻醉医师的挑战。围术期恰当时机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可明显减少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改善术野质量,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描述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讨论。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在全麻下切除嗜铬细胞瘤后,均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术后为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均使用了大剂量的儿茶酚胺类药物。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切除嗜铬细胞瘤后持续性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术前仔细评估心脏功能对于术中麻醉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地总结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观察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41例,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8例,硬膜外麻醉7例。入室后行心电图、血压、SPO2、CVP监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人术中管理关键在于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危险期是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探查剥离肿瘤和肿瘤切除。结论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风险极大,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重视改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使麻醉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全麻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时单次静注艾司洛尔0.5mg·kg-1,随后以50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量.结果 E组和C组比较,丙泊酚诱导用量较少而苏醒较快(P<0.05).而两组丙泊酚维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E组BIS和心率较C组为低(P<0.01).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气管拔管后5min的心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注艾司洛尔可降低丙泊酚诱导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插管前后的BIS和心率波动,对丙泊酚维持用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小剂量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甲状腺手术40例,随机分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均行"一针法"颈丛阻滞,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 min、5 min、10 min的上述指标变化。观察组在麻醉后立即静脉注射(静注)小剂量艾司洛尔(0.5 mg/kg)。结果: 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麻醉前后的SBP、DBP、H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相对平稳,尤其HR、SBP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后,HR和SBP 5 min和10 min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小剂量艾司洛尔单次静注能有效预防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1例.其中经后腹膜途径23例,经腹膜途径8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诊断皆为嗜铬细胞瘤.有4例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血压最高达210/110 mmHg,最低达到85/55 mmHg,心率最高达121次/min.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平稳.术中出血量约为40-210 ml,平均(70±21) ml,无1例患者输血,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60±20) 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1d.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无切口感染.术前内分泌检查尿香草苦杏仁酸(VMA)、肾上腺素(N)、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经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症状复发以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者可根据经验和肿瘤大小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或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冲洗液对两组患者行术中持续膀胱冲洗,同时加强四肢保暖等方法。结果采用冲洗液加温器组患者术中术毕冷的感觉较轻,而室温组则较重。结论术中使用加温的冲洗液进行冲洗,是维持患者体温相对衡定的保证,同时加强肢体保暖是确保患者术中术毕乃至术后体温相对衡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倾斜试验时静滴艾司洛尔对口服美托洛尔疗效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倾斜试验(HUT)时静滴艾司洛尔对口服美托洛尔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首次HUT阳性的41例患者,立即进行静脉滴注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再次进行HUT,不论结果如何,均口服长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1周后重复HUT.结果在静脉滴注艾司洛尔后,31例HUT转为阴性,而10例BUT仍为阳性:口服美托洛尔,每日两次,每次25~50 mg,1周后重复HUT,31例阴性组患者中26例(83.9%)再次阴性,而5例(16.1%)HUT阳性,而阳性组10例患者中8例(80%)再次出现HUT阳性,另外2例(20%)HUT阴性.结论 VVS患者HUT静脉滴注艾司洛尔对口服美托洛尔有预测价值,此方法对筛选对β-受体阻滞剂有效的患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 60例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 ,ASAⅠ -Ⅱ级 ,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随机分为实验组 (Ⅰ组 ,于围拔管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0 5mg/kg)和对照组 (Ⅱ组 ,于围拔管期不用任何药物 ) ,术毕待患者达到气管拔管标准后给予拔管。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气管导管围拔管期Ⅱ组的SBP、DBP、HR比Ⅰ组分别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有效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附7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高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24 h尿VMA定性检查66例增高,阳性率达89.2%;B超,CT,MRI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6.4%,97.1%和100%.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5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72例(97.3%)、恶性3例(2.7%).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中、术后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副反应 ,寻求临床应用的有效方法。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组Ⅰ为对照组 ,n =30 ;组Ⅱ为艾司洛尔组 ,n =30。组Ⅱ ,于诱导前 4min以美国百特微泵静注艾司洛尔 30 0 μg·kg-1·min-1,诱导时改用艾司洛尔 2 0 0 μg·kg-1·min-1,至插管后 10min停药。组Ⅰ ,以同样的方法 ,等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比较两组诱导前 4min到诱导后 10min的BP、HR、RPP ,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 :组ⅡBP、HR、RPP在全程变化最小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艾司洛尔是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门诊手术镇静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门诊接受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年龄18~35岁,ASA I~Ⅱ级.将两组患者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前E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并以150ug·kg-1·min-1持续静脉给药;C组给予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药物均为芬太尼(1 μg/kg)和丙泊酚(2 mg/kg).观察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丙泊酚总量,手术后睁眼时间和患者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问.结果 对照组组内在手术开始后1、2、3 min的BIS值和心率比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手术中两组的BIS值和心率组间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明显长于艾司洛尔组(P<0.05).结论 艾司洛尔联合应用于门诊手术的镇静麻醉中时能控制手术伤害性刺激引起的BIS指数升高,减少镇静药物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