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ABI、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压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Hs-CRP、IL-6、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ABI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ABI与颈动脉IMT(r=0.401)、Hs-CRP(r=0.549)、IL-6(r=0.467)、收缩压(r=0.345)和脉压(r=0.35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臂踝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其中臂踝指数无创、简便,适合在高血压人群中作为常规筛查手段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EPCs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MT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Hs-CRP、IL-6、TNF-α、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EPCs数量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EPCs数量与颈动脉IMT(r=0.577)、Hs-CRP(r=0.483)、IL-6(r=0.442)和脉压(r=0.39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是内皮系统、血管重构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刘庭勇  王建芳 《吉林医学》2013,(26):5322-532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高血压患者,分别测量每例患者的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压、体质量、血糖、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比较两组的ABI变化;同时对AS组的ABI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入选98例,男6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9.5岁。检出IMT异常51例,ABI异常31例。AS组有22例(43%)ABI异常,非AS组有9例(19%)ABI异常(P<0.05)。AS组的ABI为(0.78±0.07),非AS组为(0.8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在AS组中,ABI减低患者的IMT较ABI正常患者明显增厚分别为(1.21±0.17)和(1.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P<0.05);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ABI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PA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为40例踝臂指数(ABI)正常的健康者,糖尿病无PAD组为42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PAD组为33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超声检测参数;并对ABI和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PAD组和糖尿病无PAD组IMT较高,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舒张期最大峰值流速及血流量明显下降,糖尿病合并PAD组IMT比糖尿病无PAD组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r=-0.41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合并PA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无冠心痛史的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间的踝臂指数,并对踝臂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行相关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踝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11,P<0.05).结论 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计算ABI;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n=46)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n=34),比较两组的ABI变化;同时对AS组的ABI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和非AS组分别有30例(65.22%)和12例(35.29%)患者ABI减低(P<0.05),两组的ABI分别为(0.79±0.08)和(0.90±0.16),P<0.05。在AS组中,ABI减低患者的IMT较ABI正常患者明显增厚[(1.20±0.16)vs(1.10±0.10),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ABI与IMT呈负相关(r=-0.452,P<0.01)。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BI明显减低,ABI与IMT呈负相关,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ABI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 I)的关系。方法: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67例和正常血压组43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结果:①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5),AB I小于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组IMT与AB I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AB I可作为西宁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指标,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40)和正常血压组(n=4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ABI分别为0.78±0.05和1.31±0.07(P<0.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8±0.18)mm和(0.83±0.12)mm(P=0.005).结论:ABI值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63例老年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3)和正常血压组(n=3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有18例(54.5%)和4例(13.3%)ABI降低(ABI≤1.0),两组ABI分别为0.79±0.08和1.29±0.07(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 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0±0.16)mm和(0.81±0.19)mm(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8例MHD患者(实验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血脂和肾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MT、Hs-CRP、IL-6、TNF-α、TG、LDL-C、血尿素氮(BUN)、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IMT的增加,Hs-CRP、IL-6、TNF-α、TG、BUN、Scr呈逐级升高的趋势(P<0.05);FMD呈逐级减少的趋势(P<0.05)。IMT与BUN(r=0.622)、Hs-CRP(r=0.561)、TNF-α(r=0.512)、Scr(r=0.457)、IL-6(r=0.377)和TG(r=0.329)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734,P<0.000 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3例老年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33)和正常血压组(n=30)。所有患者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定、获取ABI值,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有18例(54.5%)和4例(13.3%)ABI降低(ABI≤1.0),两组ABI分别为0.79±0.08和1.29±0.07(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0±0.16)mm和(0.81±0.19)mm(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超声检查58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IMT和超声心动图;分析EH患者颈动脉IMT与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H左室重构组IMT值高于EH正常构型组和健康对照组;EH患者颈动脉IMT值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厚度(WT)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左室重构者颈动脉IMT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左心室结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哇巴因水平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其体内内源性哇巴因水平,通过检测脉压指数(PPI)、踝臂指数(ABI)、踝动脉-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映动脉弹性,并观察其与哇巴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内源性哇巴因水平与PPI及baPW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6和0.618,P<0.05),与ABI呈负相关(r=-0.552,P<0.05).不同性别、吸烟与不吸烟、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哇巴因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哇巴因水平增高与动脉弹性减低呈正相关,性别、是否吸烟及是否患糖尿病与哇巴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捷尔医院收治的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5例(双侧颈总动脉IMT均小于0.9 mm)和IMT增厚组30例(至少一侧颈总动脉IMT≥0.9 mm),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分析炎症因子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患者外周血hs-CRP[(2.24±0.92)mg/L vs(4.76±1.05)mg/L]、IL-6[(124.38±52.36)ng/mL vs(189.67±57.34)ng/mL]、TNF-α[(1.27±0.65)ng/mL vs(3.25±0.84)ng/mL]和MCP-1[(2520.47±536.18)ng/mL vs(2879.18±608.14)ng/mL]比较,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收缩压、hs-CRP、IL-6、TNF-α和MCP-1呈正相关关系(r=0.147、0.339、0.908、0.869和0.348,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收缩压、hs-CRP、IL-6、TNF-α和MCP-1呈正相关,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预测高血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评价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自动测量装置测定baPWV。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28)、IMT增厚组(n=42)和斑块形成组(n=34)。根据动态血压参数按照文献方法计算AASI,比较三组的动态血压指标、AASI及baPWV,并对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AASI、baPWV与颈动脉IMT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4 h脉压(24 hPP)在IMT增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AASI、baPWV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AASI及baPWV均呈正相关(r=0.604、0.587,P<0.01),AASI与baPWV呈正相关(r=0.0567,P<0.01)。结论24hPP、AASI以及baPWV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但AASI是更简易的评价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测定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ABI、baPWV、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立位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与ABI、颈动脉IMT呈负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BI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227,P<0.05),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17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血清25(OH)D浓度是ABI、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之间可能存在负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多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45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I/D多态性.同时用高分辨B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Ⅱ、ⅠD、DD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71、0.72、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接收缩压水平分组后,不同收缩压水平间颈动脉内膜厚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与IMT的相关系数为r=0.28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年龄、体重指教及甘油三脂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能无相关性.患者收缩压水平与颈动肪内膜中层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早前横断面研究证实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存在显著相关。在一项纵向研究中,对1992—1994年间接受ABI测量的637例参与者于平均4.8年后检测其I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