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石蜡包埋的50例HCC组织(HCC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标本检测LMP1的表达.结果 (1)LMP1阳性表达率HCC癌组织(38%)和癌旁肝硬化组织(38.9%)均高于癌旁非肝硬化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均为0,P<0.05);(2)HCC癌组织中LMP1阳性表达率在Ⅲ~Ⅳ(51.7%)高于Ⅰ~Ⅱ期(19.0%,P<0.05),有门静脉癌栓形成(50%)高于无门静脉癌栓形成(16.7%,P<0.05).结论 EB病毒LMP1与HCC病期进展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HC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用抗CD34抗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 density,MVD).分析p53蛋白和MVD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为癌细胞核棕黄色着色,CD34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HCC的p53表达及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形成、包膜是否完整有显著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或MVD≥148的肝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比p53蛋白表达阴性或MVD<148者低(P<0.05).结论p53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p53蛋白及MVD可作为肝癌的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Survivin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61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BV感染组中Survivin及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9.23%(27/39)和71.97%(28/39);非HBV感染组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1.81%(8/22)及40.90%(9/22);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及Survivin表达与门脉癌栓形成、肿瘤直径大小及AFP增高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内转移无关;p53表达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在HCC中HBV感染与肿瘤的Edmondson分级、AFP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及转氨酶升高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与p53及Survivin共同作用导致HCC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MCAM)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sity,MVD)与临床病理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CD146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406±0.0135)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35 6±0.012 7)(P<0.05);CD146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67%,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6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相关,MVD在HCC组织的水平与肝外转移、肿瘤直径、肿瘤个数相关.CD146表达阴性的HCC组织MVD(51.18±7.32/200倍视野)明显低于阳性组织MVD(56.28±8.88/200倍视野)(P<0.05).结论:CD146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有关;与HCC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HCC、32例癌旁和14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HCC中的表达(0.934±0.622)低于癌旁(2.298±1.050)和正常对照组(2.457±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2.604±0.316)高于癌旁(1.241±0.547)和正常对照组(1.056±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HCC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减低;而p2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组中FHIT表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p21在门静脉癌栓组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和p2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27)。结论:FHIT的低表达与p21高表达和HCC的病理分型和侵袭转移有关,FHIT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转录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 Gli2、Cyclin D1 和 p21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 RT-PCR 检测了 44 对 HCC 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中 Gli2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情况,应用 Western blot检测了 Cyclin D1、p21 蛋白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与 RT-PCR 示 Gli2 在 HCC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8.2%,而癌旁肝组织为38.6%,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 Gli2 与 HCC 的组织分化和门静脉转移相关.Cyclin D1 蛋白在 HCC 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且与 Gli2 的表达呈正相关;而 p21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HCC,但与 Gli2 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Gli2 过度激活可能通过上调 Cyelin D1 的表达而使肝癌细胞异常增殖,参与 HCC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4ARF、ARF-BP1、c-myc的mRNA表达和p14ARF、c-myc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p14ARF、ARF-BP1、c-myc的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0.00%、86.67%、84.44%,在癌旁肝组织中分别为11.11%、20.00%、53.33%,三者的mRNA在癌组织中呈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p14ARF、c-myc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分别为78.38%、75.68%,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3.51%(P<0.01)和51.35%(P<0.05).结论:p14ARF、ARF-BP1、c-myc在HCC组织中高表达,这种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和慢性肝病(CLDs)组织中MCM2和TIP3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50例HCC、25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及66例CLDs穿刺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MCM2和TIP30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 HCC中MCM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除肝硬化外的各类型CLDs和癌旁组织(P<0.05或P<0.01);HCC中TIP30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轻、中度CHB(P<0.05或P<0.01);癌旁组织和慢性肝病中MCM2表达阳性率随G分级和S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但TIP30表达阳性率随G分级和S分期的增高而下降(P<0.05或P<0.01).高+中分化、肿块最大径≤5cm、无肝硬化、无肝内外转移及无癌栓病例MCM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肿块最大径>5cm、肝硬化、肝内外转移及癌栓病例(P<0.05);但TIP30表达阳性率则相反(P<0.05);HCC中MCM2和TIP30表达呈明显不一致性(X2=8.12,P<0.01).结论 MCM2和TIP30表达水平与HCC发生、进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及CLDs中炎性细胞浸润分级、纤维化分期及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34cdc2激酶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收集HCC(含癌旁组织42)标本47例,正常肝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p34cdc2激酶的表达并结合增殖与凋亡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细胞中p34cdc2表达定位于胞质中,在癌组织中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肝癌、癌旁组织中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30.34±4.46)%与(27.88±5.89)%,肝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癌旁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8.62±2.28)%与(7.38±2.61)%,肝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34cdc2蛋白阳性组PI(49.26±4.81)%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23.07±4.15)%(P<0.05),AI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HCC中增殖与凋亡均高于癌旁组织;p34cdc2和PCNA一样可作为反映HCC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有效指标;p34cdc2并不是HCC凋亡所必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涂覆(HA/CHI-Van)5多层膜结构的骨科内植入物以用于预防骨内植入物感染。方法:将透明质酸(HA)和壳聚糖-万古霉素(CHI-Van)溶液进行层层自组装,制备得到(HA/CHI-Van)5多层膜结构;通过zeta电位检测组装过程,通过活细菌染色实验评价多层膜的抗细菌黏附效果,通过越狱实验和FE-SEM实验检测体外抗菌效果。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HA/CHI-Van)5组和假手术组,并以X线、Micro-CT、骨组织切片等方法检测该材料的体内动物实验效果。结果:每次组装不同的单层,zeta电位交替变化,证明多层膜组装成功。活细菌染色实验显示多层膜结构中的CHI具有一定的抗细菌黏附作用。越狱实验和FE-SEM实验证明(HA/CHI-Van)5多层膜结构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体外实验中,(HA/CHI-Van)5组的X线评分为0.7,而空白组的评分为12.3,(HA/CHI-Van)5组在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骨组织切片方面均优于空白组(均P<0.05),且非常接近假手术组(均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内植入物表面涂覆(HA/CHI-Van)5多层膜结构能够获得一定的抗细菌黏附功能和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预防骨内植入物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动力蛋白-1(prokineticin 1,PROK 1)及其受体(prokineticin-receptor 1,PROKR 1)在子宫内膜异 位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ROK 1和PROKR 1在18 例正常对照组和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将6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 离、培养,给予雌二醇(estradiol,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预后,采用qPCR检测PROK 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ROK 1 和PROKR 1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 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表达最高的为异位内膜组,表达最低的为正常内膜组(P<0.05);PROK 1 和PROKR 1 蛋白在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在异位内膜中表达最高,在正常 内膜中表达最低(均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ROK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为分泌期高于增生期 (均P<0.05);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TNF-α能上调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OK 1 mRNA 的表达。结论:PROK 1及其受体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并对其发展有促进作用,TNF-α可能上调PROK 1的表 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涵义,以及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旨对我国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普遍流行,在中国GDM发生率高达14.8%,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的 探讨GDM孕妇采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4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饮食宣教、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炎性因子、丝氨酸蛋白抑制剂(vaspin)水平,随访新生儿结局指标(出生体质量、随机血糖)。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GDM孕妇分娩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相似文献   

16.
探讨CXCL2和HIF-1α在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前列腺标本[PC(PC组)7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PIN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BPH组)21例]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CX-CL2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PC组、PIN组CXCL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组CXCL2、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CXCL2、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CXCL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期组、B期组CX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C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期组、B期组、C期组CX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D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期组、B期组、C期组HIF-1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D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期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B期组、C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期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C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转移组CXCL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PC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中CXCL2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1)。结论 CXCL2、HIF-1α在PC组织中呈高表达。CXCL2、HIF-1α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但CXCL2和HIF-1α在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别嘌醇片、痛风颗粒干预的影响。探讨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发病机制及中西药的治疗机制。方法普通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1组为造模后自然恢复组,2组为中药Ⅰ号治疗组,3组为中药Ⅱ号治疗组,4组为西药别嘌醇治疗组,5组为中药Ⅱ号1/2量治疗组,6组为中药Ⅲ号治疗组,7组为模型组,8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结果模型组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01),中药治疗后,cAMP/cGMP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P〈0.001),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E2/T比值升高,中药治疗后E2/T比值下降。结论血尿酸的升降与环核苷酸比值、性激素比值的变化,存在着某种联系;中药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而别嘌醇片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Mycoplasma pneumoniae (M pneumoniae), primarily recognised as a causative ag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has recently been linked to asthma. An infection with M pneumoniae may precede the onset of asthma or exacerbate asthma symptoms. Chronic infection with M pneumoniae has been suspected to play a part in some patients with asthma. The role of immunoglobulin E-related hypersensitivity and induction of T helper type 2 immune response leading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 pneumoniae-infected patients with asthma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Use of macrolides in reducing asthma symptoms only in M pneumoniae-infected patients supports the use of macrolide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having M pneumoniae infection. As macrolides are both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their biphasic nature in reducing asthma symptoms needs further atten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综述分析1954~84年国内外文献,探讨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的诊断标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外科处理以及预防和诊断检测技术等问题,强调了大肠腺瘤,遗传基础、免疫缺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在发病上的作用,及高危险组患者应按方案进行常规检测监护之重要性。述介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系一种原发性大肠癌多中心发生的形式,在诊治上前者与后者有一致性,亦各有其独特性。报告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1977~84年收治的8例住院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